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并迅速地扎根,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先锋与桥梁作用分不开的。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之所以能选择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近代以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最终必然结果,而且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斗争的实践需要,更是当时国内外时代背景下中国思想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弊端进行反思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2.
论五四前后合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前后,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他们主办的进步的或比较进步的刊物中都用大量的篇幅宣传了西方的合作理论和实践。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中,十分注意到工农群众中建立合作社。因此,合作主义并不仅仅是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知识青年中流传,而是当时影响广泛并积极实践的社会思潮之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介绍合作主义的目的,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限于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途径和方法的范围,而不是出于抵制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目的。合作主义传入我国后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应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方可人 《文教资料》2013,(19):70-7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且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主义”碰撞、交流与斗争中建立与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胡适作为非马克思主义者,固然是他所坚守的“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积极建设者与传播者,但是他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贡献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是应该给予客观公正评价的。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国民党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传亮 《历史教学》2002,1(8):20-26
五四时期的国民党人以<觉悟>、<星期评论>、<建设>等报刊为舆论阵地,对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广泛宣传,在某些方面的研究也较深刻.虽然有其片面之处,但客观上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后,无政府主义者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冲突,正是在这种两难境地中,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国民党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时期的国民党人以《觉悟》、《星期评论》、《建设》等报刊为舆论阵地,对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广泛宣传,在某些方面的研究也较深刻。虽然有其片面之处,但客观上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俄美对华政策与马克思主义在华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华的迅速传播,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五四时期俄美两国对华政策对马克思主义在华的传播起到了特殊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综合考察这一特殊作用,必将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必然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时期是思想文化剧烈变革的时期。不少学说、思潮传入中国 ,引起一些争鸣、争论。由于社会的和历史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争论中越辩越明 ,广泛传播 ,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 ,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起初是中华民族睁眼看世界的一种选择,并未成为救亡图存的首选理论。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进步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向苏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是曲折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之间进行过多次论争,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为人生”与“为艺术”之争。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虽显零散,但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  相似文献   

11.
试论"五四"时期中国国民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以戴季陶、胡汉民、朱执信等为代表的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国民党先进知识分子,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星期评论》、《建设》等报刊杂志为阵地,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阶级斗争理论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虽然在现在看来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含有诸多曲解、误解的成分,甚至有借马克思主义宣传其革命学说的倾向。但从客观上讲,这些国民党的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是“五四”前后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编辑工作者和革命宣传家。他于 1 90 3年开始涉足报刊界 ,先后创办和参与编辑十几种报刊 ,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 ,形成了较具特色的报刊编辑思想。他提出 ,办报应有明确的宗旨、鲜明的针对性、有明确的政治方向 ,应坚持“真理以辩论而明”的宣传方式 ,应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3.
五四前后教育论争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前后是中国思想界新旧矛盾的激化阶段,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剧烈碰撞。教育界亦几经激荡,爆发了数场大论争。透过尊孔排孔、男女同校、教育独立和宗教美育四场教育大论争,可以窥见新旧教育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分歧、传递和嬗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走进中国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也与当时不少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传播有关,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论争,不同形式的讨论、论争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本文意在揭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及与当时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相互吸收。  相似文献   

15.
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留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重大贡献,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前,中国人已对马克思主义开始进行了零星的介绍。虽然传播主体较为复杂,人们还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但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酝酿了较好的社会基础。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其显著的自身特点,由于各种原因,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是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而产生的异质全新的文学模式.它滥觞于20世纪初期王国维、鲁迅等对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引进和介绍.本文从对王国维、鲁迅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主义先驱的思想剖析入手,阐述王国维、鲁迅把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作为思想武器,用以反抗封建专制思想,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和用以改造社会,为后来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播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18.
在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其早期传播的主要时间.在传播过程中,不同国家、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之进行了本土化,出现了革命性与科学性之争,导致本土化程度不同,最终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民族的适应力、亲和力、解释力和指导力的差异.因此,应该重新审视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汲取经验与教训,以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适应力、亲和力、解释力和指导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息息相关,并呈现出互动理路.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仅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而且保证了中国共产党所传播和接受的始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为中国共产党科学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赋能;另一方面,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内容"由薄到厚"、传播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899年,马克思的名字和马克思的学说出现在《万国日报》上,1902年,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马克思,后来一些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政府主义者都曾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学说作过某些介绍。在十月革命以前,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学说的介绍大多是不完全、不准确的,也没有人们重视,没有在中国产生多大影响。因为那时,中国社会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条件还不成熟,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第一,缺乏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是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才开始产生,到十九世纪末,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