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出版科学》2023,(1):120-128
书名:《编辑人的世界》著者:[美]杰拉尔德·格罗斯主编译者:齐若兰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6月阅读人:田常清副教授(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电视、数字报刊、移动端媒体等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生媒体形态蓬勃发展。新技术的高速变革与更新迭代开始日渐弥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差异,一个融二者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已然到来。而这无疑对当下的编辑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对“出版学学科建设高端论坛”中与会嘉宾围绕出版学一级学科建设主题涉及的五个论题进行综述与述评:(1)我国出版学一级学科建立的依凭:时代呼唤中国特色的出版学一级学科建设;我国出版学学科建设具有载体、技术、符号(文化)、书籍形制的历史依凭;出版学科积累的成果表明,出版学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学科体系;我国出版学科已经达到一级学科建立的标准和条件。(2)目前国外出版教育现状:美国出版教育分为三个类别——本科设置的出版专业、暑期专业证书班和硕士研究生;国外目前有13个国家的76所大学开设了出版专业本科教育课程,26个国家的124所大学开设了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12个国家的50所高校开设有出版专业(或方向)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3)关于出版学学科性质的探讨:出版学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特性、已形成开放包容的学科生态系统、具有出版理论与出版实践相互作用的特性。(4)出版学作为一级学科建设的专业方向设置:可以设置“基础出版学”“编辑学”“发行学”“现代出版技术”4个专业方向和出版史、出版思想、出版理论、出版经济、出版管理、出版技术6个研究方向。(5)出版学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3.
促进出版学学科建设加快出版业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新闻出版学科建设,加快高层次出版专门人才的培养,目2006年以来,新闻出版总者应出版界和教育界的呼吁,多次组织关于出版学学科建设的专题研讨会,并致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建议设置出版学一级学科和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研究的初步意见,总署组织起草了设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和设置出版学一级学科的论证报告,并于2009年7月正式报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  相似文献   

4.
珞佳 《出版科学》2001,(3):39-39
2001年4月8日,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为共同促进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签订协议。主要内容包括:①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每年资助出版一期《出版科学年评》,由湖北省编辑学会与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合作编辑,主要内容为上年度编辑出版领域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的综述。②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在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设立奖学金和助学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学科建设中的两项算得上是常规性的工作却引起了出版学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甚至引起了一些躁动或些许兴奋.一是2020年启动的“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二是今年刚开始的“学科目录调整”工作.事实上,前者“第五轮学科评估”与出版学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出版学不在学科目录之中,压根就没有参评的机会;后者“学科目录调整”倒是出版学人期盼已久之事,因为十年一次的机会对出版学来讲太过难得.从学科建设角度看,这两项工作不仅极其重要,而且还是密切相关的,出版学人关注它们自然有其道理.  相似文献   

6.
建设出版强国的国家战略和出版产业的进化升级,对出版学高等教育提出了培养新时代出版人才的紧迫要求,出版学科知识体系已然到了整体性变革的阶段。文章论证了出版学专业推荐书目在出版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中的必要性,并提供了推荐书目方案。方案具体分为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出版史三个类目,所选书目反映出版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以自主知识产品即国内出版学的力作为主体,适当吸收国外出版学科的经典著作,有助于完善出版学科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7.
2007年12月28日至2007年12月29日,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事教育司主办,高校出版专业学科建设协作小组、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印刷学院共同承办的“2007出版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年会暨‘高校出版专业学科建设协作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印刷学院召开。大会就出版学科学位和出版专业硕士学位论证、高层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目前,全国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编辑出版学专业,已经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每年为国家培养近2万名专业人才,为国家出版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作为高校一方,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学术界要协调内部不同意见,统一口径,抓住明年国家学科调整的宝贵机会,做好学科论证,争取能够使出版学列入国家一级学科,为出版学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与会代表还讨论了国外的专业学位教育状况,建议在我国设立出版学专业硕士学位,为出版行业培养更多高级人才,专家还对专业学位的申报工作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推荐书目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参考和服务方式之一。在回顾推荐书目演进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阅读推广立足于读者一端,具有相关性、客观性、新颖性、可获得性和互动性的优势,同时分析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空间拓展的原因以及馆员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07,(12):55-56
《诚品副作用》;《话说唐僧》;《政治学》;《海派书画:百年辉煌背后的人文精神和经济形态》;《赚到10000点》。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新书目》2016,(4):41-42
陶瓷与音乐漆德三/江西高校出版社/9787549337484/2015-09/42.00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陶瓷,因此,不少人对陶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利用陶瓷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等问题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11.
也论编辑学与出版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推荐书目对用户群具有指导作用,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要途径。该文在对推荐书目与图书馆阅读推广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二者的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剖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开展推荐书目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在信息洪流的推动之下,我国的推荐书目和经典阅读推荐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特有的大量、高速、多样、价值差异化信息环境之下,有些人开始质疑推荐书目的价值和可行性,而更多的学者则坚信在大数据时代下人们将会更加需要推荐书目。文章就大数据时代下推荐书目与经典阅读推荐的争议、特点与发展展开讨论,并重点分析了当代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荐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文化古国,也是出版古国。出版的产生和发展有悠久的历史。即使从我国近代出版业的兴起也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岁月。作为近代出版物的主要形态———图书和期刊,曾经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启发民智,振兴民族精神,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方面,起着无可估量的作...  相似文献   

15.
出版活动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然从科学理论角度研究出版学却只有20多年的历史。尽管德国很早就有专业术语publizitaets Wissenchaft,直译为“出版学”,而其内涵则是报刊学或新闻学,并非当今所指之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出版学研究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术界对出版学的研究发端于编辑学的研究。1949年3月自由出版社出版的李次民《编辑学》一书,为我们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冠以“编辑学”的著作,可谓中国编辑学之始。出版学理论研究只有2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门学科都由史、论、方法3个部分组成,史是学科的基础,论是学科的精髓,方法是学科的研究指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水平出版学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把学科内涵建设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出版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学科支撑。适应新时代出版业发展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构建更高水平的出版人才培养体系,出版学应在坚守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把着力点放在凝练学科方向、夯实学科基础理论、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加强学科队伍建设、编写高质量教材、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学科思政育人机制、提高学科治理水平等方面,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出版人才。  相似文献   

18.
韩国出版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国出版学会于1969年成立之后,即对如何确立出版学固有的研究对象,如何探索研究的方法与结构等基本问题开展工作.结合对未来的思考,本文将对韩国出版学研究工作做一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蔡姗 《出版科学》2011,(4):111-112
为了更好地总结30多年来编辑学、出版学理论研究的成就、经验与教训,谋求编辑学、出版学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中国编辑研究资料中心于2011年5月21日组织召开编辑学、出版学学科史研究座谈  相似文献   

20.
2023年的中国传播学研究呈现出较强的自主创新意识,在重访经典理论、深研人机关系、探求社会包容、创新风险治理、理解平台社会,以及提升媒体融合和国际传播领域的知识生产能力等方面产出了众多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传播学的开放性、包容性、自反性特征得到彰显。基于对本土复杂传播实践的经验感知和对国际学术圈层的前沿把握,中国传播学者正在努力拓展问题域的边界,提升理论概念的原创力和解释力,自觉地将自身的学术主体性投射进一个学科交织与经验交叠的传播场景中,努力洞察具有时代性的研究议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