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受众学     
新闻学的重要课题,研究受众接受新闻传播的规律。它为新闻的接受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为研究手段,考察受众接触新闻传播媒介的动机、目的、渠道、习惯、方式、时间和场所,以及受众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兴趣、需要、信度和评介;研究受众的性别、年龄、职业、政治信仰、生活经历、教育程度、民族  相似文献   

2.
3.
2008年一系列不平凡的事件,让互联网成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不论是年初的冰雪灾害,还是五月的汶川地震,以至美国的金融危机,人们用键盘和鼠标追踪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互联网的功绩有目共睹,那些“为人作嫁衣”的幕后英雄——网络新闻编辑也因此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受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新闻的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必须有严密的计划,明确的目标。那么,谁是经济新闻所要传播的受众呢?广义地讲,所有的人都是经济新闻的受众,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是经济新闻信息的使用者和消费者,只有那些对经济信息进行使用、处理、再加工的政府、团体或个人才是经济信息重点传播的受  相似文献   

5.
新闻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矛盾产物,它作为一个新闻现象和心理现象,广泛而长久、渐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效果。它可使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值为零或负值,即产生零效果和负效果。作为传播者都在努力避免受众产生逆反心理,克服这两种效果的产生,但还是避而难免。原因何在?本文试从新闻传播学、心理学和信息学角度予以分析,并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 受众逆反心理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逆反心理属于态度范畴,是个体对外界态度的一种持相反方向的反应,是受众在接触、接受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产生与传播者…  相似文献   

6.
7.
邹静 《新闻三昧》2005,(1):50-51
新闻是公开的信息。新闻报道对读和听众来说,既不具备政策件那样的指令性,也不具有法律条那样的强制力,而全靠自身的吸引力去招揽受众。因此,满足读需要是新闻的共同规律和基本要求,作为一名新闻报道人员不能不深入探索读心理,掌握读需求。  相似文献   

8.
兰立娟 《记者摇篮》2001,(10):12-12
创新,这个时代的灵魂。在创新年代,新闻同样应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以新的眼光、新的思维、新的手法,去反映生活。引导舆论,讴歌时代。  相似文献   

9.
译者的话:新闻只有为受众所接受,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益。因此,掌握受众的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是搞好新闻传播的重要前提。在受众研究方面,国内已发表过一些论文,但国外的论文似不多见。为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这里摘译比利时罗歇·克洛瑟在《新闻与媒介》一书中的有关阐述,供新闻工作者和研究新闻学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这一论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认识。但失去了受众的需要,被发现的新闻依然苍白而没有价值。因此,在新闻媒体之间日趋激烈的抢夺新闻受众的争雄中,在深层次的新闻改革中,认真研究受众心理,真正把新闻受众作为新闻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作为新闻事业的主人和服务对象加以研究,不但显得非常必要,而且可以说是关系到新闻事业是否能够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在此,本文试从新闻受众心理的内涵和实质、新闻受众心理的主要特征、新闻受众的群体心理三个方面,浅析新闻受众心理。不对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要重视受众,没有受众的新闻媒体既无法经营下去,又不能作为信息交流的过程而存在。对新闻媒体来说,受众的存在是前提。笔者阐述了新闻传播受众的重要性,并对新闻传播受众的差异性进行了细分。  相似文献   

12.
13.
大众传播以传播者搜集、传递信息开始,以受众接触、接受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反馈结束。受众是大众传播的信宿,即“目的地”。因此,自从人类出现大众传播现象以后,也就有了受众的存在。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总是把自己的传播意图直接或间接地指向受众,并有意无意地把受众接受传播的状况作为自己传播是否成功的参照。  相似文献   

14.
吴成义 《新闻前哨》2003,(11):26-27
幽默新闻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特殊报道体例。它与其他报道形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以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形式、开放的手法,反映具有幽默感的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以笑醒人,发人深思。通过对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已见诸报刊的新闻进行比较与分析,幽默新闻按所报道的内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即政  相似文献   

15.
赵金萍 《新闻三昧》2008,(12):36-37
常读《新闻三昧》,刊物中多有脍炙人口之作,反复阅读,获益甚丰。但终不知新闻三昧指的是哪“三昧”,只知道《西游记》中有个红孩儿持有三昧真火,烧的孙大圣无法招架。新闻三昧也许指的是新闻真谛吧!我也想谈谈对新闻三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说色彩征服了世界,许多人会认为那是不着边际的夸张。其实不然。请看,电影界的黑白片被彩色片所取代,荧屏被彩色占领,就连街上楼房的灰大褂,也变成了彩色贴面饰物等等。在现代的五光十色的世界里,那种单调的无色新闻,为广大读者所不理,因此研究新闻色彩,成了新闻工作者的一大课题。所谓色彩,就是颜色,引伸比喻某种事物特有的情调或倾向。长期以来,在报界虽不能说谈“色”色变,起码大家对报纸的新闻色彩不大关心。为什么?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偏见。新闻是报纸、电台、电视台  相似文献   

17.
新闻地方保护主义是指个别地方为维护本地区的所谓声誉,采取种种方式,限制新闻单位、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活动、报道范围,以保护阴暗面的行为。1993年某县某乡镇通讯员因报道了一起违法收购生猪案,受到了有关领导的严厉批评。一位副县长甚至在通讯员大会上说:“你们为什么不能通过正面宣传来提高我们县的知名度,却偏偏选中  相似文献   

18.
新闻可信性,是指受众对新闻信任的程度。它是衡量新闻宣传社会效果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衡量新闻宣传社会信誉的一个标志。新闻受众决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对自己收听收看的新闻,总是加以比较、鉴别和判断,选择自己认为可信的部分加以接受,并用来影响、指导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对那些不可信的部分加以排除,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据有关方面调查,我国有80%左右的新闻受众,认为自己的新闻媒介所作的种种新闻报道是可信的或基本可信的,这个比例要  相似文献   

19.
20.
说色彩征服了世界,许多人会认为那是不着边际的夸张。其实不然。请看,电影界的黑白片被彩色片所取代,荧屏被彩色占领,就连街上楼房的灰大褂,也变成了彩色贴面饰物等等。在现代的五光十色的世界里,那种单调的无色新闻,为广大读者所不理,因此研究新闻色彩,成了新闻工作者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