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第2008年7、8月期发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一文后,收到很多读者来信,提出许多有关实施“诱思探究教学”遇到的有关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注重诱思探究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注重“诱”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2.
张涛 《山东教育》2021,(3):117-117
物理学科是以观察和实验为“灵魂”的学科,物理课堂的教学应该是启发诱导式的,是学生思维的自主“再创造”。“诱思”教学方法是近些年来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下面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为例,以“诱思”教学的视角,探索创新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诱思探究”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突出一个“诱”字,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要突出一个“思”字。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要按照“探索、观察一研究、思维一迁移、运用”的层次关系构建知识点,同时在整个学习中要始终贯彻“创设情境,激发情意;及时反馈,促进同化;全身活动,心灵体验”的教学设计思想。这为落实“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改精神提供了具体的方法。三年来对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撷取几个精彩片断,回味我的智慧课堂。  相似文献   

4.
自去年冬天开始,我校开展了一个以“导学、诱思”为主题的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所谓“导学”,即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资料,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诱思”,即诱发学生自学、思考。为此,要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面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节课的学习为例,把我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加以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准备《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一课时,曾随机请高一学生谈谈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学生思虑半天只说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空想社会主义”等词。后又询问数人,结果大同小异。从知识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是初中《历史与社会》中的重要内容;从现实角度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着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是学生对此没有多少印象,更谈不上认识。由此笔者意识到:历史课堂中有很多机械记忆的浅层学习,但这些知识没有让学生真正产生共鸣。刘月霞、郭华在《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中指出:“深度学习是触及学生心灵的教学。”本文试从深度的知识学习、深度的思维训练、价值与评价三个维度阐述深度学习发生的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6.
“诱教学随感思”,即诱导思维。“诱”者,淳淳善诱,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思”者,独立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诱思的主要内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把学生作为接收和...  相似文献   

7.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化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深度化数学学习是学生高阶思维的过程与体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为学生创设启思情境对推进他们进行深度化数学学习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背景,对创设生活化启思情境,推进思维"深度";创设问情型启思情境,拓展思维"广度";创设操作类启思情境,堆积思维"高度"的策略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的情境化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一直作为教学主体,支配着学生应该去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学来做什么。这一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身的潜力、独特的创造力都不能得到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诱思探究"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诱、思、探、究"四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最终使学生学有所获。现以高中语文《琵琶行》教学为例,说明该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一、以"诱"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有的学生认为在课堂开始时,教师不会那么快讲述新课,以为教师会回顾旧知识,所以在课堂导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之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而其中,诱思探究教学法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对此,本文将通过三个案例来阐述小学教师应当如何在日常的课堂之中使用诱思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们在学业上有所收获,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诱思探究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建构正确的认知,发展相关能力,提高学习水平。鉴于此,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应以课前准备、课堂展示和课后巩固这三个环节为抓手,有效地应用诱思探究教学法,促使数学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在诱思探究的课堂上,教师常常将导向性信息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同学们,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自觉自主地完成课堂活动。 “诱”,即抓住教师引导作用的要害,变教为诱,变教为导;“思”,即抓住学生主体地位的要害,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诱思探究教学着意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不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被压抑的潜能。就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2.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一认识过程,是对信息进行接受、加工、处理、储存、发送和反馈的过程.然而.学生学习的这种独立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的主导”是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辩证的统一.主导作用的本质是转化,主体作用的本质是发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变教为诱”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诱达思,促使学生在学中思,以思促学.学、思结合.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提问.为各科教师所广泛使用,几乎没有哪一位教师不曾使用过课堂提问,即使是“一讲到底”也间有各种提问,只是在问什么.怎么问.怎样处理提问中出现的各个问题等方面有所不同.并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因此,研究课堂提问亦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彩恋 《天津教育》2022,(22):77-79
<正>“深度学习”是新课改的理念与追求。小学数学教师理应全面探索“深度学习”的本质内涵和具体目标,将其融入数学课堂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并利用有效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他们厘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知识迁移、思维转换等不同的方式,向深度探索的目标迈进。本文以真实的课堂教学经验为基础,对问题导向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从层次化问题、生活化问题、链条式问题等方面,探索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以“问”导“思”的具体路径,以期达成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对话既是课堂教学的形态与品性,又是学科实践的基本方式,学生素养的培育也需要通过有效的课堂对话来实现。本文探析了教学对话与素养培育在深度学习与思维表现、教师指导与伙伴促进、情境创设与问题解决三个方面的关联性,对“对话·素养”课堂内涵进行分析,建构其结构示意图,重点阐释了“立于深度学习、兴于伙伴促进、成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意蕴。在此基础上,以中学历史《对外开放》一课为例,探析了基于深度理解的“导图致知”、基于问题解决的“任务致理”和基于伙伴促进的“对话致达”三种教学策略,以期为素养课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的优化应当是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的基本环节。激趣(激发兴趣)、染情(情境感染)、启思(启迪思维)则是达到优化目标的几个关键因素。激  趣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外国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第一位的工作,应当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目标激趣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引导学生树立高远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望断…  相似文献   

16.
张静 《学苑教育》2023,(12):34-36
“学思融通”,是在坚持学思结合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习与思考的深度融合,旨在推进深度学习和高效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导向,就是以解决问题为方向。本文分析了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学思融通”课堂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诱思探究”的新认识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仅注重引导、启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成迷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只是根据学生、教材组织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实施诱思探究要与实际相结合,要改进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忠军 《江苏教育》2024,(11):81-82
<正>“五步教学法”是根据我校“三动课堂”教学思想创设的课堂教学策略,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交流展示能力等,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五步教学法”的教学策略共有五个环节:一是深入解读教材,挖掘主题情境,设计问题;二是设置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是各小组围绕学习主题展开讨论和探究,通过集思、启思的方式解决问题;四是师生对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共学共研、分析释疑;五是巩固所学,应用实践。下面,笔者以统编历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教学?1979年版《辞海》这样解释:教学是“指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1980年版《新华词典》这样解释:教学是“教师把思想、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师生共同活动”。还有第三种解释: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在八十年代新形势下,我认为第三种解释准确、通俗、高明。它明确了三个“转移”,摆正了三个“关系”:一是从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能  相似文献   

20.
王克安 《考试周刊》2009,(35):157-158
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凸显,诱思探究教学能有效适应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新课程实施,缓解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问题。本文主要从情境创设、阅读教材质疑、问题生成三个层面阐释诱思探究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