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阳·童年·骆驼队》全文围绕骆驼队来写,朴实纯真,朗朗上口。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回忆骆驼队,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呢?  相似文献   

2.
驼铃声声入课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台湾著名音乐人小轩曾经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梦驼铃》,听过吗?  相似文献   

3.
4.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5.
翁颖怡 《辅导员》2012,(Z1):122
今天我读了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我是第二次读他的作品,读得格外仔细。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三个看似互不相连的词语是如何被作者联系起来的呢?本文作者林海音将自己的童年经历写成了故事,让我们和他一起经历了  相似文献   

6.
一 读《冬阳·童年·骆驼队》,有淡淡的伤感味道,有英子纯真纯净的面孔,但文字却给我很“散”的感觉,文字内部的“气”始终寻觅不见。每每拾起英子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又放下,放下又拾起,当我看见很多人演绎这堂课后,我曾经想彻底放弃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你与英子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没有缘分。  相似文献   

7.
8.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题目是《冬阳·童年·骆驼队》,在英子心中,难忘的只是冬阳和骆驼队吗?值得探究。有时候,最深的怀念,反倒是最难描述的,也许只是淡淡的几笔,而正是这淡淡的几笔,却最动人。从两次对话谈起:  相似文献   

9.
导语冬阳,是一首诗,诗意中蕴涵着温暖;童年,是一幅画,色彩中闪耀着纯真;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三个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美妙的画面?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侯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干冷的天气中却冒着热气?你知道原因吧。)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相似文献   

10.
驼铃声声入课来 师:《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作品。题目文字中间的那两个小圆点多像两颗珍珠,串联起暖暖的冬阳、纯纯的童年和那长长的骆驼队。品味着这种感觉.我们把课题读一遍。  相似文献   

11.
曾去过云南大理,对那里的白族三道茶感受颇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驰名中外。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  相似文献   

12.
一枚与众不同的邮票 师:(在黑板上画一枚邮票,图案空白)看到这一枚邮票,你们想到了什么?生:(纷纷回答)想到了一封信!想到了邮局!邮递员!…… 师:你们想的没错。但是,在语文课上,你们的联想应该更有文采。生活中许多普通事物。都具有象征意义,比如:一只正在燃烧的蜡烛,它象征的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一棵刚露头的小草,它象征的是顽强的生命力。那么。一枚小小的邮票呢?它从这里寄到那里,把你的祝福带给朋友……  相似文献   

13.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作者笔下的景和情既清晰又朦胧。“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乐。  相似文献   

14.
一、想象画面,走近童年师:《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中间的小圆点叫"间隔号"。请闭眼想一想,透过这三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我好像看到了冬天暖暖的太阳,远处慢慢走来一支骆驼队,我们小伙伴们赶紧围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积累词句。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3.了解作者围绕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家教世界》2014,(1):41-41
正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新课程理念已经走进我们普通课堂,在师生阅读对话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个性得到了解放,个人体验得到了深入.怎样让阅读更为自主,更加有效,让学生读出“本我”,读出“超我”呢?读了毕闫学老师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的课堂教学实录,我颇受启发,现在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1.抓住表达“我”真情实感的词句,体会“我”童年生活的情趣,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9.
师:这篇文章的题目很特别,你发现了吗? 生:这个题目不是句子,而是三个词语。 生:三个词语中间有圆点。 师:那是间隔号。对于这个题目我是这样理解的——当作者觉得连贯的一句话无法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时,他就会用这种方法,选取两三个关键词作为题目。三个词语放在一起读也读不通,就在中间放个间隔号,留下了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写的序言。作者用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幻般的语言来向我们讲述了小时在北京城南的点点滴滴,传达出了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那份童真、那份童趣、那份"呆"气:"看骆驼咀嚼""议论骆驼""想剪驼毛""问去处"这四件事,像一个个镜头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新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在了解故事概要的基础上"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