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周参天大树林立,跌入幽暗谷地的雏鹰,坚信着空中的艳阳,忍痛振翮,最终它看到了太阳浅浅的笑;一路坎坷地行进,流入山涧的小溪想象着远方的海洋,跌荡前行,最终它听到了 水花喷啧的赞叹:万籁俱寂的夜晚.陷入困境的少年以心中的阳光战胜黑暗,勇敢前行。最终他体会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相似文献   

2.
飘落的秋叶     
那是秋季多阴的一天,低空流淌着灰色的云,秋雨正潇潇洒落着.当看着那些可怜的秋叶时,内心深处不由得涌起一种莫名的忧伤,它那小小的身子,怎能得住秋风秋雨的侵袭呢?最终,它枯萎了.……  相似文献   

3.
面对飞舞的蝴蝶,我想到它轻盈背后的桎梏。在曾经的茧壳中,蛹在黑暗与无助中默默地咬噬着,一口一口,从不放弃,终于为自己迎来一片自由的天空,而它的生命也蜕变成最美丽的形态。面对晶莹的珍珠,我想到那只蚌。当初一粒砂子不经意进入它的体内,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它鲜嫩的生命。它在日复一日的痛苦中包容着那粒砂子,最终把砂子变成自己身体中最灿烂的部分,而它也因此成为一只高贵的蚌。面对鲜艳的花朵,我想到泥土中的种子。被埋没的日子里,它在心里做着春天的梦,并在泥土的重压下努力舒展着生命,最终破土而出笑对蓝天。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根…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一个学年是一篇奇妙的小说,那么期末就是扣人心弦的最末一段。每一位读者都期盼着快些读到它,因为它能告诉我们最终的结果;但又有些希望它  相似文献   

5.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文质兼优,形神俱佳,绝大多数作品完美地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可以说,它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闪光的人伦、道德、情操的寄托;它的字字句句都饱含着爱与恨,都燃烧着心与火。它为我们进行陶冶式德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客观对象和有利条件。教书是为了育人,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树立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真诚、善良、美好  相似文献   

6.
宇宙的起源     
对于宇宙,我们可以测量它,分析它,甚至开发它;但我们不知道宇宙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开始的,他开始的动因是什么,它的最终结局又会是怎样的.这些开天辟地的问题一直伴随着人类.  相似文献   

7.
心灵的花园     
生命的真谛,需要用心灵去体会。——题记雄鹰在自己的心灵里播下了自由翱翔的种子,它最终得以搏击蓝天;小溪将向往大海的种子种在心里,它最终成为浩瀚大海的一员。我们也是这样,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沃土,在等着我们播种。种下丑恶,人们将收获疾病、黑暗的花朵;种下  相似文献   

8.
高教人力资源是高等教育资源的第一资源,它极大地影响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影响着大学三项职能的发挥,影响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最终主要靠高教人力资源高等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依托。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实际上也就肯定了高等教育的  相似文献   

9.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大多是关于基督的 ,但它并不是肤浅的礼赞和膜拜 ,在作家那里 ,信仰不是那种廉价的、可以俯首拾来的恩赐 ,相反 ,它总是伴随着怀疑、反抗和拒斥。如果说 ,他最终在自己的作品中传达了上帝的声音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 :他也始终保持着对上帝的怀疑  相似文献   

10.
赵红霞 《考试周刊》2010,(43):58-59
“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它辛辛苦苦掰了许久玉米,最终胳肢窝里夹着的只不过左右各一,这是典型的贪多反少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多半篇幅涉及到宗教。本质上它是一种象征性的宗教信仰文学。它以隐喻性的象征为创作方法,“借花木以寄情,托鬼神以设教。”它采用宗教题材,既有着中国传统宗教的影响,又受着儒家传统人格修养的制约,最终形成了它的宗教信仰的象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赵庆林 《江苏教育》2007,(24):32-32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它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所以对复习的重要性我们丝毫没有怀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唐朝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尤其是开元盛世,它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它形成的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法制,它所培育出的精神文化,以及它最终奠定的中华统一格局,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唐朝士人的魅力,没有他们的活动与创造,就没有盛唐时期辉煌的一切。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是汉文化的塑造、定型期 ,它最终建立了一个为后世皇权所尊崇的话语。半个多世纪以来秦汉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多层面、全方位地冲击着我们对秦汉时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雨天爱好者     
正"屋檐下垂着的电线上,挂着一串水珠,晶莹而透明,像一条珍珠项链……围墙外面,一盏街灯在细雨里高高地站着,漠然地放射着它那昏黄的光线,那么的孤高和骄傲,好像全世界上的事与它无关似的。"少时看过的一部小说,一下子就被开头描绘的这段场景迷住了。仿佛小说中的少女就是自己,看着窗外下的这一场绵绵密密的细雨,忧思直冲眉头。永远忘不掉少时的一场雨,它陆陆续续地下到现在,一阵急一阵缓,最终把我惯成了  相似文献   

16.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07,(12):24-31
【回放心语】岁月是一道只有前方的射线。一切生命都因啜吸它而存在,也都最终被它穿透而过。任何物质的与非物质的,只能连缀成它的一个点,让后续者能够看到时间划过的悠悠脉络,并薪火相传着这脉络。于是,人类不断叠加与丰厚着智慧,并随岁月的延伸而至无穷。  相似文献   

17.
阎连科 《小读者》2013,(10):10-11
有次和家人一块儿去八达岭,回来到沙河那儿,看到一只狗在封闭的高速公路上逆行着疯跑和寻找。我们担心它最终会和某辆轿车的前轮或挡板相遇撞在一块儿。几经周折,我们用食品和水换取了狗的信任,并把它带回园子里。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决定着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习观是对学习活动本质属性的看法,它决定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选用,并最终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人才质量。传统教学理论把学习的本质定位于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认为学习就是  相似文献   

20.
应感论     
应感是应物生感,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感发现象。它“不以力构”,但隐含着艰苦的涵养功夫。它最终以“风飞雷起”的轰轰烈烈呈现,显示了巨大的创造价值。应感的表现是自然的,它的自然性体现在“随物赋形”上。情与景则是激发应感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