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三重理论从自我、本我、超我三个层面阐释了人的人格结构和精神状态之间的关系:三者必须相互制约达到平衡,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才能正常,反之,则会导致心理变态和精神扭曲,从而产生异常行为,引起人生悲剧。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的探析正好为小说《八月之光》中男性角色的异常行为提供了精神层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威廉·福克纳的《八月之光》是一部以种族问题为主题的小说。主人公乔·克里斯莫斯是社会种族问题下的悲剧式人物。本文就试图通过对乔·克里斯莫斯这一人物形象的解析,分析小说《八月之光》中所涉及的种族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善于挖掘人物的心理深度,她的人物几乎都具有很强的心理深度.而《金锁记》应该是张爱玲对人物心理挖掘最深刻、最触目惊心的作品.《金锁记》描写了性压抑和金钱欲望对女性的心灵扭曲,是一部关于黄金和情欲的心理传奇.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之第三章《心理人格的解剖》阐述了个体"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明人冯梦龙所编《三言》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其创造的故事人物也都极富个性。在分析故事人物个性时,必然离不开对形象的心理、人格进行分析,也就自然无外乎对分析对象"本我"、"自我"、"超我"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作为著名的美国南方作家,深受希腊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八月之光》有着充分的体现。主人公乔不知自己身份而不断寻找自我,最终导致了自己悲剧命运的人物。本文采用原型批评理论,以古希腊悲剧英雄和基督教中的耶稣基督为原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乔,披露了美国南方的种种罪恶,挖掘出《八月之光》中散发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作为著名的美国南方作家,深受希腊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八月之光》有着充分的体现。主人公乔不知自己身份而不断寻找自我,最终导致了自己悲剧命运的人物。本文采用原型批评理论,以古希腊悲剧英雄和基督教中的耶稣基督为原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乔,披露了美国南方的种种罪恶,挖掘出《八月之光》中散发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福克纳的著名长篇小说《八月之光》的一个重要主题——现代社会中人格的分裂与模糊。在《八月之光》中,福克纳运用了许多手法如分裂、悖论、两极化甚至“一等于二”的模式以揭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双重性格,展示他们分歧的形象,展现现代人的内心冲突与模糊,揭露时代的混乱与无序,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灰暗现实世界的深刻认识与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忧虑,对边界与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长篇小说之一,自问世以来便一直好评如潮。本文从后殖民视角对其进行阐释,通过分析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体现最明显的种族主义,来论证出殖民主义的结果不仅对被压迫者有害,也对压迫者有害,其中,以对《八月之光》中的主要人物乔·克里斯默斯和加尔文·伯顿的分析为例。  相似文献   

9.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其文学悲凉格调的形成与他的孤儿心态有很大关系。小说《伊豆的舞女》的主题表现了作者的自我人格。满足了川端对纯洁爱情和美好人情的渴望,是他对自己现实中得不到的温情与爱情的补偿性实现。川端早年扭曲的心理人格不仅影响了小说的内容,而且形成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风貌。心理描写是《伊豆的舞女》最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通过对福克纳作品《八月之光》中的人物分析,探讨作者是怎样体现人物的个体特征和群体特征,人物个体特征和群体特征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1.
唱曲儿在《金瓶梅》中表现活跃。它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人物心理、塑造典型性格等方面显示出独特功能。本文对《金瓶梅》中唱曲儿的形式和功能予以扼要归纳和解析,并就其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做出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深入探讨小说《八月之光》综合运用多角度的叙事手法,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来讲述故事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在《八月之光》中,福克纳巧妙地借助不同的叙事者来建构文本召唤结构:各种眼睛看世界,各种声音各抒己见,相互补充甚至互相抵触,从而刺激读者自己积极参与做出判断。在此,伊瑟尔的"隐含的读者"理论、"游移视点"理论以及"空白"、"否定"等理论对读者解读该文本,挖掘其深刻内涵,都会大有启迪。  相似文献   

13.
《白鹿原》中的田小娥是作者陈忠实在小说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她的人格形象最复杂、心理描写最细微,把握好田小娥这一人物的心理变化,也就能很好地理解她悲惨命运的根结所在。田小娥的多重人格导致她最终的悲剧性结尾,这种病态性心理是由社会、家族等外在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系列人物形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的是历史文化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白嘉轩、鹿子霖是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他们的品质与人格折射出了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层面。田小娥和鹿冷氏是书中最值得人们同情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人的本质追求与残酷的文化环境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朱先生则是一个象征 ,一个历史的象征 ,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 ;黑娃与白孝文的命运多舛在书中最具代表性 ,但其个体的命运在历史前进的潮流中却又显得微不足道。整部作品突破了政治、阶级斗争的局限 ,深刻把握和写出了传统文化在农民心理深层的积淀 ,展示了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冲突  相似文献   

15.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过程中,由于影视作品较之文学作品更为狭小的时空容量,影视作品必定要对人物进行重塑,即发生人物的创造性叛逆——重塑。著名导演大卫.里恩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狄更斯的名著《雾都孤儿》中的人物进行了重塑:第一,增减人物的数量;第二,改变人物的性格;第三,改变人物的命运。这种叛逆更符合观众的期待心理,同时也迎合了人们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涉及的人物众多,而且人物特色鲜明,形象各异。以家族族谱、判词内容、人物性格为重点等方法去解读《红楼梦》人物,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是比较好的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7.
错觉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有固定倾向的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现象。虽然错视、错味、错触、错嗅、错听和内感性错觉常见于癔症、精神分裂症、各种物质中毒所致精神疾病、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以及伴有轻度意识障碍的病人。但错觉与幻觉完全不同,幻觉是只有在心理变态者或心理障碍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心理上才有的现象,本身就是心理障碍,而错觉本身不是心理障碍,但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却把错觉也列入变态心理,建议将变态心理学感知障碍中的错觉改为错觉障碍。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的《八月之光》通过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描绘,展示了20世纪初充满种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两性不和谐、生态不和谐的美国南方社会。笔者从种族主义视角、清教主义视角和生态主义视角,揭示出社会矛盾的根源及作家的宗教多重性思想。  相似文献   

19.
“决定论”是自然主义的一个中心主题,人的命运是由环境、遗传及其本能冲动决定的。威廉·福克纳早期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八月之光》中的克里斯默斯、海托华和莉娜,他们是美国南方特定环境下的受害者。另外,小说中也体现了遗传和本能的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