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菊秀 《读写月报》2022,(12):32-37
<正>[教材分析]遇见知伟大,忆起何可亲!萧红是幸运的,她认识了鲁迅。鲁迅逝世,萧红感遇,感恩,感伤:三年后,她写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作品——《回忆鲁迅先生》。《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所选人物都是历史上闪耀着熠熠星光的杰出者,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人类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如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孙权等。“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2.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专门设置了小说单元,提出要能够抓住小说情节、环境、人物三要素来解构小说作品,而在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鲁迅专题单元中编选了选自《故乡》的《少年闰土》。由于这篇小说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教师理应遵循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将"这一篇"的教学落在实处。本文提出要关注陌生语言,扫除理解障碍;关注丰满信息,想象全新世界;关注独特环境,还原人物场景;关注可感活动,揣摩人物心境;关注夹叙夹议,对比感知人物;关注节选样式,链接原文作品。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初想】《跳水》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个单元区别于特殊单元和策略单元,它是个特色单元——思维训练单元。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中“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方式,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及责任与使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不同于一般教师,大学教师集教育者、研究者和知识分子三种社会角色于一身.不同的社会角色要求大学教师担当不同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教育爱";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追求真理、追求学术;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通过社会文化批判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正确认识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对于探讨大学教师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比较阅读的重要性,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五种比较阅读的方法:一是同一诗人同一题材作品比较阅读;二是同一诗人不同风格作品比较阅读;三是同一时期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阅读;四是相同内容、相同题材而不同流派的作品比较阅读;五是不同诗人对同一人物(事件)作品比较阅读。  相似文献   

6.
<正>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围绕“思维的火花”主题,编排了一组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维方式,并将学到的思维方式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跳水》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用简洁的文字,记叙了一位船长面对孩子爬上桅杆的最高横木而处于万分危险的处境时,果断地举枪迫其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严冬梅 《教育文汇》2023,(11):34-37
红色作品包含着优秀的革命文化,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着眼于红色作品铸魂育人的功能,从“单元”重组、活动设计、语言品读三个维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红色作品。具体操作时,从时间、主题、人物三方面进行“单元”重组,厘清红色脉络;借助情境创设、资源介入、任务驱动三种方式进行活动设计,凝聚红色力量;通过支架助读、质疑比读、评价促读三种形式进行语言品读,内化红色精神,帮助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培育红色品格、传承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8.
<正>戏剧在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渲染氛围时采用的艺术手法较为独特,在不同的语境和心境作用下,相同的对话与旁白给读者带来的戏剧效果可能截然不同,从而给戏剧理解增加了难度。在戏剧教学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迥异的表达习惯使学生对外国戏剧的理解相对较弱。为此,本文以《哈姆莱特》为例,采用叩点——寻迹——经纬三步骤来阅读戏剧作品。  相似文献   

9.
<正>【文本解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编排在六下第四单元。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语文要素包括“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叙事性作品。叙事性作品的教学,要能够使学生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教学中,只有抓住了叙事性作品的表达顺序,理清了写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方沫 《新作文》2021,(5):32-34
一、写作定位解读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带着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和孙权几位杰出人物,站在时间的线轴上,等待和一个有故事的春天相遇.这一场相遇,是时代与时代的交互对话,人物与人物的风骨传承.本单元所要传递的这种责任和使命、理想与抱负,和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时代新气象有着高度的契合.我们要珍惜教材与时代相遇的契机,通过...  相似文献   

11.
<正>统编小语教材六上第八单元围绕"民族魂——鲁迅"的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文,后两篇是自读文。本单元是教材中以认识人物为主题的教学单元,选编的课文既有鲁迅本人的文章,也有他人缅怀鲁迅先生的文章。集中学习这些作品,读者能更清晰、全面地了解鲁迅。这是以人物为主题编排单元的优势所在。现在的学生对鲁迅生活的时代十分陌生,因而许多作品都需要借助资料来理解它。  相似文献   

12.
《穷人》出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之手,因其作品真情感人,且又具有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等精彩语段,常常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现在人教版将其选入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原先的浙教版教材将近提前了一年,尽管在不同的单元里都安排在第一篇课文,但是却赋予不同的主题和内涵。对于今  相似文献   

13.
<正>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唯一的人物主题单元。本组四篇课文,四种文体,单元组材可谓丰富多样。其中《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为最后一篇,而且是自主阅读课文,对单元主题和语文学习要素有总结提升的作用。在阅读中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回溯前三篇课文和查找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由五篇记叙文组成,是本册书的重点单元。这五篇课文都是写人的,人的特点不同,作者写作的目的不同,因此写法也不同。《冯婉贞》一课主要是通过写重点事件,突出人的性格、品质;《一面》和《背影》主要是截取生活断面写人,通过平凡、常见的事情来表现熟悉的人物;《我的老师》、《人民的勤务员》作者从几个不同方面、全面地观察并综合地介绍和评述所要写的人物。 二、单元教学要点及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本单元的教学要点:①理解文章怎样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②学习记叙文选材的几  相似文献   

15.
《我是谁》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这单元的主题是“我的角色与责任”。它让学生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角色应有不同的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了使学生健康地成长,能扮演好人生中的各种角色,我们老师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认清选修教材中诗词在教学中的身份,需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进行单元要求的比对,了解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联系与区别。在必修教材中,古诗词被安排在第二、三、四册的第二单元中,它们是以诗歌发展的脉络编排的:第二册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第三册是唐代诗歌,第四册是宋词。它们所选的都是经典篇章,各自代表着各时代诗词的辉煌。不过在教学要求上也各有侧重:在先秦南北朝的诗歌作品中,选择了《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及曹操、陶渊明的作品,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风格,因为时代久远,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有较大距离,因而在字词方面的要求多一点,关注四言、五言诗的节奏,但以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与人物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叙事散文”单元。五篇课文中除《听潮》是“抒情散文”外,其余四篇都是叙事散文。学习本单元后,学生要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理解散文的结构、语言。这是该单元的教学要求。三篇讲读课文《背影》、《记一辆纺车》和《听潮》的学习重点分别是:叙事散文的特点,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以具体事物为线索组织材料,记事与抒情相结合;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事物,通过讴歌大海的壮美抒情。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议论的基础,情感的载体——对事物的叙述和描写,准  相似文献   

18.
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这篇小说成功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1.老一代农民——二诸葛和三仙姑;2.新一代农民——小二黑和小芹;3.封建残余势力——金旺和兴旺。小说通过不同类型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作者主要通过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塑造出了鲜明、生动、真实,而又容易被读者所接受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实践中,我进行了语文单元教学的尝试。现以九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本单元有三篇课文,都是以事写人的。“抓住人物的特点”是本单元的重点读写训练项目。它侧重于指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特点来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人,三篇课文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杨兵 《中国教师》2024,(2):53-56+59
<正>《说“木叶”》是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该单元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单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探索与创新”,认识人类科学探索与创新的意义,体会人文之美与理性的价值,激发探索意识、创造激情和理性精神。单元学习目标是学习知识性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的思维,培养科学的精神,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完成自己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