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既可增强高校美育工作实效,又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高校美育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目标一致、育人内容共通、育人途径相同,为二者融合带来契机。文章通过分析二者融合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提高重视程度、打造教师队伍、推进课堂改革、加强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五方面路径,可实现二者深入融合,最终提升大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我国存续近千年的古代教学机构,兼具教育与学术相融合的价值旨归,它兴起于唐代,历经宋、元、明的发展后,在清代几乎达到普及化的程度。书院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把书院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教育,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是实现书院文化的现代化,进一步提高高校德育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培养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和提升美的创造力的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对培养时代新人提出了新要求,美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美育在理工科高校中处于边缘化地位。通过研究美育在理工科高校中的价值意蕴,分析当前理工科高校美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课程、环境、实践、网络等五个维度探索理工科高校美育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主要简单介绍了我国历史窑具的相关内容,从各个时期来探讨越窑青瓷的装烧工艺特点,以此加强对我国越窑青瓷装烧工艺的研究。据此,能够通过历史依据来探究装烧工艺在越窑青瓷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越窑青瓷装烧工艺的认识,了解古代陶瓷的制作技巧。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注重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价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红色文化第二课堂,挖掘整合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在时代背景下的价值,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对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杜建君 《成才之路》2023,(32):29-32
红色文化是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人民群众与先进分子,通过共同努力形成的先进文化。在红色文化的积极影响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发展和创新,在此过程中红色文化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吸收,并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是宝贵的育人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引领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推动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政教育温度、拓展实践活动。高校应努力探索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借助红色文化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功能,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地方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育人思想。联系新时代实际,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阐述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存在问题,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校园文化、课堂联合和网络阵地等方面入手,搭建平台,设计载体,探索构建“融入”的工作机制和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来是各中小学校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因此,中小学校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体,其本身对于向祖国未来栋梁宣传、灌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意义重大的。不仅如此,学校还应该注重钻研、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价值,善于将其更好地利用在对学生的传播以及教学中,并找出实现美育价值的实现路径。本文主要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其实现路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9.
户晓娟 《海外英语》2023,(9):147-149
中华传统文化源于远古文化时期神农氏前,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等时代,再到夏朝建立,之后延绵至今,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不仅能够发展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然而,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英语教材内容中华传统文化的缺失、教师中华传统文化的限制、考核评价体系的制约,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针对于此,高校要借助多元化的融入方法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与践行,努力为学生获取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优良的融入环境。  相似文献   

10.
龙泉青瓷在整个中国青瓷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丽水学院龙泉青瓷研究院以弘扬龙泉青瓷艺术、打是地方高校特色文化为宗旨。全文在分析地方高校开展文化建设之意义及龙泉青瓷之艺术文化价值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丽水学院龙泉青瓷研究院的意义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知识呈现和传递的革命性变革,正重塑着包括美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形态。数字技术的“用户画像”、大规模化、线上线下融合和及时动态等功能,有助于实现高校美育精准施教、资源共享、方式多元和量化评估。不过,数字技术赋能高校美育也面临本领恐慌、数据孤岛、信息茧房、制度短缺等困境,需要在提高师生数字素养、构建数字美育平台、加强技术研发力度和强化数字技术规制等方面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2.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成长为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而且可以起到激发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磨练创新精神等作用。为促进劳动教育融入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要强化劳动教育目标的创新育人导向,优化劳动教育载体的创新育人功能,增强劳动教育教师的创新育人本领,营造劳动教育环境的创新育人生态,合力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紧密融合的有利格局。  相似文献   

13.
当前劳动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症结在于劳动教育过程中缺乏劳动文化的浸润。新时代劳动文化蕴含着回归劳动的本体价值、高扬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塑造劳动者的劳动精神等深刻内涵,对于提升大学生对劳动的认同、重塑劳动观念、实现以美育劳、培育健康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高校通过拓展教育维度、注重文化浸润、依托实践锤炼,提升劳动文化培育力度,增强劳动文化教育引领,促进劳动文化知行合一,使新时代劳动文化与高校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切实增强劳动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4.
15.
地方高校在推进劳动教育时应重视地域文化以文化人、以劳育人的时代价值。劳动教育的文化内涵与地域文化优秀元素在育人功能上高度契合,两者融合能提高教育实效,促进劳动教育、地域文化和高校文化共生共长。为此,要着重设计课程体系,搭建教育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6.
高校美育教育植根于现实发展的大环境.迈入新发展阶段的高校美育教育核心要求也呈现新的变化,各高校要全面推进美育教育的实效性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大势,从理念升华、课程体系、活动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优化高校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将优质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筑牢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提升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受学校利用不到位、学生认识不足、社会多元文化冲击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在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用好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实践、进环境和进网络等路径,有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贵州高校美育的建构不能脱离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承。地方民族文化的形成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历史进程之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地方民族文化,让其积极因素有效地参与到美育的进程中,以推动贵州高校美育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历史美育在高校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但至今仍被人忽视的领域.文章从高校历史美育的定位、功能与价值等方面,论述高校历史美育的不可或缺,以期引起人们对高校历史美育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由美育的"文化价值"引发,作者试图揭示"文化自信"意识在美育教育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而从"民族"、"传统"、"时代"三个最具标志性的时空维度出发,寻求重构高校美育教育的合理手段和有效方法,同时对当代中国高校美育教育中存在的"文化贫血"现状作深刻自省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