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伟 《新闻窗》2010,(2):99-100
新闻工作是门职业,其内容就是新闻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和扩散。说它是专业是指从事新闻工作必需的专业技能、行为规范和评判标准,而这些又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而获取,并为新闻从业者所共享。在此基础上,它还包括一套关于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和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  相似文献   

2.
真相是新闻业的“上帝之词”,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被质疑中。本文取径元新闻话语理论,以美国著名新闻主播谢泼德·史密斯的职业变动为窗口,透视美国当代新闻业的真相观念和自我呈现,并结合受众话语批判性地审视这种观念和自我呈现。研究发现,新闻业的真相观念有所变化且存在矛盾,但仍然将其建构为最高理想,并仍然以真相仲裁者的身份自居;但是,美国新闻业的过度商业化取向和结构性痼疾及全社会的认识论危机带来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也使有良知的媒体精英处境尴尬。本文的目的有两个:为理解美国当代新闻业的真相观念及其与真相的关系提供最新的观察;为理解当代公共传播现状提供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3.
从培养新闻干部到为各类新闻媒介机构培养新闻传播从业人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经历的最大变化。由于新闻传播业真正成为一种社会职业,时代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更高了,公众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期待更强了,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评价水准也更严了。这实质上是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高职新闻传媒专业,面对上述新变化、新要求、新挑战,必须树立积极应对的思想。在包括教育思想转换,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资源重新配置,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备、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在内的教学改革方面,下大功夫。而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改革,是一系列改革的基础,也是通向更高层次改革的切入点。经过几年的高职新闻教育实践,笔者以为,在这方面可探索的空间很大,但至少在以下几方面,有狠抓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蔡惠福  顾黎 《现代传播》2013,35(1):29-33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必须把着力点转移到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经验、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反思总结上来,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此,要摆脱"学徒状态",在学习研究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时,保持高度的自抉意识和驾驭能力,以超越西方、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为目的,防止在引进借鉴中"西化"自己,失掉自我;要"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沉到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深处,立足自己的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要在创立新观点、新概念、新范畴上用力,实现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要走出核心价值多样的迷惘,以主流价值统摄推进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胡馨予 《今传媒》2020,(2):35-36
党的十九大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变化历程,而主流媒体对"民营经济"的报道也非一成不变。《人民日报》作为我国最权威的主流媒体,其话语的变迁体现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改革。因此,本研究从改革开放后入手,结合诺曼·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框架,探析《人民日报》"民营经济"议题的报道话语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的变迁促使《人民日报》的媒介职能从宣传职能转变为信息传播职能,其话语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社会的变迁,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新闻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学术话语体系自主化、中国化的必要性和难点并分析了一定的建构方略,对未来发展进行了适度展望。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新闻的话语迷思——以房产新闻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春阳  王昀 《新闻大学》2011,(1):99-105
新闻叙事话语本身存在着极大的"合理想象"空间,这种经过"合理想象"而形成、强化的迷思往往被人们当作常识接受.经济新闻以系统化、学科化的"客观"描述把资本的权力化装成科学规律的自然结果.房产新闻顺应了这种逻辑,暗含着发展与投资的迷思.对迷思进行分析、反思与还原虽然看来是不识时宜的但却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伴随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作为“阐释社群”的职业新闻工作者的边界工作发生了变化,部分职业新闻工作者从生产关于事实的报道,转向制作以参与性为主要特征的媒体融合创意产品,即从“做新闻”到“做产品”。制作内容、流程的变化带来了生产规范、标准的改变,专业主义话语受到参与性话语影响,新闻工作者出现边界扩张。扩张的目的是维系新闻机构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权威,以及主流媒体在民众心中的“认知权威”。但权威的维系缺乏稳定性,过于追求技术形态创新的产品受到诸多影响,使得边界工作并不稳固。这也为未来新闻工作者“做产品”提出更多有待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上海地区8所高校1430名新闻传播专业本科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实证材料,分析了新闻学子角色模范的现状,比较有无角色模范的新闻学子在专业承诺、新闻业务观、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影响新闻学子角色模范形成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超四分之一的新闻学子心中没有角色模范,外部原因不容忽视;角色模范呈本土化、集中化趋势,"经...  相似文献   

10.
一强调新闻的指导性,就在那里端起架子说官话,板起面孔说大话,最终导致服务和教育主体——广大读者,对新闻敬而远之甚至心生反感和厌恶。这是主流媒体面临的一大危机。主流媒体既不能放弃指导性,又不能因为指导性而失去大众读者。出路只能在增强指导性的艺术性中寻找。让平民话语“走”进新闻传播,便是我们增强宣传艺术性,使新闻指导性“可爱”起来的一条重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深化市场经济进程和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中,少部分新闻工作者出现道德行为失范及腐败现象,危及新闻事业发展。对新闻工作者而言,要守住廉洁从业底线,就要在“四心”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每天接触和体验陌生和新鲜的事物,与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打交道,这正是记者职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但记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价值观念的采访对象那里有效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事实?如何在纷纭变化的事态中,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和把握采访思路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记者在采访中进行“角色换位”,以获取新鲜的新闻素材.记者如何在工作中做好“角色换位”呢?  相似文献   

13.
任玥  李智 《国际新闻界》2020,(10):86-98
对我国而言,对外新闻传播主要指将汉语世界的新闻内容传播到以外语为载体的全球话语体系中。对外传播时,新闻信息跨越的不仅是地缘文化决定的"话语内容"共同体,还跨越了语言决定的"文字符号"共同体。在此,无论是跨语言还是跨文化都要通过"话语图示"的转换来实现的。因此,规约对外新闻传播文本书写的"话语图示"值得深究。"话语图示"既规约宏观、历时的新闻书写,又指导微观、共时的书写。本文基于梵·迪克在《作为话语的新闻》中提出的"新闻图示"概念,发展出"新闻话语图示"概念,并阐发其所蕴含的双重书写维度,进而提出改进和完善涉外新闻文本书写的建议,以期提升我国对外新闻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介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稿类新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人物》杂志为例,以“创新性话语建构”为切入点,意在研究媒体融合时期它在文本话语、交互话语、话语体系重构等三个层面的一些创新与不足。通过逐层梳理,笔者得出:《人物》这一老牌纸媒在融媒体时代的突围,是其创新性话语建构的结果,凭借深度、质量与商业利益的平衡,意在实现高价值话语体系的重构与后真相时代的“人本回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智媒时代的到来,给主流媒体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主要对主流媒体的传播运营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显性特点。【方法】从全媒体矩阵构建、基本运营情况、创新发展等方面入手,以“央视新闻”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从最初的频道建设,到“两微一端”三步走战略,再到“建设自有平台+入驻第三方平台”的复合式传播渠道构建,“央视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经营战略取得良好成效。【结论】面对愈发激烈的新媒体竞争格局,主流媒体应积极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紧扣媒介特质,把握媒介时间观念,利用新兴技术进一步激发自身活力。  相似文献   

16.
方雅致 《东南传播》2021,(7):142-146
融媒体时代,短视频成为主流媒体的必争之地,央视推出的康辉vlog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案例.从建构主义视角解读康辉vlog的叙事话语特征,对于洞察融媒时代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话语秩序有一定的揭示作用.通过诺曼·费尔克拉夫提出的三向度话语分析框架——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对康辉vlog进行剖析发现,视频文本通过细节的政治隐喻、受众的互动控制、说话主体的普遍特质和场景剪切的互文性完成了时政新闻报道这一话语实践,彰显大国外交风采,阐释中国国际地位的现实基础.然而,vlog+时政新闻报道也存在一定问题,新闻话语的技术化和商品化趋势消解了新闻深度,媒体当以更谨慎的态度发挥新技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代新闻社群由于所处位置的差异,在寻求自身正当化、权威化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着彼此对立的话语体系,其中两个核心话语是"理想"和"新媒体"。这种话语策略表现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面对新闻业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心理。但两者的话语策略并非完全对峙的,例如澎湃新闻虽属新媒体阵营,却放弃对新媒体权力话语的建构,转而借用传统媒体的"理想"策略,试图通过对"新闻理想"的呼吁唤醒人们对理想主义的集体记忆,这种策略成为本文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背景下,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传播成为主流媒体守正创新的主要发力点,vlog作为国内新近兴起的一种视频博客,综合了移动、社交、场景等多重元素,其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深受年轻群体的喜爱并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近年来,主流媒体开始尝试用vlog+新闻的方式拓宽主流话语的传播路径,重塑影响力优势,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以"康辉vlog"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vlog的传播特点及"康辉vlog"带来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康辉的vlog在引发全网关注,为主流话语赋能的同时,也面临着新闻娱乐化、创新压力大、受众注意力偏移等挑战。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前辈范长江曾经说过:"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要争当受群众欢迎的好记者。"从2011年8月开始,全国新闻战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走转改"活动,既是党和政府对新闻战线的要求,也是时代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更是新闻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必须把着力点转移到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经验、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反思总结上来,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此,要摆脱“学徒状态”,在学习研究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时,保持高度的自抉意识和驾驭能力,以超越西方、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为目的,防止在引进借鉴中“西化”自己,失掉自我;要“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沉到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深处,立足自己的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要在创立新观点、新概念、新范畴上用力,实现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要走出核心价值多样的迷惘,以主流价值统摄推进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