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不断增多,“留守孩子”也越来越多。这些孩子绝大多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智能发展。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正确分析和掌握这些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及形成原因,切实关注“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形成健康心理,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二、调查方法、对象及结果分析1.调查方法为问卷法、测验法、评价法、座谈法等。2.调查步骤及对象第一阶段:随机抽样本校二至六年级学生,每个年级抽2个班,共10个班340名学生进行调查。第二阶段:在10个班中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由于户籍制度、经济因素等诸多限制.多数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于是就产生了"留守儿童"这(?)特殊群体。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近2000万人,且呈增长的趋势。他们缺少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弱视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些成了"留守儿童"的  相似文献   

3.
转型时期,城市社会中原有的单位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单位的改革迫使国有企业职工背井离乡,开始了打工的生活,而他们的子女被迫留守家中,成为了城市里的"留守儿童"。转型社会对这些孩子以及他们现任监护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等都有着强烈地冲击,这使他们之间的"代际冲突"发生了加剧.本文以转型社会为背景,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转型社会对城市"留守儿童"代际冲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生"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转型期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它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留守生"的教育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广东农村"留守生"普遍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农村中学教师必须在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职能三个方面加强对他们的教育,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现今农村"留守孩"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留守孩"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缺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心理上容易"感情饥饿"。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突出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代管家长"制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孩子"的不断增多,而在我国部分地区农村自发形成,并逐步流行开来的一种旨在针对农村广大"留守孩子"教育的新制度,即指学校教师与农村"留守孩子"结成对子,教师代理其家长,从思想、学习到生活实行全程负责."代管家长"制的出现,是对广大农村"留守孩子"教育的一种新尝试,是保证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一种新举措,是加强和改进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一种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造就一批批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全新素质教育理念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推进.然而却有这么一个群体,占有农村学生45%以上的"留守"孩子,他们的受教育状况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大量的"留守"孩子的教育状况,其现状十分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可分为"代管留守儿童"和"隔代管留守儿童"两类.这些孩子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教育缺失,产生了困惑、孤独、焦虑、淡漠、自卑、失望等心理.此外,有的外出打工的父母,为了减轻家里老人的负担,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就读,一些在校寄宿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集体生活不适应,又增加一重心理压力,对他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对这些孩子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便成了学校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就出现了大量留守子女。这些留守子女缺乏家庭的温暖,缺乏父母的关爱,因此,他们的内心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由于打工族的影响,这些孩子有的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的,他们的行为控制能力、卫生习惯、学业成绩也普遍较差,为了解决留守子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者——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多亲近他们,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思,以便激励他们的自尊、自信,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充分发挥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作用,留守子女这一现象将长期存在,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城务工大军的队伍不断壮大,"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教育的主体.然而"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很令人担忧,基本上成了问题学生的代名词,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里仅就我班几个典型"留守儿童"学生心理障碍成因作出简单分析,供大家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衍生物,近年来,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话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偏差,家庭教育缺乏,生活负担较大,性格缺陷,心理障碍,情感方面等问题,应由外向内形成合力,共同关爱他们,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直面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培植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通过情感疏导帮助留守儿童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为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助力,能够让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不"留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外出务工、经商的行列,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里。这些"留守儿童"都处在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科学的管理与引导,他们中有许多人在性格和心理方面,形成缺陷,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据我省一项调查表明,三成“留守孩子”成绩较差,五成存在心理障碍,未成年罪犯中“留守孩子”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学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浙江省,因爸爸妈妈出门做生意或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孩子已达26.3万人,这些孩子因此而多了一个名字——"留守儿童"。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温情,但在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下,他们重获欢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正>留守儿童分为双方留守和单方留守,双方留守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打工或者干其他活,孩子留在家里,而单方留守是指父母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班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占班上学生总数的30%。通过与他们交谈和对他们的观察,我发现了留守儿童存在以下一些现象:一、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一)父母长期在外导致亲子分离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不少年轻父母一方或双双擞下自己的孩子外出,他们的孩子成了"留守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和父母关爱的欠缺,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及心理健康问题.本文结合农村学校的现实阐述了怎样加强这些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民越来越多地外出发展,"留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对"留守孩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三位一体"的教育拳措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劳动力向城市不断转移,"留守儿童"作为农村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开始凸现,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因学校教育偏差、家庭教育缺失等诸多原因造成他们在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客易产生自卑、疑虑、妒嫉、逆反和极端等心理问题.如何让这些"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打工或经商,由祖辈、亲属或其他临时监护人抚养、教育、管理照顾的未成年学生.目前,这个群体在我国已普遍,尤其在农村特别突出.根据"五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共有流动人口1.2亿,农村留守儿童有2000多万,其中980万是学龄(6~14岁)儿童.这些孩子的家长走南闯北,却把未成年学乍的教育、管理、监护的义务,委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有的干脆让他们自己做饭、自己洗衣、生活自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