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想飞的乌龟》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梦想”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教学中,我预设了一个拓展性问题:乌龟掉下来后会想些什么?学生由己及“人”, 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它很难过,有  相似文献   

2.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给大家说说。你对自己梦想的实现有信心吗?今天我们要学的《金子》一课的主人公是谁?他的梦想是什么呢?(寻找到金子,拥有财富)那么,他的梦想实现了吗?请同学们读读书,找出课文中的语句,用笔画出来。二、聚焦彼得的“真金”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彼得不无骄傲地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理“解不无骄傲”。(非常骄傲、自豪)谁能读出彼得的这种自豪?对于“金子”,你怎么理解?彼得为什么强调他找到的“是真金”?它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吗?让我们来看看彼得最初的梦想是什么,他为此…  相似文献   

3.
《金子》(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是一篇蕴含哲理的文章,记述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受到启发,便留下来种花,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本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  相似文献   

4.
从一篇课文的练习设计看张志公语文教材的特色贵州遵义市教育局教研室李新民贵州遵义市五中冯秀芝由张志公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研究、实验本),是一套很有特色的教材。这套教材虽然编出不久,但它却以自己独有的风格而受到实验地区...  相似文献   

5.
耳东 《师道》2002,(11):29-30
在与著名特级教师韩军先生的一次交谈中,他特别向我强调:“好的语文教师自己就是一部教材,他明白语文教学指向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他对教材有基于宏观和微观的清醒的认识,他懂得自己的长处和学生的需要,他会尽可能地开掘教材中潜在的元素来凸显它,更会尽可能地发掘教材外富裕的资源来丰满它,并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充分体现,让学生获得极大的愉悦和实效。”为什么“好的语文教师自己就是一部教材”呢?我想,这还得从语文教材的功用说起。语文教材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相对成体系的材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文课本。很明…  相似文献   

6.
九年制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有一篇课文是《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很经典,很多老师上公开课都喜欢用它。对于这篇课文的示范课,我也听了不少于五次。可每听一次,大多是前一次的翻版。  相似文献   

7.
九年制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有一篇课文是《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很经典,很多老师上公开课都喜欢用它。对于这篇课文的示范课,我也听了不少于五次。可每听一次,大多是前一次的翻版。  相似文献   

8.
《蛇与庄稼》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一篇说理性强的课文,一般教师执教起这类文章,往往觉得棘手,把它上成了非语文课,失去了语文独特的情味,因而学生学起来也无情趣。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增强语文化理解教材的意识和能力。从语文的角度去审视教材,用语文的个性和方式重新构建教材的意义,真正实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用教材教语文的理念,这样就不会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或自然课、科学课。教师在和学生一起享受语文浓浓情味的同时,也会为自己创造性地理解、诠释、使用教材而油然升腾起一种愉悦感。再教《蛇与庄稼》,…  相似文献   

9.
朱春红 《成才之路》2014,(14):12-12
正语文教材由一篇篇独立的课文组成,语文教学借助一篇篇独立的课文来实施并完成。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素养,都要靠阅读。课文,就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园地。阅读课文,也就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时空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追求无限的语文学习,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汪洋大海,并在其中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养分。借助课文实现阅读的拓展与深化,不失为一条语文学习的捷径。一篇课文,犹如一个圆  相似文献   

10.
学校出台一项新政策,青年教师每月要给指导老师上一节汇报课。平时很少上公开课的我一下子紧张起来。学期结束前,我决定把《金子》(苏教版第五册)的第二课时作为汇报课来上。一则这是教材中新增加的一篇阅读课文,我想尝试着上一上;二则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淘金者在淘金无望之后,靠种花实现了自己发家致富的梦想。课文读起来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例子”,但同时也说:“教材又是很重要的例子”。这个“例子”不仅给我们呈现人文的内涵,还给我们呈现出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又是怎么样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它承载着的哪些“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主动去理解和体验,以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  相似文献   

12.
在上《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前,我让学生先在课堂上交流一下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没想到竟然有几名学生说自己没有梦想。这让我很是震惊,在我看来,他们正值充满梦想的年龄,怎么会没有梦想?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丁丁和小飞机》,当时做梦都想开着飞机上天。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3.
烤白薯梦想     
这是作家周锐《幽默三国》中很好玩的一篇。曹操把四个儿子叫到跟前,请他们写出自己最大的愿望,并争取一个人的帮助,以此来实现梦想。于是,四个儿子分别行动,开始了他们的希望之旅。谁的梦想能够实现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均是作者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抒发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媒介。故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力求把语文教学过程变为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笔者认为:在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恰如其分的情感投资是相当主要的,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教材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讲读课文。它的重点训练项目,就是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在的含义。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项很重要的训练。 教学这篇课文时,怎样进行重点项目的训练呢?第一,要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第二,要抓住教材的重点;第三,要抓住教材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妈妈看到儿子开出的账单,什么话也没有说,而是按照儿子的要求,把儿子索要的报酬如数放在他的餐盘旁,同时给儿子留了一份总额为零却满载着母爱的账单。当小彼得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  相似文献   

17.
黄晓梅 《教师》2012,(33):59-59
《青蛙看海》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苍鹰告诉它,要想看到大海,必须登上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这在小青蛙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只松鼠启发、鼓励了它,并且引领着青蛙跟着自己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它们终于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  相似文献   

18.
成强 《青年教师》2005,(3):30-32
《师说》是一篇很传统的文章,语文教材虽经多次修订,它都得以保留,其原因就在它对现行教育还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以下是笔者教授这课的教学实录,供广大教师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作用与意义,必须依赖于教科书这一本体来实现。语文教学是通过一篇篇教材进行的,以选文为主要形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一篇篇文情并茂的佳作能从语言上、思想上、能力上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启迪。语文教材的选文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在教学中发现的语文教材选文存在的不足,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2014年6月7日上了一节公开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时恰巧是比赛课,成绩可观。而时至今日,才猛然发现,这课是一篇多么有争议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一篇赞颂德国人养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意境的课吗?许多大家提出这样的疑问。语文教师是否对教材挖掘得"过"了呢,有时候,可能连作者写作当时都没有的情感都被教师挖掘出来了,真是很佩服教师的挖掘能力,解读功夫。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自己"语文"起来,要让学生"语文"起来,不但要读作品,更要读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