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快专递(速递)(EMS)邮资已付戳,顾名思义,它是用来加盖特快专递邮件。原邮电部曾要求对1995年启用的邮资已付戳从1998年5月1日起逐步缩小使用范围,年底停止使用。2003年全国停用邮资已付日戳,笔者将收集到的特快专递邮资已付戳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邮政业务中,除普通信函外,挂号信函、汇款、特快专递、包裹等给据业务办理后都留有大量单据或存根。这些单据除供结算外,根据相关规定要保存一定的时间,以供查询。所以在邮局内有一个专管这些单据的档案室(科)或查询档案室(科),同时负责业务查询,使用专门的业务日戳,但各地用戳的名称略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1994年出版的《中国邮电百科全书》(邮政卷)对该戳的阐述是:国内特快专递邮件以邮资已付戳记表示已纳付资费。1992年元月1日经邮电部批准由北京邮局开始使用国内、国际、港澳等业务通用的“邮资已付”日戳。1993年6月30日,邮电部又将当时通用的国内、  相似文献   

4.
建国之初,邮政日戳包括火车邮局戳依然沿用“三栏式”点线圆戳,直到1956年10月30日邮电部颁布“邮业字第52号通知”,决定自1957年1月1日起启用“腰框式”邮政日戳(含火车邮局戳)。“腰框式”邮政日戳由五部分组成,而规范款式的火车邮局戳占其四个部分,其布局如下: (图1) 一、上半环内刻有戳名(也称邮路区间),戳名一般是由邮路始终两站各取一字而命之,再加“火车”二字组成戳名。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在邮政业务上的应用,我国从1993年开始出现了由计算机生成的邮政日戳,人称计算机日戳,也称电子日戳。我国计算机日戳已由最初用于一两种邮政业务扩大到现在的近十种邮政业务。这种日戳主要是打印在包裹、汇款、特快专递邮件、挂号信函  相似文献   

6.
由新疆奇台寄江苏的特快专递邮件上,盖有邮资已付戳一个,下边刻“一零九团”,给邮政日戳增添一点风采  相似文献   

7.
武汉邮局使用的一种邮资机戳,日戳下方刻有“备机”字  相似文献   

8.
1998年1月,一张云南寄江西的邮资片上盖有“速递(大宗)”字样的日戳。速递戳只使用于特快专递,而此片属于国内普通函件,不知如何“速递”?  相似文献   

9.
我国引进的邮资机戳,多为日戳在左,“邮资已付”戳在右,两者相距几毫米至十几毫米。而9月27日由“广州·第十甫路(9)”邮局寄来的印刷品邮件上的邮戳,双圆小型日戳在右,“邮资已  相似文献   

10.
“改退批条”上的邮戳通常是普通邮政日戳,如图1为四川白沙的腰框戳。图2为上海嘉定的编码戳,多为投递员或“封发分拣”部门所盖。有的邮局,刻有一些表明邮政业务类别的邮戳,所以在改退批条上亦有加盖“投递”戳(图3,吉林延吉),或“封发”戳(图4,浙江绍兴),还有的加盖相应的天干或地支代号戳。如广西南宁戳的下月牙刻有“丙1”(图5),“丙”为函件分拣代号。  相似文献   

11.
实行多年的“实物汇票”于2001年底取消,“电子汇款”业务于2002年1月13日取而代之。此次推出的新业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汇款人自行通知收款人取款,另一种是由邮政企业投递通知单取款。邮政电子汇款的单笔最高限额为10000元。每10000元汇款的资费标准为汇款金额的1%,不足2元的收2元,最高收费为50元。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一张信套式邮政汇款通知(图1、2),由山东省高唐县邮电局汇至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邮电支局。汇款通知正面加盖一枚"邮政快件"副戳,显示为快件汇款。快汇费为0.50元,以邮票的形式粘贴于汇款通知背面。同时,正面还加盖一枚"附加费2角"戳记,表示高唐县邮局对进口汇款征收的邮政附加资费。从邮政日戳来看,这笔汇款的收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收集到一枚“法院专递”邮政快递封,该封是深圳宝安区法院用于快速寄送有关涉讼文书等法律文书专用快递封。其采用中国邮政标准的“EMS全球邮政特快专递”封,但对贴在该封背面的“国内特快专递邮件详情单”,邮局专门给予设计及印制。左边上面寄件人一栏印“人民法院”,中间印“回执反馈地址:邮政局速递局法院专递业务档案室收”,  相似文献   

14.
薛鹏 《上海集邮》2007,(3):44-44
我国于1980年7月15日开办国际特快专递业务,又于1984年11月1日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近日笔见到一个超前三年的国内特快专递实寄封。此封由广东省冶金进出口公司寄至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大型牛皮纸封贴专印的特快专递名址标签,“合同号”栏,手填“GZ/上海D11”,相当于邮件编号,表示广州至上海特需业务第11号(寄件人根据需要随时交寄的特快邮件称为“特需业务”,用D表示);“日期”栏用拨字号码章盖“1981 10 7”。在标签与信封间骑缝盖1981年10月7日广州腰框式国际业务汉字及拼音地名日戳,标签左侧有同年同月8日上海同武拼音地名日戳。邮程1天,推测通过广州至上海的国际特快专递邮路运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封面封语     
本期封面所刊是驻泰国首都曼谷的美国使馆印封,1884年9月4日自曼谷寄往美国纽约。背面有日戳3个:9月13日香港“B”字转口戳,10月19日纽约双圆戳(左圆为地名和月日、右圆为“邮资已付”、年份在双圆外下方)和只有“F”及“10-20”、“6A”等字的圆戳,最后一戳可能是表示10月20日投递。正面贴香港维多利亚女王像第3套10分绿色票(斯科特43号)1枚,以英国在曼谷的使馆邮局日戳盖销。  相似文献   

16.
局同,戳不同     
北京市百万庄邮局现行使用的邮资机戳,全部是刻“中国邮政”的新戳。同一邮局内使用的邮资机戳,按理说在规格上应当是统一的。但笔者发现,该局的邮资机戳不仅在邮资框戳的大小上有不同,在日戳的大小、单双圈上有区别;就是在编号的标示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已见有以下4种不同的戳式:  相似文献   

17.
在邮政日戳中刻有“市”、“县”等行政区域单位类别者不难寻觅,但刻有“区”字的邮戳却很少见。如图所示的两枚带有“区”字的邮戳是笔者早年收集到的,其中图1为“浙江北仑区”柴桥邮局用戳,图2为“浙江普陀区”平阳浦邮局用戳。邮戳中的“区”,是指“市辖区”,市辖区为城市的组成部分,是为直辖市和地级市所划定的行政分区。  相似文献   

18.
主题邮局是临时邮局在这几年延续发展而形成并赋予的新概念,主题邮局使用的邮政日戳与临时日戳是邮政部门为特定活动与重大事件设置临时邮局而专门刻制使用的钢制邮政日戳(这里不包括邮政部门刻制的纪念邮戳),戳式与普通日戳相同,仍为圆形单线无格式,只是在戳内加刻有"临"、"临时"或者主题邮局的名称,特点是具有使用地点流动性、使用时间不固定或较短暂、重复使用等特点。2014年,北京邮政新启用的主  相似文献   

19.
1985年,中国首次进行南极考察,为此,中国邮票总公司发行5万个“中国南极考察纪念封”(图1),每个售价30元;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集邮出版社共同发行10万个“中国首次南大洋和南极洲考察纪念封”(图2),每个售价5元。上述两种封上盖用的“中国南极长城站”1号邮政日戳,日期均为1985年2月。“南极临时邮局有两枚日戳(1、2号戳)。当时规定这些邮戳只能在南极邮局盖用。‘向阳红10号’返航到达上海,未靠岸,上海邮电管理局就派专人乘交通艇上船将戳取回封存上交了。”  相似文献   

20.
英国最早的销票盖戳机,1857年9月17日投入试验使用,由皮尔逊·希尔研制发明。前话1840年5月黑便士问世后,皇家邮政规定,必须使用马耳他十字戳盖销邮票,并同时再加盖表示地名、日期的收寄日戳。不过,各地邮局操作不统一,盖在封背的居多。图1为伦敦寄苏格兰西南佩斯利(Paisley)的黑便士首日封,背面盖有一个伦敦邮局"B"字母代码"MY-6/1840"圆形日戳。从1844年5月1日起各地陆续改用邮局编号戳盖销邮票。1853年6月30日,伦敦地区邮局率先启用双联戳(duplex postmark),将销票邮戳和收寄日戳合二为一。图2为无伦敦地名的编号"38"肯辛顿(Kensington)邮局第一种双联戳首日实寄封。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