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强 《语文天地》2010,(7):74-75
初三语文试卷上有这么一篇阅读分析——《你遗失了感动吗?》评讲试卷时。笔者问学生:“你们曾经感动过别人吗?”他们有气无力地回答:“没有。”笔者又问:“你们曾经被别人感动过吗?”他们零零星星地回答:“没有。”这样笔者如文中的老师一样.心情异常沉重。  相似文献   

2.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就谈谈我在指导一年级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3.
“内驱力”与语文学习天长市城南小学嵇启华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内驱力,使他们“好学”、“乐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形...  相似文献   

4.
曾经,我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过几位穷孩子上了大学,如今也还有两位在读大学生需要我的资助;曾经,几位“后进生”的学海之舟桅折帆破,我满怀深情地为他们修桅补帆,他们都或早或晚地成了材;曾经,我为“偏科生”成功地治过瘸;也曾经,我为“特长生”寻师拜友……曾经,我以为,对学生,“(?)着就美丽着”。后来,乃至现在,我才真正地懂得,师爱,竟是一把双刃的利剑……一位女生,作文写得特别好,很自然地,她成了语文老师的宠儿。是的,她的立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  相似文献   

6.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老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发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充满激情呢?  相似文献   

7.
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动力,是沟通师生感情的金桥,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催化剂。爱不能只作为一种理念挂在老师的嘴上,更重要的是要把爱这种情感转化到学生心里。老师不经间的举手投足使学生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巨大的爱。曾经,我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过几位家庭困难的孩子上了大学,如今也还有在读的大学生需要我的资助;曾经,我有几个问题学生的学海之舟桅折帆破,我满怀深情地为他们修桅补帆,他们都或早或晚地成了材;曾经,我为偏科生成功地治过“瘸”;也曾经,我为特长生寻师拜友。我认为,对学生,“爱着就美丽着”。爱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基石;爱学生是教师必…  相似文献   

8.
无悔的选择     
我曾经羡慕中小学教师,他们的学生能亲切地叫他们“老师”;我曾经期盼,有朝一日,我的学生也能叫我一声“老师”。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相似文献   

9.
丁地华 《课外阅读》2011,(3):101-101
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是从学生成长起来的。在学生时代,我们也许曾经受到过不公平的待遇,我们的自尊心可能一度受到过这样那样的伤害,因此,我们更有理由去保护我们学生的自尊。我们要真正地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里,了解他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扬其善救其失,多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在呵护学生自尊的时候,我们老师要多做一些自我反省,我们是否伤害过学生的自尊,又是怎么伤害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不能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新班,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意味着新的起跑线。作为新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不戴有色“眼镜”看学生。班主任不能因为有些学生成绩优秀就对他们特殊关照,也不能因少数学生曾经犯过错误就抓住他们的过去不放,或歧视他们。二、和后进生交朋...  相似文献   

11.
《家教指南》2006,(3):32-33
不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已经成为城市孩子的通病。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延迟满足”的心理试验,发现能够“延迟满足”的学生学习成绩比那些熬不住的学生平均高出20分。参加工作以后,他们从来不在困难面前低头,总是能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张琳 《西藏教育》2008,(5):17-17
有人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什么时候,学生学得最好?”答案当然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一个答案最吸引我,那就是“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究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呢?  相似文献   

13.
美国希拉曾经说过:“未来图书馆最明显的特征,与其说表现在它的外观上,倒不如说是表现在它的智力活动中。”我校图书馆工作在努力实现管理规范化、自动化、网络化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智慧,调动他们的兴趣和创造热情,让他们参与管理,实行一定程度上的“自治”。2004年9月6日,我们创办了“首届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协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中小学生“楚才”作文大赛已20年,参加过这个赛事的孩子十万余人次,获一等奖的人次也有数千,那些曾经参加过“楚才”竞赛的孩子,特别是那些曾经获奖的孩子,“楚才”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什么痕迹?  相似文献   

15.
吴颖萍 《考试周刊》2009,(34):64-65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为了创设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在语文课堂实践中艺术地使用了“加减法”。  相似文献   

16.
曾经,我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过几位穷孩子上了大学,如今也还有两位在读大学生需要我的资助;曾经,几位“差生”的学海之舟桅折帆破,我满怀深情地为他们修桅补帆,他们都或早或晚地成了材;曾经,我为“偏科生”成功地治过瘸;也曾经,我为“特长生”去寻师拜友……曾经,我以为,对学生,“爱着就美丽着”。后来,乃至现在,我才真正懂得,师爱,竟是一把双刃的利剑……一位女生,作文写得特别的好,很自然地,她成了语文老师的宠儿。是的,她的立意总是那么清纯而又深刻,她的构思总是在不动声色中给你惊喜,她的语言总是那么熨帖而又多姿…  相似文献   

17.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里的“得益于课外”,即受益于课外阅读。可如今的现状却是,书本阅读离学生越来越远.他们宁愿看两小时电视.却不愿静心读上20分钟的书。网络文化、读图时代。更加剧了学生不能亲近文字。  相似文献   

18.
灵活处理教材激发阅读兴趣陕西省西安中学王咏梅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不管教学大纲编得如何好,学生中学毕业后不可避免地要碰到他们不懂的科学发现与新的技术知识,他们必须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独立地进行学习。”而中学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善读...  相似文献   

19.
学生需要理解的落点曾经无数次埋怨学生的书写马虎、字迹潦草,并试图通过重做、罚抄等手段让他们屈服,但收效甚微。直到教学工作月检那天,教导主任高度“表扬”了我的“务实”:“四个星期,作业就达到八十次。”我才恍然大悟,此后,减少了作业量,学生的作业整洁,焕然一新。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上写道:“刘老师,谢谢你的作业少了,其实我们真的是忙不过来。”曾经在“安全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为学生制定了课间活动制度“十不准”,以为学生会在“高压”下循规蹈矩。然而,他们呆若木鸡、毫无生气的样子却让我痛心。我撤销了禁令,没几天操场又成了澎湃欢腾的海洋。曾经为了分数霸占过学生的音乐课、体育课,以为那样就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榨”出更高的效率。得到的回报却是学生失望的面孔,课上得比老牛拉破车还要吃力。学生需要运动,需要歌声,谁都懂“理解万岁”,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要求学生理解自己的同时,也理解学生呢?  相似文献   

20.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当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