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 政治论“原始的基本关系”………………彭漪涟1.31 ——冯契关于辩证分析逻辑起点的一个重要思想论辩证思维方法的主体间性向度…晋荣东1.36普通逻辑现代化的新成果…………吴家国1.42 ——评彭漪涟主编《逻辑学导论》论孟子的心性说及其现代意义……张应杭1.46析叶适的富民论……………………张家成1.52多极化格局与中国外交的理论思考…………………………周敏凯2.18东欧转轨国家可以借鉴东亚模式的 “强政府”吗?……………………杨烨2.25巫术与古代中国宗教精神…………吾敬东2.30从郭店楚简看原始儒家德性论……戴兆国2.36德性论…  相似文献   

2.
东欧国家(包括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国家)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其教育系统的改革也概莫能外。从欧洲联盟委员会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召开的关于东欧国家教育改革研讨会上东欧各国与会代表介绍的情况看,整个东欧国家的中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处于艰难的转折时期,目前仍是步履唯艰,无法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3.
关于“东亚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亚模式”的基本构成因素是: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重视人力资本投资;高储蓄率与高投资率;东方特色优秀文化传统的推动、导向作用。“东亚模式”带来了“东亚经济奇迹”,并将继续显示出生命力。但“东亚模式”亟需调整,主要是:积极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引进外资规模要适度,结构要合理;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速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东亚一些国家(或地区)实施“东亚模式”的经验教训,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有助于正确认识与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世界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美、欧、日为代表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先后陷入经济衰退和停滞的局面;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呈明显下降趋势。然而,唯独亚洲,特别是东亚许多国家经济形势却有不断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前景相当乐观,有所谓“亚洲活跃经济”之称。那么,东亚经济发展的现状、原因和走势究竟如何?笔者就此作浅陋的探析,希冀读者批评指正。一、世界经济新格局中的亚洲经济现状东亚经济发展龙腾虎跃、独领风骚,经济增长强劲有力,这是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无与伦比的,更是俄罗斯和东欧一些国家望洋兴叹的。正…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及东欧多数转轨型国家力图较快转向市场经济,实行了“休克疗法”激进改革计划。由于此计划脱离这些国家实际,造成经济滑坡、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迫使这些国家的政府不得不放弃“休克疗法”,改革政策逐步向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重视社会效果的方向调整,因此经济出现好转。东欧现在已进入正常发展阶段,而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虽然从长期看有好转的可能,但从近期形势看还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1958年确立的“演变”政策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后美国对东欧的基本政策。美国历届政府都努力推行“演变”政策,以求促使东欧国家脱离苏联阵营,并最终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该政策决定了在冷战时期美国对东欧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等诸多交流都基本具有了“演变”的政治目的。然而,1989年东欧剧变虽然是美国冷战年代历届政府推行“演变”政策所寻求的政治目标,但却不是美国长期实施“演变”政策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7.
保持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平衡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实现稳定和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在华盛顿共识及其指导下的东欧及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中,政府是最小化的角色,这造成了这些国家剧烈的经济衰退。而在后华盛顿共识里政府则担当了市场经济育婴人的角色,体现了后凯恩斯主义的政府观念,但后华盛顿共识的主张并没有得到转型国家实践的支持。北京共识表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良好互动,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蒙古国的经济转型属于所谓伴随“宪政转型”的东欧型激进改革模式。受国际国内特殊背景因素影响,蒙古国的经济转型有很大盲目性。但同其他转轨国家一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取决于蒙古国原经济体制的弊端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激进改革模式使蒙古国经济承受了沉重负面效应。同时也使蒙古取得了“过渡”的初步成效。然而基于欧美发达国家经验的“宪政转型”理论和激进改革模式是否符合蒙古国的实际尚待考察。  相似文献   

9.
这一章的题目是》转型中的东欧中亚经济与政治"。主要介绍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以来,这些国家由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和遇到的问题,旨在使学生了解东欧中亚国家在转型中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它们在冷战后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前景,从而不仅对这类国家的现状有所掌握,对冷战后世界各种力量关系有更全面的把握,而且可以从这些国家转型过程的探索和失误中有所借鉴。一、教学思路及教学要点(一)教学思路本章分为5节。第一节概述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东欧中亚国家经济转型实施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0.
卡齐米耶日·Z郾波兹南斯基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毕业于波兰华沙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1980年他取得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和公共关系学院的奖学金,从此离开波兰,定居美国并在那里任教。但他的心并没有离开波兰,仍旧十分关注波兰以及东欧其他国家实行经济改革之后的政治经济形势。集20多年之研究成果,他于最近完成了一部新作《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东欧国家的民族资本被剥夺》,对东欧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行私有化改革之后出现的众多社会和经济问题进行了剖析。波兹南斯基认为,实行经济转型的国家,无论东欧…  相似文献   

11.
导言本文的目的是要对东欧经济增长进行一种记述性和实证性的分析。我的思想方法是以对历史事实的观察,为根据的,但也含有某些概括,或许达到相当抽象的程度.我所试图提出的是东欧国家的一般增长模式,不论及东欧诸国间的差异(不包括南斯拉夫),不讨论苏联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的教和学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历史概念非常重要,有时一字之差,意思就大不相同。比如“剧变”的意思是“剧烈的变化”。如,形势发生剧变。“巨变”的意思是“巨大的变化”。如,这几年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变。“东欧剧变”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的政局发生急剧的变化,政权相继更迭,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东欧巨变”则是指东欧国家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政局变化没有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冷战时期的经互会中,苏联与东欧成员国的关系是主导,但是分别考察1945年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战前(二战前)苏联与东欧几乎无联系:1945年前德国一直是东欧贸易的中心”。苏联和东欧地缘相近,而经济关系却如此疏远,其中还交织着双边之间的主权纠纷和意识形态猜疑,不可避免地给后来的经互会埋下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是冷战走向缓和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也是东西方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在这次事件中,英国确定并坚持了“鼓励但不干预”的基本原则,也执行了不趁机离间东欧国家与苏联关系、不单独对抗苏联的政策。英国的东欧外交具有比较明显的双重性,即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国的对苏政策,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英国在冷战期间始终保持着与东欧国家的交往,以期从长远促进东欧国家的社会变革。在与东欧国家交往时,英国也十分重视西方联盟的团结。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研究中,由于对于发达国家研究途径的依赖,使得对转型国家的高等教育关注不够,或者说形成了研究的盲点。[1]当今的转型国家主要是指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国家,包括中国、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高等教育的外部规律揭示了经济政治与高等教育的密切关系,研究东欧国家的高等教育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东欧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经历了激进民主派执政和1993~1994年始中左翼执政两个阶段的变迁,初步确立了社会制度的基本架构:政治上,多党议会制已被社会所接受,党派之间的斗争已限定在现行政治框架范围内;经济上,私有成分已占主体,自由的市场机制开始发挥调节作用,社会结构正向多层化和两极化过渡;思想上,信仰多元化,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东欧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向将是“社会制度的民主主义化”,但从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看,东欧国家仍处在一个探索新的道路和模式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是一个艰难的费时间的渐进过程,激进的“休克疗法”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成熟的市场经济,从制度的可移植性来看,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些市场规则是可以移植的,而融入了发达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积淀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可移植性则要差得多。在俄罗斯几年的经济转轨实践中,理想化的转轨模式、方法与俄罗斯的现实发生了猛烈的碰撞。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 ,企业办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世界范围内而言 ,也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然而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与转轨中出现的阵痛 ,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企业办社会的问题 ,其中企业办教育首先被推到了改革的前沿。在2 0世纪 90年代初 ,我国通行的做法是将企业办教育推向地方政府 ,该举措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道路。然而 ,是否还有新的办学模式可以使企业办教育走出困境 ?黑龙江东亚学团的做法可能会给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门户开放主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冷战时期,面对深刻的经济全球化和东亚的迅速崛起,“新门户开放主义”首先在美国出现,在其指导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积极推动北约东扩,打开东欧市场;轰炸南联盟,遏制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依靠世界贸易组织,获取巨大利益;兴建自由贸易区,向欧亚两翼扩展,但在推行过程中冲突不断。  相似文献   

20.
《中学文科》2007,(3):22-27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涉及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十年探索、“文革”十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等。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一直是命题的热点话题,同时也为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