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静 《华章》2011,(33)
汉魏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急剧变化之期,如果说汉朝时期的文化思想偏向于经验主义,不管是艺术、思想还是学术.那么,晋宋文化则趋向于浪漫主义抑或是自然主义.在学术界,汉晋文化思潮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及其变迁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这种变迁只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士风、文风以及学风上.在学术界,对于这种变迁的共识大多只是停留在印象表面阶层或者经验之谈,而没有予以认真而全面的总结或者整理.本文主要围绕士风、文风以及学风这三个方面浅谈了一下“汉晋文化思潮变迁”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2.
"三年之丧"的古礼在汉晋之间曾发生过较大变化。在汉代,由于统治者需要,"三年之丧"发展成为"以日易月"。到了两晋时期,服丧形式又从"以日易月"发展成为"諒誾终制,心丧三年"。这种变化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居于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先驱地位的杨贤江,在他短促的人生历程中,其职业教育思想与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他早期翻译了多篇介绍外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文章,认为“实业教育或职业教育占有近代教育之中心地位”;1930年2月出版的《新教育大纲》,则反映出他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不赞成“片面溢美资本主义教育的所谓劳动化(或生活化)、科学化、平民化(或民众化与社会化)、中立化(或公平化)、国际化(甚至和平化)”,认为“靠职业教育救国,简直是笑话”。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6,(7):15-21
张澜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他依据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形势的变化调整其救国之志在中国的实现方略:从反封建专制行省内自治,到敦促国内各方力量团结抗战,再到自行组党对抗国民党专政,直至选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民主协商建国的方式实现救国恤民的理想抱负。  相似文献   

5.
汉晋之际,士人冲破礼教的束缚,个体进一步自觉。与士人个体自觉相同时的,是士人对于生命之累的特殊体验。此种生命之累,表现为生死之累、情累、所遇之累及物累等方面。对于生命之累的体验和面对,是理解汉晋文学、艺术及思想转变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6.
汉晋时期是习氏家族兴盛的重要时期。汉代习响为陈相是习氏家族进入政坛的标志。三国时期,习氏家族在吴国有习询、习竺二人,蜀国有习承业、习蔼、习珍等,还有习祯、习忠、习隆祖孙三人,他们在政治上多有建树。吴晋之际的习温虽然官至大公平,并在西晋时期入朝为官,但相当低调,显现出洞悉政治风云的敏锐性。东晋习凿齿作为习氏家族的重要人物,是魏晋士人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钱玄同的经学思想既有师承又不泥家法,超然今古两派;同时,其学术研究与时代要求交织在一起,强调经即史料,不仅要辨伪书,更要辨伪事。  相似文献   

8.
《汉晋春秋》一书是东晋著名史学家习凿齿的重要著作,原书已经失传,仅有清朝汤球、黄爽和王仁俊的辑本.习凿齿写作该书的主要动机就是要抑制桓温的觊觎皇位之心,这一观点最早由南朝宋檀道鸾在《续晋阳秋》一书中提出,后被《晋书·习凿齿传》所采纳.习凿齿在其书中提出了以晋继汉、崇汉抑魏的正统史观,肯定统一,反对分裂,在历史上影响至大.由于习凿齿秉笔直书,不为尊者讳,因此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汉晋春秋》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王经、高堂隆、向雄等忠臣义士,而对乱臣贼子则给予无情的鞭挞,表达了习凿齿心忧天下、忠于朝廷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统一的西汉帝国。由于连年战乱,汉初的疆域比秦时大为缩小。  相似文献   

10.
传世的西汉铜壶盖铭“屚”字是汉晋句屚县的省称,可见这件铜壶应是西汉句屚县衙署铸造和使用的酒器。这件铜壶盖的发现,为研究汉晋时期苟屚县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12.
互联网衍生的革命性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包括后现代在内的观念的更新,直接或间接地消解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特别是互联网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的传统边界,包括教育与非教育的边界、教育“等级结构”的边界、教育行动者之间的人际边界以及教育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引领着对话时代的全面到来。这样的结果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由此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的环境变迁,而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党性为前提的共生是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新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征婚启事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从它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择偶标准的变化,征婚启事也就成了折射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4.
谈论是指人们以言谈的方式进行交谈,分析和阐明事理。广义之谈论除此之外,它还应包括清谈、清议、言论、辩论、讲论、口论等在内。文论是指因参与论辩需要而以书面语言创作的论体文。魏晋的谈论和文论关系密切,它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并出现繁荣的局面,其突出表现就是谈论的艺术化和文论的论辨化。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变迁与新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对经典的解读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社会进步与制度变迁的结果,是思想解放的产物.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承担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政治文明与政治进步,从多维的视角为政府提供合法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西汉后期,随着古文经数量增多,并且被整理、校勘,古文经学逐渐形成一种可以同今文经学抗衡的学术和政治势力。而这一变化与汉代的礼制建构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西汉一朝,宗经法古的礼制建构思想始终存在,并且随着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这种政治制度化的要求日益强烈,在西汉中后期形成强大思潮。古文经传的被发现和整理为这种政治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这种政治要求也促成了古文经学的发达。这就是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地位抬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马俊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12(2):121-124,128
哈贝马斯是哲学领域的“对话、商谈理论”的代表人物,所倡导的商谈理论影响甚远。在哈贝马斯商谈论语境下对权利推定进行重新解读,试图发掘权利推定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权利推定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包括普通民众、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一切参与权利实践的社会主体。权利主体具有多元互动,即主体之间存在一个权利诉求、权利讼证,权利确定的权利推定互动过程,多元主体互动对司法实践具有制约性。  相似文献   

18.
群育思想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由先秦时期发轫到民国时期发展,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梅贻琦、潘光旦等人的教育主张丰富了群育思想。在这个科技迅猛发达的时代,我国高校人才素质培养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群育思想强调关怀他人、和谐相处,体现了群性的精神,对当代高校人才素质培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应麟是南宋学术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一生著述宏富,其中在经学方面也有重要建树。王应麟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是他所一贯禀持的经学思想作用下的结果。他的经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重视对逸经、汉魏旧注的辑佚;兼采宋学;学求其是;经史贯通。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兴起的儿童读经热,是近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失落、人文教育薄弱、学校教育不够和谐等问题在新形势下的“反弹”。从读经的名实内涵、历史变迁和思想分野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为读经“正名”,旨在减少“技术性阻障”,为消解儿童读经及其讨论中之无谓“论争”提供某种依据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