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27-127
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翁纳斯(Kamerlingh-Onnes,Heike,1853—1926)(邮票K1a)早年在家乡念书,1870年进入格罗宁根大学学习。1871年去海德堡,在本生耶。和基尔霍夫^K11两位导师指导下学习。他返回格罗宁根攻读博士学位(于1879年因提出地球自转的新证明而获得)。1882年起任莱顿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他在该校建了一个低温实验室,向新的低温进发,从而使莱顿大学成为世界著名的低温研究中心。卡麦林一翁纳斯也被称为“低温物理学之父”。  相似文献   

2.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46-147
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Lorentz,Hendrik Antoon,1853-1928)(邮票L37a,其中HENDRICK里多了一个C)在很小的时侯,生母就死了,他是继母抚养长大的。洛伦兹在阿纳姆上小学和中学,成绩总是全班第一。从幼年时代起他就被物理学所吸引,同时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和有关欧洲宗教改革的书也有很大兴趣。他虽然生长在新教徒的圈子里,但在宗教问题上却是一个自由思想家。他常到当地法国教堂作礼拜,借以提高他的法语水平。1870年洛伦兹被莱顿大学录取时,主要兴趣是数学和物理。1875年他21岁时以最优异的学业成绩获得博士学位,3年后回校任理论物理学教授。  相似文献   

3.
《科教文汇》2020,(4):F0004-F0004
尼古拉斯·丁伯根(英国,1907-1988),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丁伯根,1907年出生于荷兰海牙。他年轻时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对生物学痴迷的人,事实上,正是兴趣成就了他的一生。1934年,丁伯根进入莱顿大学学习生物学,并于1942年获得莱顿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25-126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Huygens,Christiaan,1629-1695)(邮票H33a),出生于海牙。父亲是大臣和诗人,与笛卡尔^D19。等学界名流交往甚密。惠更斯自幼聪慧,13岁时自制一台车床,表现出很强的动手能力。1645-1647年在莱顿大学学习法律与数学,1647-1649年转入布雷达学院深造。在阿基米德舢。等人著作以及笛卡尔^D19。等人直接影响下,致力于力学、光学、天文学及数学的研究。他善于把科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透彻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摆钟的发明、天文仪器的设计、弹性体碰撞和光的波动理论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1663年他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第一个外国会员,1666年刚成立的法国皇家科学院选他为院士。惠更斯体弱多病,一心致力于科学事业,终身未婚。1695年7月8日在海牙逝世。  相似文献   

5.
《科教文汇》2012,(34):F0004-F0004
约翰尼斯·迪德里克·范德瓦尔斯(荷兰,1837—1923年),因在气态和液态方程方面的研究工作,于191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6.
《科教文汇》2013,(36):F0004-F0004
威廉·爱因托芬(荷兰,1860-1927年),因发现心电图机理,于192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爱囚托芬,1860年5月21日出生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爪哇岛。10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不久便随母亲回到了荷兰。1879年,爱因托芬进入乌特勒支大学医学院,跟随著名医学家、现代眼镜片的发明者杜德主修医学,6年后获该校医学博士学位。1886年,他任莱顿大学生理学教授。  相似文献   

7.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30-32
英国生物化学家克里克(Crick,Francis Harry Compton,1916—2004)(邮票C25a)曾在伦敦的大学学习,并继而于1953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二次大战期间,他作为一位物理学家在战地工作,当时他从事雷达和地雷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22-124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Hubble,Edwin Powell,1889—1953)(邮票H31a)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时,受天文学家海耳^H3启发开始对天文学发生兴趣。他在该校时即已获数学和天文学的校内学位;但毕业后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法律,1913年在美国肯塔基州开业当律师。后来,他终于集中精力研究天文学,并返回芝加哥大学,在该校设于威斯康星州的叶凯士天文台工作。在获得天文学哲学博士学位和从军参战在法国服役以后,他便开始在威尔逊天文台(现属海耳^H3天文台)专心研究河外星系并做出新发现。他在那里可以使用254cm(100英寸)望远镜,并在那里度过他的余年。  相似文献   

9.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20-121
奥地利-美国物理学家赫斯(Hess,Victor Francis,1883—1964)(邮票H20a)1883年6月24日出生在奥地利东南部德斯坦区的一个书香之家,父母姐妹全是很有素养的音乐家,他的姐姐曾因弹得一手好钢琴而被选人皇宫。赫斯1906年在格拉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在维也纳科学院工作多年,1920年才接受聘请到格拉茨大学任教授。但是很快他又暂时离开那里,去美国果了两年。  相似文献   

10.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18-219
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Volta,Alessandro Giuseppe Antonio Anastasio,Count,1745—1827)(邮票V13a和邮票V13b)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兄弟姐妹(共有8个)大都就了神职,只有他例外。  相似文献   

11.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07-210
英国一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Rutherford,Lord,1871—1937)(邮票R18a)的祖父是于1842年移居到新西兰的苏格兰人。卢瑟福的父亲是轮箍匠兼农夫,一共有12个孩子,卢瑟福排行第2,他幼年时种过地。卢瑟福在求学时期就已经显露出非凡的才能,在十几岁时获得了到新西兰大学读书的奖学金。他在新西兰大学毕业的时候名列第4(不知前3名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他在大学读书时对物理发生了兴趣,并且研制出来一个磁性无线电检波器。然而,  相似文献   

12.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00-201
印度物理学家拉曼(Raman,Sir Chandrasekhava Venkala,1888—1970)(邮票R3a、邮票R3b和邮票R3c)的祖上一直是土地出租者,他的父亲是一位物理教师。他的教育完全是在印度获得的。拉曼在马德拉斯的普雷西登西大学里学习成绩优秀,曾获得物理学的金质奖章,1904年16岁的拉曼毕业就获得学士学位。1906年在伦敦《哲学杂志》上发表第一篇论文《关于矩形孔产生非对称衍射的问题》,1907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3.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1-14
瑞典化学家阿里纽斯(Arrhenius,SventeAugust,1859—1927)(邮票A20a)幼时是个神童(3岁时就自学),在智力上大大超过同龄儿童。他上课时感到枯燥无味,常常同教师争论。高中毕业时,他是班上最年轻、最聪明的学生,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1876年,当他进入乌普萨拉大学后,就开始研究电是怎样通过溶液的,这是从戴维那个时代起将近一百年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20-220
美国生物化学家沃森(Watson,James Dewey,1928-)(邮票W6a)是一个神童,在无线电方面显得极有才能,他在15岁时就进芝加哥大学学习,1947年毕业。1950年,他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本打算研究鸟学,但马勒(Muller,Hermann Joseph,1890-1967,美国生物化学家)来到学校后,就使他的注意力转向生物化学和遗传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扬 《百科知识》2009,(13):42-43
左宝贵(1837~1894年),字冠廷,回族,原山东费县(今属平邑)人,清末著名爱国将领,曾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讨伐捻军起义等大大小小的征战。生前最后一次带兵打仗是在中日甲午战争战场上,他拼死御敌,最终为国捐躯,他的舍生取义、浩气英风的英雄气节也成就了他民族英雄的美誉。  相似文献   

16.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27-227
荷兰物理学家泽尔尼克(Zemike,Fritz,1888-1966)(邮票Z4a)于1915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任格罗宁根州立大学数学物理学教授和理论力学教授,并自1920年起到1958年止任该校的专职教授。他最早的光学著作是关于天文望远镜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83-188
1没有家产的求婚信 1849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Pasteur,Louis,1822-1895)(邮票P6a)到斯特拉斯堡大学就任化学教授时只有27岁。这位年轻教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也在思考着自己的婚姻大事。他看中了大学校长洛郎的女儿玛丽小姐。他不知道玛丽小姐是否能接受他,但他爱玛丽小姐却是真诚的。于是,他鼓足勇气,首先写了一封信给他未来的丈人,这封信是别具~格的: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93-196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Planck,Max Karl Ernst Ludwig,1858—1947)(邮票P16a),出生于基尔。1867年,其父(民法学教授)应慕尼黑大学的聘请任教,从而举家迁往慕尼黑。普朗克幼年在那里接受初等教育。这时他的数学才能就已显示出来,为此他以感激的心情回忆他的老师缪勒尔。普朗克早在童年时期就表现了出众的音乐才能,他是一名优秀的钢琴和风琴演奏者。古典哲学,由于它语法严密、寓意深刻,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普朗克大体上准备攻读数学或音乐,甚至古典哲学。关于自己到底攻读什么最好,  相似文献   

19.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4-25
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Chadwich,Sir James,1891—1974)(邮票C12a和邮票C12b)在曼彻斯特大学受教育,1911年毕业后,便跟随在那里任教的卢瑟福^R18N工作。1913年他获得一项奖学金——18年前卢瑟福^R18N也是因得到了这一奖学金,这才从新西兰来到英国。查德威克用这笔奖学金来到德国,打算和盖革础一起工作。不幸,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成了敌侨。因而被德国政府拘押起来。  相似文献   

20.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50-153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Maxwell,James Clerk,1831—1879)(邮票M9a)出身于苏格兰望族,他是家中的独子。幼时随父乡居,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科学,不满10岁就随父到爱丁堡皇家科学院听演讲。9岁时,他的母亲息癌症去世,除这件事之外,他的童年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