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重要的变革期,这种变革在选官制度方面主要表现为政府官员的任用从重视出身转变为重视科举。唐代选官制度的变革促成了中古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唐挽歌以献赠的实用性挽歌为主,歌主多为皇室宗亲、达官显宦。皇室的挽歌歌题比较明晰可辨,即皇帝题以庙号、谥号或陵名,其他宗室贵族则多用谥号或封号,然官员却不然。唐朝官制复杂,职事官有正员官、检校官、试官、员外等之分。除了职事官外,另有散官、勋官、爵号。此外,还有大量无品秩的使职存在。若亡者德名著世,死后或有赠官、谥号。在挽歌歌题的书写中,一般取职事官,而辅以其他官谥称号,这和唐代官制中以职事官为重相统一。至若歌主一生宦海浮沉,歌题一般取歌主最终官职,而非最尊官职,和唐代墓碑书写义例相类。  相似文献   

3.
一、区别定语从句就其与先行词的关系而言,可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两者之间有如下区别:  相似文献   

4.
古诗趣事     
奈何祝寿清朝的郑板桥不但善画,而且善诗词。一次,扬州郊外有位陶员外六十寿辰,郑板桥与大家一起前往祝寿。这天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来到陶员外家,众人纷纷邀请郑板桥写诗祝寿。郑板桥挥笔写道: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众人一惊,这哪里是祝寿诗!但见郑板桥继续写道: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顿然使诗的主题突出,成为一首上乘佳作,大家齐声称赞。  相似文献   

5.
五经博士兴于汉朝,但<毛诗>未立于官学,未有博士之称.至唐代,毛诗博士为国学之官受到关注,史书的解释却说法不一.通过考察唐代国学设置的发展变化,可知在唐代,毛诗博士一称起于文宗时的五经各设博士,是中唐以后国家教育与科举考试推行改革的产物,其影响则延及五代北宋以后.  相似文献   

6.
唐代后期的会昌朝和大中朝在时间上虽然前后相连,两朝政事却发生了一些变化。史称:大中年间“君相务反会昌之政”。政事上的变化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会昌朝的省官、废佛和大中朝的增官、兴佛上。官僚机构的前省后增,佛教势力的由废而兴,两相对应,且似相反。表面上看,两朝政事的是非曲直甚为分明,其中,会昌废佛尤其受到古今论者的一致  相似文献   

7.
清代任官形式,据《大清会典》:凡百官之任,有管理以重其务、有行走以供其职、有稽察以慎其法、有兼充以省其官、有差委以寄其责、有分发以练其事、有署理以权其乏,与额缺官相辅  相似文献   

8.
猛龙 《小读者》2012,(Z1):32
宋代的寿阳县叶家庄有个叶员外,这个人特别喜欢读书,家藏万卷,满腹抱负。只可惜年事已高,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三个儿子。叶员外的大儿子叶钟18岁,秉性像父亲,好读诗书,文文弱弱。盼望他日后学有所成,做个文官,运筹帷幄。次子叶振16岁,虽不善读书,但却爱好练功习武,整天舞刀弄棒。盼望他日后学成武艺做个武将,能统帅百万大军。唯独三儿子叶洪,最让叶员外伤脑筋,眼看也已13岁了,从小长在外婆家,  相似文献   

9.
书院起源于唐代,其起源路径主要有官、私两途.唐代丰城罗山书院是一个具有道教色彩的民间纪念性质的祠观,聚书授徒等教育性质并不明显.罗山书院在丰富书院起源路径、表征唐代书院的不同历史形态、体现唐代书院的文化特质、拓展书院研究对象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唐代,吏部官吏掌管着选人的铨选.他们鉴别人才的能力、道德的优劣以及官与吏之间的依存关系都对选人注授官职有很大影响.武则天时期吏部铨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有其进步、积极的一面,但是史料记载中所呈现的更多的是这一时期吏部铨选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1.
宋代选人阶层是当时文官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人的品阶资序经历几次厘革变得颇为复杂.宋代选人的任职由吏部铨选,按资序授以阶官.选人经历限考受荐而改官,改官的程序严格、环节缜密,曾为国家选拔了大批有才之士,但伴随宋代吏治的腐败,选人的差遣任职、改官也出现了贿赂通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考试院为南京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选、铨叙事宜。考试院自成立到抗战前,为选拔职官员共举办四届全国性的高等考试。本通过对四届高等考试的组织、经过、录取、分发和任用等方面的考察,认为其考试组织严密、录取公平,一定程度地体现了现代官考试与选拔制度的精神。但大部分录取人员长期得不到任用,考选与任用脱节,使官考试制度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虚静”说和柏拉图的“迷狂”说是中西方文论史上关于灵感的重要理论,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相通性.就其内在相通性而言,试从理论基础、审美心理特征两个方面来讨论,进而得出它们的共同点: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现,超功利的艺术审美心态;就其区别而言,从灵感产生的途径、对待理性的态度和审美主体的地位三个方面来讨论,进而得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内向省察与“神灵附体”,理性与非理性,天人合一与神人合一.  相似文献   

14.
正如诸多学者所指出的一样,杜甫文集最早以完整的书卷形式东渐日本,极有可能就是圆仁于日本承和十四年(847·唐大中元年)归国时带回的二卷本《杜员外集》。10—13世纪的东亚,白居易风潮全盛,结合这一时代背景钩沉史料可知,圆仁历尽千辛万苦抄来的这部《杜员外集》之所以未被著录于《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当与承和遣唐使节团中正副使之激烈冲突不无关系;同时,也与以天皇为首的贵族文人对白居易诗歌有狂热的爱好以及慧萼抄入南禅院本白居易集有着密切联系。不过,到了平安后期乃至镰仓幕府中期,王洙注《杜工部集》与郭知达《集注杜诗》相继传入日本,终于为杜甫诗文在日本文坛乃至政界争得了一席之地,也为之后兴起的五山禅林尊杜风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渲染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汉桓帝延熹年间,南阳郡涅(nie)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死者是张员外的小儿子张小毛。他是被人捆在树上,堵住嘴,活活勒死的。张员外报官后,涅阳县令带着衙役和仵(wu)作前来破案,却发现中午刚刚下了一场暴雨,现场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找不到凶手杀人的一丁点儿证据。仵作验尸后报告说,死者死亡时间在午时左右。张员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大毛,是原  相似文献   

16.
元代云南行省设置较早,又率先实施半固定化.其机构组织与官吏任用,也有一定的特色.在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结合,长贰官地位突出,左右司、宣使、都镇抚司等属官重要,蒙、汉二元色彩交融等方面,云南行省与其他九行省基本相同.但蒙古、色目官员占大多数,后期梁王和段氏对行省官员及权力构成影响渐重等,又是云南行省比较特殊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唐代均田制度与前代相比,受田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妇女不再受田。导致这种变化的缘由值得深究:从根本上而言,经济的发展解放了以一般妇女为主体的剩余劳动力;从制度层面而言,租庸调制的实行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从土地兼并的情势而言,政府掌握的公田面积减少;从家庭而言,唐代家庭的组织结构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受田的唐代妇女,在家庭中对男子的依附地位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视导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对视导人员的种类和资格、任用和待遇、职务和权限都有详细的规定。对视导人员的管理,就成功方面而言,提高了视导的专业性与工作效率,规范了视导行为,确保了视导的真实、公正;就其失误而言,视导人员良莠不齐,重视察轻指导,权责混乱。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视导制度之得失,可供今日之借鉴。  相似文献   

19.
致仕制度(即退休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唐代已逐渐形成。唐朝政府吸取历代的经验教训,对于官员的致仕条件、致仕程序及致仕后的各种待遇,都作了明文规定。但唐代官员的实际致仕状况到底如何呢?官员致仕后是否还可以参政?本文仅就这两个问题作一简要论述。唐代规定,职事官“年七十已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釐务”。“诸文武选人六品以下有老病不堪公务,有劳考及勋绩情愿给阶授散官者依;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也就是说,“七十致仕”是一个原则规定,身体健康可不拘此限。相反,若身体不允许,也可提前致仕。  相似文献   

20.
唐代史籍中多有“从事”一词.考诸文献,“从事”作为专有名词至迟到西汉时已经出现,是司隶校尉和州刺史自辟的属官,即都官从事、别驾从事、功曹从事、郡国从事之类.从汉代经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从事经历了由具体幕职到所有幕职之泛称的变化过程.唐代从事不是具体的幕职名称,也不“单指不参政的幕客”,而是所有使府幕职的泛称.同时,从事也可指代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支使、掌书记、参谋、推官、巡官等具体的幕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