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运用辅助性模型与标志物体进行体育教学 ,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所教授的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能够促使动作定型或防止错误动作产生的物体 ,使学生能够更快更牢地掌握技术动作 ,达到教学目标。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语言法、直观法、练习法、完整法、分解法、预防法和纠正错误法。在教学实践中 ,有些技术动作的教学 ,虽然合理地选择上述方法进行教学 ,但效果却不理想 ,这时教师若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动用辅助教具进行教学 ,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长期以来 ,田径普修课的教学时数相对减少 ,而要传授给学生的知…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目的是通过提问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效率。如何合理利用这一方法,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六个"度"。 准确度 这里说的"准确度",就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须注意问题的准确性,答案的明确性。例如老师提问: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非言语行为是指运用动作、表情、姿态、仪表等无声语言或语音、语速、语调、口哨等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行为。若按照行为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学生的非言语行为两方面。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主要是指在教学中的动作示范、空间位置、仪表体态、辅助语言、服饰等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学生的非言语行为是指学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输和反馈过程,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这种信息交流一般都要符合学生的情感习惯和思维定势,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然而,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置学生正常思维定势和理解意向于不顾,有意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教学中的"反弹琵琶"技  相似文献   

5.
浅谈"参与式"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相长过程。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落实和体现;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能动性作用的发挥。而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生物模式教学——依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生理变化规律来组织教学。只是一味地强调教师管理,忽视学生这一“主  相似文献   

6.
体育训练中的"高原现象"是指:"运动技能练习达到一定水平所出现的暂时停顿现象"。一般主要是针对运动员或学生而言的,但笔者发现,由于多重因素影响,体育教师在运动技能、教学方法与综合能力等方面同样也存在着停顿上不去的"高原现象",解决好这个问题,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建立教师的人格形象等有着良好的帮助。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谈一些体育教师如何克服自身的"高原现象"的初浅体会。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学重、难点在课程目标系统中的关系有人认为:"教学重点是指在一次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着重掌握的知识或技能。教学重点是从技术动作的层面来确定的,是教师对动作技术的理解,难点由学生本身能力所决定。"这样的说法没有错,但是否全面,需进  相似文献   

8.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取长补短 ,有利于生存和发展 ,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往来、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特别是学生之间 ,通过相互激发 ,由于频率相通 ,思维容易进入共振状态。你一个方法 ,我一个主意 ,相互学习就有更多的想法和思路。还可以通过思维火花碰撞 ,产生出更多的想法。这便是教学中的“共生效应”。那么 ,体育教学如何才能有效地产生共生效应呢 ?1 教学紧密结合体育教学虽然没有其他学科“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弊端 ,但教师“满堂教”还是有的。“满堂教”使学生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久而久之 ,学生对体育课便会产生厌倦、不热情甚至逆反心理 ,这便扼杀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有碍于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须知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 ,教师的教取代不了学生的学。学生理解体育知识 ,掌握动作技能 ,是一个积极、主动和复杂的“内化”过程 ,是学生主体行为。教师对这种“内化”过程 ,只能起到主导、讲解、示范、启发作用。唯有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 ,才能“内化” ,才能...  相似文献   

9.
师生互动是指在体育教学情境下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既包括行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包括心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体育文摘     
<正> 体育教学中的感应效应和马太效应 (作者:蔡宝忠等) 感应效应感应效应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应的力量。人际感应可以产生正向拉力作用和逆向拉力作用两种结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利用正向拉力作用,减少或避免逆向拉力作用的产生,要善于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气氛,有意识地树立正气、压抑邪气,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正向作用。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在区别对待的前提下,所产生的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分离现象。在男女合  相似文献   

11.
个案"教学法在体院排球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排球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拟操作"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发现有不少欠缺和不完善的地方。笔者提出"个案"教学法,试图把此法运用与排球的基本技术教学之中,从而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学生主动权交给学生。笔者主要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充分说明了"个案"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的重要性,为"个案"教学法在排球技术中的运用提供了有意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传统体育课"与"兴趣体育课"教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体育课是以一个教学班为教学实体,由一名教师按预定的项目进行体育教学。每个教学班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部分人有着共同的爱好。在体育教学中,就会出现一部分人积极地锻炼,另一个部分人消极应付。传统体育课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没有一点自主权,忽视了人的问题,使人产生许多困惑;教学项目繁多、  相似文献   

13.
体育活动中,学生在过去的经验影响或在习惯的心理定势下,对运动中的客观物体的目标定位、大小估计、距离预测、方位判断等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些扭曲的不正确的知觉,即容易产生错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体会到错觉的存在,也或多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倡导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自身由“主讲型”向“主导型”转变。这种“主导”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而是教师在平等交流中的引导,教师在交流中应处于“平等中的首席”这个位置。课堂上教师实践这种角色转变的第一步是教学伊始的“导入”。导入能否“抓心”,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能否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对主体环节一“讲授新课”的教学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导入”是不应忽视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历史学科,讲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具有不可重现性,学生普遍缺乏兴趣。那么课堂上如何吸引住学生.将学生很快带入历史的天地呢?  相似文献   

15.
朱云芬 《体育师友》2011,34(6):26-28
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邝志明 《体育师友》2011,34(5):23-24
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体育院校《教育学》课程中"自主学习"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教学实验法,在教育学课程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自我自主学习能力为起点,调整和重组了各要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建构了“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与策略。结果显示,“自主学习”的学生在知识学习、阅读能力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自主学习”教学优于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18.
<正>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是指师生及学生之间为了传播信息(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运用语言或动作进行接触或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沟通。教学中师生、学生间交往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衡量体育教学人际交往的程度,可以用交往的频率、密度来测量与表示。交往频率是指师生、学生间交往次数的多少。交往密度是指师生、学生间交往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在体育教学中,师生、学生间相互交往的次数越高,就越容易相互了解;相互交往的时间越长,密度越大,越容易产生共同的体验与感受。体育教学中人际交往的频率及密度主要取决于教学类型、教材特点及教学方式。笔者通过对广东省42所普通中小学128节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复习课、新授课、综合课)的测量统计发现,在师生交往及学生交往的频率中,复习课的次数最高,分别为16次及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双主体性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教学的双主体性规律,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两个主体,即教的主体———教师和学的主体———学生。体育教学的主体具有双重性,即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学的客体;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师教的客体。体育教学主体的活动具有双向性,师生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着体育教学过程的发展,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主体与客体体育教学中所谓的“主体”和“客体”,主要是指教学活动中的“主动者”和“对象”。体育教学过程是由体育教师、学生和教学影响(指置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  相似文献   

20.
<正>研讨背景:在体育课上,不论是在开始部分、结束部分,还是在体育教学关键环节的基本部分,处处可以听到教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等发出的口头指令(指挥口令)。口令是指挥学生行动的命令,是组织教学、调动队伍的信号。但在课堂教学中,却经常出现教师发出错误或不完整口令的现象。如"成体操队形散开"是准备活动中做徒手操、结束部分中做放松运动以及基本部分中做个别练习散开队形口令的一部分,但有些教师却将其作为调整队伍的完整口令,这是不规范的。因为这样不完整的口令,使得学生在散开的时候由于缺少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