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文章都有结尾。也即是古人所谈的“收笔”。但若言结尾的讲究,文学类作品则更甚。换言之,更讲求结尾的艺术性和功能效应。比如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对于公文类文章未必要如此,但文学作品则往往就需这般。非文学类但通常电讲究结尾艺术的言论性文章,自然亦重视“收笔”和“落句”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一、语文课堂洋溢"读之美"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多读的重要性。多读才能理解,使文章自现;多读才能学会表达,使人下笔有神。不仅古人这样启示后人,现代的教育家、语言学家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吁要  相似文献   

3.
古人是十分重视文章的立意的。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把文章的“意”比作三军之统帅,说没有主题的文章就如没有主帅的“乌合之众”,这充分说明了文章的“意”对一篇文章所起的统领全文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邹从平 《现代语文》2014,(12):118-119
要正确理解文本,提高学生对文本分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知人论世”应成为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知人论世”最先由孟子提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清代章学诚也说过:“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文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可见,理解文章需要“知人论世”。简单地说,“知人”是指在阅读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思想状况及创作动机等;“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诗分高下     
<正>如果我们承认诗歌创作是一项技术活,那么就一定能够将其分出长短高下来。虽然古人总是说“诗有别材,非关书也”,也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实际上,没有经过必要的写作训练,其实还是不成的。而且,如果诗歌读得多了,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古人写诗也还是有些“套路”的。最常见的,  相似文献   

6.
方根东 《学语文》2003,(4):22-22
古人看重文章的结尾。清代李渔曾说过:“盖主司之取舍,全定于终篇之一刻,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销魂欲绝者也。”课堂教学犹如写文章,也要重视结尾的艺术。精采的课堂教学结尾是教学科学性的体现,不但对教学活动起到系统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可以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因课而异,因学生而异,精心设计每堂语文课的结尾呢?  相似文献   

7.
1能力点解读古人说:"意尤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渔在《闲情偶记》中也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是核心,是灵魂。它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是评判一篇文章优劣的标尺。有了"意",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反映的主题、展露的思想、抒发的情  相似文献   

8.
曹文华 《辅导员》2012,(12):38-39
命题,就是给文章取一个名,安一个目,即确定文章题目。古人认为,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古人把文章标题比作人的额头和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认为,极俭省地刻画人物,首先是画眼睛,不同时代的人对人的眼睛的审美情趣也许不一样,但重视眼睛,却是相同的。写文章,标题对于文章的意义,就如眼对于人的意义一样,标题拟得好,就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因此,我们要努力把文章的题目拟好。中小学生学生写文章,有两大类:一是主动自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意者,一身之主也。""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所谓立意创新,。就是要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想人之未想,即占据文章立意的制高点,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独特发现和真知灼见传达给读者,让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得到启  相似文献   

10.
写文章不是少数人的事,凡是知书识字的人,几乎都要写文章,从某种意义上看,写文章也是一件大事情,三国曹丕说过文章是"经国之大业,千古之盛事。"唐朝杜甫也说过:"文章千古事。"可见,做好文章何等重要。当然,今天我们所说的文章和古人言中的文章已大不相同,但文章对于人类尤其是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又说“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这让我们看到了结构之于作文的重要意义。文章的结构即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它既是内容题材的组织方式,又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外化形态,成为评估文章品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正>古人云,不动笔墨不看书.古人说的动笔墨主要内容之一应该是做读书笔记、大凡做学问,从事学作之人,也无不把它作为一条成功的经验.但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做读书笔记却被一些教师和学生忽视,有的学生甚至不知读书笔记为何物.这种状况是令人忧虑的.就中学生的写作状况而言,一些学生由于没有重视做读书笔记,没有重视语言和知识的积累,他们写出的文章语言干瘪、苍白无力,一派“学生腔”.  相似文献   

13.
<古人名字解诂>一书,是至今为止解说古人名字最为完备的一部工具书.它共收人名一万有余,并广征典籍博采群书加以解说,其中大量运用了文字训诂手法.这不仅使得原本晦涩的古人名字关系变得清晰明了起来,也无形中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在此笔者不揣固陋,将从<古人名字解诂>的功用、文字训诂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对之加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意者,一身之主也。”“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所谓立意创新,就是要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想人之未想,占据文章立意的制高点,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独特发现和真知灼见传达给读者,让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得到启迪和美感。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意者,一身之主也。”“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所谓立意创新,就是要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想人之未想,即占据文章立意的制高点,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独特发现和真知灼见传达给读者,让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得到启迪和美感。  相似文献   

16.
论主题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的质量高低,价值的大小,其决定的因素就在于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古人曾说过这样的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果把这话借用于文章写作的话,那么主题恰好如“山中之仙”,“水中之龙”。离开它文章就黯然失神,有了它文章才神采流动,所以,称主题为文章的“灵魂”,是当之无愧的。古人论文,讲究立“意”,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主题”是一样的。回顾一下古人对于立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龚贤认为古人的画法是以生活为创作之源的,学画的人也应“心穷万物之原,目尽山川之势”,从观察大自然着手,再去借鉴古人技法,重视师造化和生活感受来突破前人的藩篱。龚贤这种力求创新的艺术思想,造就了龚贤不同凡响的山水画笔墨风韵  相似文献   

18.
命题,就是给文章取一个名,安一个目,即确定文章题目.古人认为,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古人把文章标题比作人的额头和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认为,极俭省地刻画人物,首先是画眼睛,不同时代的人对人的眼睛的审美情趣也许不一样,但重视眼睛,却是相同的.写文章,标题对于文章的意义,就如眼对于人的意义一样,标题拟得好,就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因此,我们要努力把文章的题目拟好. 中小学生学生写文章,有两大类:一是主动自由作文,一是被动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9.
一、承诵读之妙,悟经典真谛 说起语文学习方法,古人已多有论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书读深思子自知”,“文选烂,秀才半”……足见古人对诵读的重视。或许是“现代化”了的缘故吧!浮躁之气也深入到教学中,人们称古代的诵读为呆读死记,嗤之以鼻,更不屑一用,校园里没有了琅琅的书声,而代之以讲解、提问、讨论、总结……。  相似文献   

20.
韩愈的《师说》中曾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之句,其中"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如何断句.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文章原意.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也常常出现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无方法可循呢?本文试介绍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