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系统地解释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学界就如何使五大核心素养落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是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脱节”的问题。例如,如何处理五大素养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历史学科素养和其他学科素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科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对于学科素养培养效果较好。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交流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目标,这就意味着历史课程的目标要由传授知识提升为素养培育。与此同时,广大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即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知识的结构化,打破碎片化的教学困境,从而培育核心素养。针对上述挑战,专家指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转变理念,创新教学设计,变革课堂,“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大单元设计……大单元设计改变学科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1]。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五个方面,其中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高中生在初中历史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时空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但往往很难理解时空的内涵,甚至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时空观念,导致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知识张冠李戴的现象,导致历史学习越来越困难,从而失去对历史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时空观念的培养。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在教与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的。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学科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笔者认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能力体现。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处提出:“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实验教学是促成学生达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基于实验建构生物学概念,能具象化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中明确提出“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原则——“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试题的解答能展现出学生学科素养。习题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化学习题发挥出更大的功用,运用典型习题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选典型例题,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强调,课程标准“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得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得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地落实”。由此可见,在教师教学和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有了一个有效的支撑——大概念。《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又指出:“核心素养不来源于碎片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习得,  相似文献   

9.
<正>为顺应教育改革需要,深化人才培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了各个学段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了学生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应该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在课程理念中强调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0.
严立明 《教学考试》2022,(35):13-15
<正>“学科大概念”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思维、新理论。认真贯彻“学科大概念”理论可以有效应对高中历史新教材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困境。本文在初步探讨“历史学科大概念”的基本内涵及获取路径的基础上,着力探索“历史学科大概念”对凝练教学主题、建构知识框架、设计综合问题、达成人文追求的引领作用、迁移作用和串联作用,进而有效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11.
<正>开展单元教学不仅有助于解决部编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而且有助于涵育学生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单元教学思想与课程标准理念不谋而合,而如何精简单元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习效率这个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阐述方案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课程标准的重新编订,要“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见,发展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灵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教育方面的具体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解释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中的核心与关键,既是诸素养中对学生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也对学生在历史辨析与判断方面的发展颇有裨益。以下结合“安史之乱的起因”这一教学内容,通过史料分析,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这次修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最为突出、最为重要的理念”。可以说,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和考试检测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和课堂实践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视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如何有效落实“史料实证”素养,是日常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初中历史教学要在建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基础上,着重突出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和人物,通过丰富而生动的史实,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了解具体的历史情节和境况,从而更好地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逐渐生成理性的历史认识。历史细节恰好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史实、具体的历史情节和境况”。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指针,新课标还提出了具体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现通过对新课标内容的分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梳理,促进同学们对《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课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备素养,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文章以“交通运输”为例,通过地理与历史学科融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要求:“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由此,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成为历史教师必须要加以关注的现实问题。那么,教师该如何正确理解“历史思维”?又该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笔者谨结合自己参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年“刊网微研”活动执教研讨课的体会,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的设计为例,谈谈对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思考及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19.
<正>“知识点、习题项、活动控”为标志的历史教学,导致走不出知识丛林的浅层学习仍然存在,严重影响核心素养培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深度学习是改进历史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历史学科的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中的学习主题,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笔者认为,核心素养的落实要经历“专家阐释”“教师领悟”“学生养成”三个阶段,经过三年来的培训学习,前两个阶段正一步步到位,但感觉最难的是“学生养成”的阶段,即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生好学的动力之源,“课讲得有趣,意味着学生带着一种兴奋的情绪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1]。笔者经过教学实践认为:营造“现实感”的历史教学氛围是让“课讲得有趣”、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下面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的教学设计为例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