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手机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不但促进了人们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而且还实现了网上冲浪的高科技功能,这也正是学生们喜爱手机和出现“校园手机热”的主要原因。据调查,城镇中学约有80%的中学生有手机,农村中学也有约50%的中学生拥有手机。虽然手机方便了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但也严重地干扰和影响了学校的管理与学生的学习。那么,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学生使用手机,为“校园手机热”现象降降温呢?笔者认为,要让学生主动从手机热中解放出来,就要找准施教的基点。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城市中小学生拥有手机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对手机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他们用手机发短信.聊天.玩游戏……在学生手中。手机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既是他们的通讯工具。也是他们的玩具。“有事给我打手机!”这是现在城市校园里颇为时髦的一句话。据调查。持有手机的孩子已经占到一定比例。部分民办学校的学生已经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在寄宿制学校拿手机的中学生比例更高。正因为如此。一些商家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开发并上市了针对中小学生用户群的儿童专用手机。而老师们对此大都十分苦恼——如果上课时遇到有学生使用手机。老师就是再生气.但却没有什么好办法。批评几旬吧。转眼就忘了;没收了吧.手机又不像书刊和其它玩具。属学生的贵重物品。早晚都得归还;禁用吧。只要学生们调成振动档.将手机往书包或衣兜里一装。老师们还是防不胜防。也许可以这样说。实际上现在的学生手机已经成为课堂上的公害之一。它不仅影响自己。而且影响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影响老师的讲课情绪。虽然目前不提倡学生使用手机的学校占了主流。但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家长和学生们还都有其使用手机的“充分”理。那么。中小学生用手机到底应不应该制止呢?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校正在构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智慧校园”的目标是实现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互动、协作、探究式的教学,及时的家校互通和智能化的学校管理等。课堂上,学生不用抄板书,课件可以直接发送到学生电脑、电子书包甚至手机屏幕上。下课后,学生们可以拿走“电子书包”,在校园内外移动学习。  相似文献   

4.
刘楚汉 《云南教育》2014,(11):34-35
“学校不让用手机,没收了还当众销毁。”日前,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学生向媒体致电投诉称,当着全校3000多名师生面,校领导把没收学生的21部手机,当众摔进水盆。几位学生激动地说,手机是家长们出资购买,学校怎能擅自做主销毁?他们告诉家长了吗?校方有这个权力吗?  相似文献   

5.
宁白 《中学教育》2007,(2):56-56
日前,第一批“定位手机”正式登陆申城50户家庭。此款为申城中小学生特制的“定位手机”只有7个按钮:接听键、拒绝键、父亲电话键、母亲电话键、家庭电话键、老师电话键、好友电话键。该款手机没有任何数字键,也没有内置游戏。孩子使用“定位手机”后,家长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手机短信以及声讯电话随时了解孩子所处的方位。在多数家长看来,有了“定位手机”,就能借助高科技手段,24小时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每时每刻把孩子攥在手心,不可谓不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家长》2010,(6):5-5
近日,深圳中学发出征求意见稿,计划通过“校园手机限令”来限制学生使用手机。征求意见稿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很多学生的不满。他们认为,学校的这种做法不太合理,干涉了个人的私生活,校园内的自由气氛将被破坏,校园的民主风气也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通过手机可以看电影、看新闻、聊天、玩游戏等,手机几乎无所不能,因此现在人们对手机越来越依赖。于是,人们走路玩手机,吃饭玩手机,睡觉玩手机,坐车玩手机,更有甚者开车也在玩手机……人们在享受手机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工作与生活似乎也被手机“绑架”了。同样,被“绑架”的还有我们的学生。学校将手机视为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毒品”,而我们的学生却视之如“宝贝”。那么,中学生到底应不应该使用手机?在手机与人们的生活日益紧密融合的当下,学生们又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8.
从学生的眼中看学生,在对同伴的了解中了解真实的自我。这是一篇来自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走进高中校园,你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校园里,经常有背着老师做“拇指运动”的手机族们;课余间,网络游戏成了必不可少的谈论话题;课桌上,“涂鸦”之作琳琅满目;宿舍里,电话粥常煲不衰,“卧谈风”此起彼伏……我校所在的樟木头镇地处广深、莞深、莞惠三线交汇处,信息快捷,商业繁荣,有  相似文献   

9.
《小读者》2012,(4):68-69
手机作为沟通工具,早已成为一种普通商品,但就像当初的电脑“入侵”学生群体一样,手机,也因为其日渐强大的功能以及转播鱼龙混杂的内容,让家长和老师担心不已。那么,手机是否应带入中小学校园?学生是否有必要配手机?现在.随着手机的低龄化使用,手机已成为学校的一个矛盾焦点。各学校对此持什么态度?学生和家长如何看待此事?新学期开学一个多月了,这些话题再度成为焦点—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08,(12):6-6
日前,新疆库尔勒市各学校学生展示了“阳光体育”训练成果。在为期三天的全市第二十八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来自各中小学的学生们用表演校园集体舞、田径比赛等方式展现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以来的成果。图为学生在跳远。  相似文献   

11.
学校与家长沟通主要通过家长会、电话联系、家访等形成。单纯进行这种“事后型”的传统家校沟通方式显然令家校双方感到力不从心。班主任要管理数十名学生,时间、精力都有限,很难做到适时与几十名家长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家长想要真正接触到孩子在校园里的成长“脉搏”,只能在晚上给老师打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一种现象往往会打破校园惬意的氛围,那就是学生中出现的脏话甚至是谩骂。这种现象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校园。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应对这种现象,能否联系语文教学来改变这一状况?一、学生“出口成脏”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尴尬当你在校园中听到脏话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或许是惊讶,继而产生反感。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说脏话简直成了一种习惯,可以说是“出口成脏”。学生谩骂“自如”,不知羞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群中手机拥有率的增长,手机已经不单单是成年人的交际工具,许多中小学生也开始使用手机,甚至把手机带入校园。一时间,校园手机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学生为什么带手机上学?学校对此应持什么态度?针对手机在校内使用引发的种种问题,学校有何对策?4月28日,由本刊和上海电台推出的第11期“中学生论坛”围绕这些问题在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是很严,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算大。美国的教育环境的确很宽松,小学生在学校里可玩的内容很多。事实上,学校也鼓励他们有目的、有内容地去“玩”。美国小学没有算术、语文等课程,但学校更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想像力的发挥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也就是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堂上,学生们比较随便,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对教师“毕恭毕敬”,可以以自己感到舒服的姿势就座。学生可以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随时插话、提问。学校认为,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较小的压力,有利于他们的学习。美国学生也有家庭作业,但量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一年级学习科学课《打电话》,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多种电话,固定电话、无绳电话、传真电话及手机等,年代不一,形式各样。课上,结合这些实物,老师和学生一起了解了电话的种类,知道了电话的用途。学生们见到这么多平时很少见的电话,心情兴奋极了。正当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些电话中的一部手机突然响起来,教室里一下安静下来,又突然乱起来,“有电话”,“手机响了”……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手机(责任编辑:赵福江)上,听课老师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很显然,如果不能很好处理这个情况,后半节课学生就很难把心收回来。这时,授…  相似文献   

16.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6,(5B):18-19
随着人群中手机拥有率的增长,手机已经不单单是成年人的交际工具,许多中小学生也开始使用手机,甚至把手机带入校园。一时间,校园手机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学生为什么带手机上学?学校对此应持什么态度?针对手机在校内使用引发的种种问题,学校有何对策?4月28日,由本刊和上海电台推出的第11期“中学生论坛”围绕这些问题在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展开了热烈讨论。[编按]  相似文献   

17.
朱波 《甘肃教育》2021,(4):17-17
长期以来,围绕“中小学生该不该带手机入校园”的争议持续不断,而一些学校尝试用没收或销毁方式力禁学生携带手机的做法,也在饱受舆论质疑中时有发生。由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发文作出“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的规定,显然是对该争议性话题的一锤定音,不失为对“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与期待。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网络》2010,(4):73-73
意大利马可尼大学日前在2010年全球远程教育大学研讨会上宣布,该校研发出“移动虚拟校园”技术,可将教材下载到手机上,能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远程教育,这项技术使“手机大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手机作为一种时尚的通讯工具已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宠儿”,“手机一族”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由手机引发的种种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如何对待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成为学校在信息时代下德育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手机成了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人手一机”的景象已成为校园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大学生拥有和使用手机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需从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采取措施,扬长避短,努力消除手机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