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闵正国 《收藏》2008,(1):175-175
据砚史载,河南虢州(今灵宝)及豫西一带,首先出现澄泥砚。宋时李之彦云:“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为第一。”另有一说,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  相似文献   

2.
吴保华 《收藏界》2012,(4):107-107
澄泥砚是我国“四大名观”之一。其制作工艺独特,用绢袋淘澄汾水河泥,放入适当的添加剂,干固以后,入窑中烧成砚材,然后雕琢成砚。其质地坚细,耐磨,与石无异,加之取材方便,故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原料及烧制火候所致,故澄泥砚有各种不同的色泽,有朱、紫、黄、绿等色。澄泥砚起于唐,兴于宋,  相似文献   

3.
李俊林 《收藏》2006,(2):90-91
近读史良先生发表在某收藏类期刊上的《如石如玉呵可生津——品评一方唐代澄泥砚》一文,根据所刊澄泥砚砚照及印款图片,可断其为一方清末至民国年间的物件。因此草小文,对陕州人马寨村澄泥砚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4.
蔺涛 《收藏》2010,(9):122-122
在端、歙、洮、澄泥四大名砚中,唯噔泥砚为陶砚,它以山西绛州汾河河泥为原料,经特殊焙烧而成。澄泥砚以其古朴的造型,细腻的纹理,以及质坚不燥、滑而不腻、  相似文献   

5.
杭天 《收藏》2010,(11):43-44
北京王若林先生藏有一方西夏炭窑烽款澄泥砚(图1),长方形抄手砚式,长13厘米,宽9厘米,厚3厘米。首端略窄略低,尾端略宽略高,砚池呈斜坡状。澄泥质灰陶胎,细腻坚硬,其造型与质地均为典型的宋、金时期流行形式。尤为难得的是,砚背有双线边框的戳记,字为隽秀的楷书,竖写分两行,为“炭窑烽赵家/沉泥砚瓦记”。  相似文献   

6.
在砚上抒发文人的思想感情是题铭中最为多见的。可以是由砚而生,也可以借砚而发,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人砚为铭。  相似文献   

7.
砖砚拾零     
林道昌 《收藏》2009,(6):113-113
砖砚就是以古砖为材料所刻制的砚。古砖年代久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古砖质地精良,研墨效果不亚于澄泥砚。古砖古色古香,更增添文房高雅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8.
王焯 《精武》2008,(5):40-41
河南孟县有苌谓清者,本秀才,好习《易筋经》法,相传其法为岳武穆所遗也,健习之颇精,力能属铁。大镞钉长尺许,错置三指间,指一拗,已曲如钩。友或戏之曰:“案头石砚颇厚,今欲碎此砚,毋令案动摇。当饮君酒。”苌答曰:“此酒不易得饮。”以手微抚砚,案未动砚已碎,以故苌闻名四方。  相似文献   

9.
郭旭东 《收藏界》2010,(10):70-70
在“以文为业砚为田”的传统社会里,笔筒一直是翰墨飘香的书斋中,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之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相似文献   

10.
安仲印 《收藏》2008,(2):127-127
笔者收藏有一方抄手澄泥砚,胎质坚细,呈蟹壳青色,表面包浆如涂一层银,古色古香。砚面呈梯形,长13.9厘米,前宽8.3厘米,后宽9厘米,厚1.8厘米。砚堂与砚池相通,为淌池式,两边框宽0.8厘米,前后框宽1.1厘米。从砚堂至池底坡度较大,墨池较深,池底圆滑,线条优美生动。砚四侧自上而下内敛,砚面尺寸大于砚底。砚面前段中部挖空处中央有一长方形戳记,  相似文献   

11.
国人老幼皆知、随处可遇的“乾隆通宝”制钱,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铸期长,铸局多,铸量大,在清钱中屈指可数。孙仲汇先生说:“乾隆以后,铜钱的体型变小,质量逐年下降,钱币藏家对普通的乾隆钱不屑一顾,……”(注1)。但乾隆钱亦不乏珍品。存世雕母有数种,还有少量的母钱、样钱、大钱。特别是“乾隆通宝”宝泉局折十型大钱,只见图录,实物难得一见。马定祥先生在《历代古钱图说》178页,批曰:“乾隆通宝宝泉局当十型大钱珍”。  相似文献   

12.
玩砚杂述     
阎家宪 《收藏》2010,(9):125-125
人们常讲,砚要有三德,即三种优点:下墨、保湿、不损笔。要具有这三种优点,必须选用优质材料。唐以前人们使用的多为陶砚、漆砚、瓷砚。唐代,著名的端石、歙石、红丝石先后被发现并开掘了出来,也出现了用澄泥法制砚。自从用了这些材料,砚的质量大大改观,无论从实用或欣赏的角度衡量,砚在本质上都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第三:冰嬉的项目和方式。项目之一为抢等,吴振械在《养吉斋丛录》中说:“去皇上御之冰床二三里外,树大(?),众宾成列。驾既御冰床,鸣一炮,树(?)处亦鸣一炮应之,于是众兵驰而至,御前侍卫立冰上,抢等者驰近御座,则牵而止之。至有先后,分头等二等,赏各有差。”这就是最初的速度滑冰比赛,距离1000~1500m,不计时,穿冰鞋群滑竞赛。项目之二是抢球,《清文献通考》载:“兵分左右队,左队衣红,右队衣黄,既成列,御前侍卫以一球猛踢之,至中队,众兵争抢;得球者复掷,则复抢焉。有此已得球,而彼复争夺之者;或坠冰上,复跃起数丈,又遥接之。”这是入关前的踢形头、康熙时的冰上蹴鞠(或写作蹙鞠)的发展,已穿用冰刀。乾隆御制诗有  相似文献   

14.
张志 《收藏》2016,(11):94-97
家传一砚,石色青绿,石中有细长刷丝纹,其质如玉。长方形,长10.3厘米,宽6.8厘米,高1.5厘米。砚分三层,均为石质(图1),简朴无华。砚堂微凹,上端开墨池,抚之光润细腻。砚背凹人,中镌篆文“乾隆年制”四字,刀工爽劲,字形规整。砚盖凸雕双夔龙,纹饰古朴,有商周钟鼎彝器之风。底座凹承砚身,底面四角皆有矮足(图2)。五爪团龙纹锦盒包装(图3),顿为精致。  相似文献   

15.
《收藏界》2007,(10)
二、曲线圆滑的唐砚隋唐时期砚材的种类同形制都较前代更为丰富,当时的陶、石砚多为后部有二足的箕形,瓷砚更加盛行。这件隋代龙纹陶砚(图1)长19厘米,宽15.7厘米,厚4.2厘米,陶砚呈灰棕色,烧成温度较低。平底,砚堂平坦,周边绕一龙纹,龙身上有鳞纹。瓷砚烧成温度较高,质地坚硬耐用,体形很大,便于研磨较大量的墨液。唐代也开始烧制三彩砚、澄泥砚。这件  相似文献   

16.
范克平 《武当》2004,(8):63-64
栖霞区境内甘家巷南街的甘凤池,师承明崇祯皇帝之长女长平公主(江湖称其“独臂神尼”)。后来,凤池别师闯荡江湖,并有数年充当乾隆皇帝“六大御前护卫”之一员。某年夏季,凤池随乾隆下江南巡察。一日,来到苏州郊外。乾隆感到口干舌燥,急需饮水。但此地系偏避山区,寥无人烟。众人寻找许久,也没发现有水之处。后来,还  相似文献   

17.
黄国钧 《健身科学》2010,(10):11-11
入静是儒释道医各家都很重视的养生方法。广成子授黄帝以长生之道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可长生”(《庄子·在岩》)。老子继承了黄帝的养生观,在《道德经》中强调“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为修道根本。佛家主禅定,  相似文献   

18.
正单色釉瓷,是指在无色透明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控制其烧成气氛和温度,使之呈现不同的颜色。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的乾隆官窑单色釉瓷,品类多样,工艺精巧,内涵丰富,生动再现了乾隆盛世单色釉瓷的风采,同时为研究当时御窑厂烧造工艺、宫廷生活及艺术品位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李晶  孙忠梁 《收藏》2009,(12):144-147
济南市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12月,第一任馆长姜守迁(1897~1982年),山东省平度县人。姜老年轻时就对文物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尤喜东坡砚铭:“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余有砚癖,因以斯珍颜吾庐。”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斯珍馆”,自号“斯珍馆翁”。他一生潜心文物收藏和研究,不但是文博战线上的一位拓荒者,更是一位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  相似文献   

20.
张升 《武当》2014,(9):20-20
“太极”这个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传》。《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时,天地混沌,阴阳未分,称作“太极”,万物由此而生;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两仪”(即“阴阳”)生矣。此处提出了一个“一”分为“二”的宇宙创成说,“太极”即“一”,分出天地“阴阳”为“二”。老子在《道德经》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