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将陆游《书愤》中“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气如山”注释为:“积愤如山之重。诗人目睹北方大片山河被金人占领,而南宋王朝不图恢复,故有此语。气,悲愤。”玩味再三,总觉此注不妥。诗题为“书愤”,但诗人并非落笔就抒怨愤之情。  相似文献   

2.
陆游作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以其显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书愤》之"愤",愤中含悲,愤中含忧,愤中含着陆游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3.
陆游的很多诗都是反映他爱国忧时的思想感情的。晚年闲居山阴时爱国热情毫不减退。即使他遭到排挤,或年老多病。以身许国的决心仍未动摇,其家喻户晓的三首诗《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示儿》便是证明,我们从中听到强烈的爱国之音。  相似文献   

4.
陆游的《关山月》是一首体现陆游爱国思想的佳作,通过对该诗的赏析,进一步研究分析陆游的“至死不变以身报国”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5.
“书愤”,乍一看 ,这个明显地带有政论性色彩的标题 ,促使我们不禁要问 :南宋诗人陆游为什么愤呢 ?书什么样的愤呢 ?又是如何地书呢 ?何况它是“以才学为诗 ,以讨论为诗”(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有别于“政论文”。一般评论者都会认为 ,诗人要表现“书愤”的主旨 (抒发爱国激情 ) ,使之渐臻佳境 (表达愤的感情 ) ,必须要有深刻的生活感受和炽烈的爱好热忱。我们以为 ,除此以外 ,还要有纯熟的抒情诗的写作章法和技巧 ,否则 ,这首流传古今的《书愤》诗是难以曲尽其妙 ,铭刻人心的。无庸讳言 ,古典诗歌暗含着一定的章法 ,自从元代文学…  相似文献   

6.
<正>“家国情怀”是人民对祖国、家乡、民族、家庭的一种综合性的思想情感。《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家国情怀”列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价值。初中历史教学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的教学素材有很多,笔者试以初中历史“明朝对外关系”一课的教学为例,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诗史上,陆游是一面光辉的爱国主义的旗帜,而他所作的著名诗歌《关山月》,则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实质。在这首《关山月》中,陆游没有遵循传统,抒写征人思妇的凄楚感情,而是突破传统,开掘主题,充分利用《关山月》提供的无限空间,淋漓酣畅地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8.
“鹤归华表”典故源于东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因其本身有丰富的含义,为后代文人广泛使用,唐诗中主要用其本意,多用于道士诗及送别诗等,到了宋代其内涵进一步丰富,更多地用来表现身世之感、家国情怀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宋诗艺术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书愤》诗的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中的“气”,课下注释为“悲愤”。笔者认为此注不妥,而应解释为“豪情”或“豪气”。首先,教材之所以会作如此解释,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诗题“书愤”的影响。阅读诗词,固然要注意题目,但诗词内容如何照应题目,则必须具体分析。其实,题目中的“忧愤”、“愤激”之情,并非指诗中的“气”,而是通过首联与颈联的对比来表达的。本诗中“中原北望气如山”承前句,写出了当年的“天真幼稚”,即“当年我北望中原,看到大片河山被敌人占领,收复失地的豪情油然而生”。它与颈联“塞上长…  相似文献   

10.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全词语言不假雕琢,感情沉郁悲凉,含蓄蕴藉,历来得到词家和学者很高的评价.如: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评曰“忠愤之气,拂拂笔端”,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赞其“血泪淋漓,古今让其独步.  相似文献   

11.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一诗为其名篇之一,被收录于多种诗选,和大学、中学教材。然而大部分收录着或注或释,而就其内在意蕴而言,则似尚未及于肯綮,因再评述,以期发其隐端。诗的首联即提出“世事艰”的命题,尽管作者壮  相似文献   

12.
夏兴奇 《教师》2023,(35):129-130
<正>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志士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典型的家国情怀。多少文人学者,人在家中,家在国中,国在心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曹植统一国家、救百姓于水火的雄心,“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是陆游身居家中、犹思报国的情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辛弃疾为国杀敌、收复国土的梦想。近年来,株洲市芦淞区株董路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曹振国 《求学》2023,(S1):101-109
<正>导练命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礼记》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到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首首,一句句,浸润在字里行间的是化不开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家国情怀”列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历史学科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很多时候,“家国情怀”教育主要由老师说教式完成,学生参与度较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流于形式,学生无法产生共情和共鸣。笔者认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提出的体验学习理论可以较好地完成历史学科“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在众多体验式学习方法中情思造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体验,在情境中感悟历史,并在感悟中涵育家国情怀,实效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七绝是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在宋光宗赵惇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所作。原诗二首,课文选一。陆游一直主张抗战,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其时朝廷之上,无不以画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放翁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议”(赵翼《瓯北诗话》),激怒了统治者,几遭黜退。1189年冬陆游参加编修高宗实录,没几天,谏官提出:“陆游前后屡遭白简(弹劾官员的奏章)所至有污秽之迹”(《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十二)。并诽谤陆游以诗“嘲弄风月。”光宗赵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名人在写作之余多有为自己的书斋命名的雅趣。这些书斋的名字,有的反映了作者的志向,有的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让人不禁大开眼界,涉之成趣。⒈老学庵: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⒉苦斋:明朝文学家章溢晚年隐居在龙泉县一间陋室学习和创作,尽管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他以苦为乐,在陋室中发愤学习,写出不少著名的诗文。他曾说:“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苦。”刘基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写了《苦斋记》这篇文章,把章溢的书斋…  相似文献   

17.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素养是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2022年高考广东卷在试题的情境设计、选项设置、材料摘编上,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气息,这对我们高考备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饱含“家国情怀”的2022年高考广东卷  相似文献   

18.
俞旭 《江苏教育》2022,(7):26-28
校本课程“江南博物”中的《江南“水八仙”》为科学拓展课,其精神目标与家国情怀相契合,教师通过体验式学习、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培育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家国情怀作为最高层次的核心素养,“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情感基础和理想目标”。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落实家国情怀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结合统编版教科书“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的教学实践,从“凝练教学立意”“凸显情境教学”和“关注现实问题”三个方面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在陆游的诸多诗作当中,往往以抒发报国之志为主题,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以《示儿》示人。因此可以说这种慷慨激昂、金戈铁马的意象,构成了陆游诗作的主题。在如此之多的诗作当中,《临安春雨初霁》可以说是别出一格,这首诗里没有了金戈铁马,却有着美好情怀。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引入了这首诗: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习惯了陆游诗作传统风格之后再来读这首诗,可以有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