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鼓励能让孩子充满自信.从而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那么如何鼓励才是最有效的呢?想办法给孩子设立一个合理的目标吧,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着。  相似文献   

2.
教育像鞋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走人生之路。鞋匠要想做出合脚的鞋子,就需要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知道脚的需要和感受。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要适于孩子,  相似文献   

3.
现在,从人们对爸爸的反思中可以看出,父亲的亲子教育不仅在于怎样教育孩子和怎样陪伴孩子,而且还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天天能够看得见父亲,或者至少经常能够看得见父亲。看得见的父亲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师爱与施爱     
我是一个踏上工作岗位才几年的年轻教师,但经过这几年的工作使我认识到对学生充满爱是做一个优秀教师的前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5.
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我觉得爱孩子首先得接受孩子。接受孩子,就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我都接受你,而不是你能给我挣面子、让我高兴的时候我才接受你。当孩子知道老师能够接受一个完整的自己时,他才能感觉到你的爱,才有自信。  相似文献   

6.
爱孩于是父母的天性,教育孩于是父母的职责。那么,怎样爱孩子,怎样教育孩子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这并不是每个做父母的都十分清楚的。只有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懂得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地教儿、育儿、克服溺爱,避免家庭教育超常化和家庭教育学校化,这才能真正尽到父母的职责,才是对孩子的真爱。  相似文献   

7.
国家的发展是在教育发展下进行的,只有教育发展了国家才能够得以发展。祖国的未来是孩子的未来,只有孩子发展了祖国才能够得以发展,所以说我们只有切实的抓好教育,才能够使得我们的国家更加的繁荣富强。然而在抓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青少年教育问题,青少年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小学教育抓起,从我们的国语抓起,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教育的阅读水平才能够提高教学水平,本文就本着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分析,就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出现的弊端给予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青年教师》2007,(12):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天顺副司长近日做客央视国际演播室,谈到我国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现状时,李司长提出:"教育公平才是真正的公平"!要让这些农村的孩子能够进得来学校,进来之后,又要能够留得住孩子,并且要让他们学得好,接受到高水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绝大多数人的意识里,担任自家孩子的教育指导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是法律赋予自己应有的权利。从给予孩子自然生命的视角看,这种理解不错,但仅给孩子生命之躯就必然拥有教育子女的资格的观点是不对的。作为家长,只有当其具备一些必要的教育素养和教育智慧,并将其自觉地运用于教育子女的实践中,使之内化为孩子自身健康成长的有机组成部分时,该家长才具备了教育指导孩子的资格。  相似文献   

10.
《东方今报》报道,提及现在的教育制度和育人方式,童话大王郑渊洁大呼“别管孩子”。郑渊洁还说,现在的老师也好、家长也好,总是高高在上,按照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管束孩子。照这样下去,他们管得越多,孩子越成不了才,让他们自己去发展,这样长大的孩子,才有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李红 《家庭教育》2003,(11B):44-45
爱孩子无需理由,为孩子付出的惟一理由是“爱”。惟有如此,孩子才会感受到“爱”,才会心中有“爱”。  相似文献   

12.
切勿只“惩”不“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是的,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光有惩罚没有警戒的教育更糟糕!惩罚带来的警戒作用才是惩罚教育所真正需要的。留美博士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写道:“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而是为教育孩子而惩罚孩子。换一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一位中国校长问新加坡的一位中学校长:“是否…  相似文献   

13.
融立 《家长》2012,(5):33-34
家长在遇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时,只有从积极的角度去分析,做情绪的主人,才能够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  相似文献   

14.
孩子需要爱,感受到自己被爱着的孩子,才会觉得自己的可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孩子“教育之爱”。教育爱同亲情爱一样是无私的,但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正因为教师所关注的不再是单个孩子,因此教育爱就更为博大而精深。它关注的是每个孩子的差异,将学生真正作为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来认识,无条件地给予爱心。健全的人格培养首先就来自于这种“爱的教育”,使不成熟的心灵走向成熟,向偏向发展的性格得到矫正。孔子就强调枯培养出“仁者爱人”的理想人格。只有教育者本人深刻地把握教育爱的本质,才会使受教育者的情感、心理受到自己的影响,先感悟什么是爱,再学会怎样去爱,进而成为一个“爱人”的“仁者”。  相似文献   

15.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刚入学时顾不上辅导孩子.顾不上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到升入高年级,才发觉孩子作业拖拖拉拉、学习马马虎虎等坏习惯已养成。他们困惑了:我们的孩子挺聪明的.咋学习跟不上呢?他们着急了:老师啊.快帮我们补习补习吧!  相似文献   

16.
一是注重培养平等意识。走进美国人家,令人感到轻松、愉快,充满童趣。各式各样的玩具和儿童读物放在让孩子能够拿到的地方,墙上和门上贴满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父母很少强求孩子的言行,甚至绝不强求孩子称呼他们为爸妈,像伙伴似地直呼长辈的名字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大人丝毫也不会感到尴尬或认为孩子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在美国的家庭,大人跟孩子谈话时永远是“蹲”下来,他们认为孩子虽然小,但也是独立的人,只是他们矮一些,所以应该蹲下来跟他们说话。同孩子脸对脸互相看着说话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一样是平等的,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美国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充分提供孩子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无论结果怎样总是给予认可和赞许。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开朗活泼,勇于创新,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17.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一个孩子考艺术院校,考了3次还没考上,被父亲抱怨为白痴,其叔日“孺子不可教也。”还有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老师也认为他资质平庸,很难有大的作为,可是谁能料到上述三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罗丹、达尔文。  相似文献   

18.
万珍 《四川教育》2008,(10):18-19
学生的成长,除了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该是心智、情感的成长。学生心灵需要一次次洗礼、重塑,才能够日渐成熟、完善,奥运,则是重新塑造孩子心灵的“原材料”。我们要充分利用奥运这一鲜活的教育资源,趁热打铁,在最佳的教育时机对学生施加最有效的教育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许多教育工作者过分注重"鼓励教育",而忽略鼓励教育并非百利无害,鼓励超过限度同样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就儿童阶段心理发展特征作为契点,论述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了解鼓励教育的限度,同时不忘挫折教育,才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王兰 《青年教师》2005,(4):55-58
有这样一则说理故事:两个同龄的学画孩子,处在不同的家庭氛围中。第一个家庭一直采取鼓励、赞誉的态度:把孩子的“作品”都贴在墙上,让亲朋参观,稍有功笔时即办了个人画展,名气不断。到33岁时,他的画已站在许多家庭的客厅里。而第二个家庭对孩子一直采取诋毁、冷漠的态度,让孩子把所有的“废纸”都扔进纸篓里。直到33岁时,他才贴出他的第一幅画。这时,人们疯狂了,把第一个孩子的画摘下来扔进纸篓里,把第二个孩子的画从纸篓里捡起来,张贴在墙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