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艳 《学语文》2014,(3):55-55
《晚祷(一)》(见卷首)是梁宗岱先生的代表诗作,作于1923年6月13日。1924年作为文学研究会丛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诗集《晚祷》即引此诗作为集名,可见诗人对于此诗用情之深。《晚祷》诗共两首,创作时间相隔一年。但两诗其实有着相同的写作背景,都与一个人、一件事、一幅画有关。  相似文献   

2.
感受静穆     
守住内心的宁静,便拥有了一种超群脱俗的风度,便进入一种仰首望月、低头看蚁、侧面浇花、躬身亲子的恬然境界。身处宁静之中,让自己那颗蒙尘结痴的心冉冉盛放,一瓣比一瓣纯净,一瓣比一瓣透明。我们与这种“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般的宁静已经揖别很久了——  相似文献   

3.
感受静穆     
明朝郑喧说:"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闲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相似文献   

4.
静穆苏武山     
出民勤县城向南,沿民武公路走6公里再折向东,一条笔直、光洁、幽静的乡村小道便直插天际。道旁是被村庄、田园分割成块的零星荒漠,但树木很多,有柳树,杨树,胡杨,沙枣,榆树,樟子松等。在树木遮蔽的这条荫荫小道上,以畅快、惬意的心情行驶约7公里左右,便到了闻名华夏的那座名山——苏武山。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萧统评陶最为动人的"文如其人"所指引的以文观人为主要考察途径,结合陶渊明独特的人生经历,认为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及其主导人生实践是将静穆作为其栖居方式,而其静穆人生主要体现为在哲思与诗意中栖居,该文从自然顺化与玄心洞见、平淡冲和与深情和谐四个方面对此分别做了具体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1黄庭坚曾说他年青时读陶诗味同嚼蜡,我想这绝非他有意危言耸听。陶诗中既少使人昂奋的刚烈豪气,更没有叫人心醉的蜜意柔情,人们多少有点迟钝的感觉,只能感受有强烈刺激的东西,而对陶渊明那种恬淡的情感却近于麻木。的确,无论是穷是达,是成是败,陶渊明都没有表露出相应的大喜与大悲,见不到他剧烈的心灵骚动。从应世观物的情感态度、内在的心境到诗歌的音调旋律,无不烙下他同一种体验模式的印记:恬静、冲和、节制。这种情感体验的特点就是人们所常言的静穆。陶诗的静穆首先表现在诗人应世观物的情感态度。子不成龙没有什么气恼,期友不至更不可使他烦躁。《停云》的序文称这是一首“思亲友”的诗。一切都准备停当了,只等挚友来共享促席谈心的快乐,但不巧碰上了“时雨蒙蒙”的鬼天气,弄得“八表同昏,平陆成江”,终因“舟车靡  相似文献   

7.
<正>自2007年9月起,我校就提出了构建"诗意校园"并确定了"以诗养德,以诗启智,以诗培艺,以诗促美"的目标。根据小学生特点,我们学校开展里一系列的活动,古诗文诵读、《诗意童年》的编写,还有一系列"秋之韵""夏之曲""春之声"等文艺活动。非常有幸的是我参加了校本课程《三字经》的编写;此外,所教的班级在这几次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各种颜料在旋转,融合,我看见它们在碰击。颜料的怒潮在渴求中死去,浓艳的向日葵开始绽放,从此黯淡了艺术家所有的春天,甚至所有的花都停止开放,放眼注视这14朵向日葵的生成。黄颜色如此地耀眼,明亮着一个又一个世纪人们的眼睛,如一朵朵火焰,烧毁了一切挣扎着的虚伪,纯自然的解放,连那世俗世界的太阳也不过是其中的倒影而已。阳光从此炫目,永远不会熄灭。  相似文献   

9.
张晓风,女,江苏铜山人。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现为东吴大学和阳明医学院教授。张晓风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戏剧家、小说家,著有《晓风散文集》、《晓风戏剧集》、《晓风小说集》等,共10余种,并被译成英、法多种文字。她是台湾获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作家之一。——题注一位评论家说:“张晓风散文所蕴涵的诗意光辉是卓尔不群的,她的颖悟和灵慧常常给读者以猝不及防的惊喜,读她的作品所得到的审美享受主要表现为如坐春风,如沐春日般的艺术智慧的洗礼。”一个女青年说:“张晓风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情调。诗意和情调像一条静静的溪…  相似文献   

10.
所谓诗意的阅读,就是根据诗歌的内在特点来解读诗的内容,而不是用阅读其他文体的方法来解读诗歌的内容。其最主要的有这样三个方面:   一、诗中的情节,看似“故事”又不是“故事”,避“实”就“虚”才能把握诗中的真意。   即使不是叙事诗,在诗歌中也常常会有一定的情节。如果我们不从诗歌的特点去阅读,就会以为这些情节也和散文、小说的叙事一样是为了通过一定的事件来反映生活和表现主题。其实诗歌中对所谓情节的叙述,其用意并不是在于故事,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形象,或者是一个形象符号,通过这些形象的组合表达一种思想和感情…  相似文献   

11.
杨奕 《八小时以外》2008,(10):62-63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鬼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管是中元节,还是万圣节,人们都在"鬼门关大开"的这一天举行盛大的活动,只不过西方人的庆祝方式更加娱乐和搞怪,而中国人则更加静穆和正式一点。  相似文献   

12.
13.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优秀思想文化的载体,以务真、纯美、扬善为核心内容,以精炼、隽永、简洁、韵律和谐为追求形式,构筑了一个个绚丽多姿的精神家园。品读之,既可陶冶性情、激发灵感,又能提升素养、烛照人生。在进行唐宋诗词教学时,我们要优化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讲解的古诗文学习方式,深入挖掘其间蕴含的生命教育的因素,使古诗文教学呈现本该富有的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14.
在探索语文课的教学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高考应试能力的实践中,我尝试将课文的内容结构、关键字词等编成"诗意"的形式来组织教学。经我创编的诗歌可以用来做课文导读、段落归纳、要点概括或课文总结,也可用它来揣摩语句、推敲字词、  相似文献   

15.
高宇兰 《考试周刊》2012,(46):60-61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诗灌溉出了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诗一般的情感氛围,让课堂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韵。  相似文献   

16.
诗意     
如果你觉得只有还完房贷、弄完医疗保险,把晋级、职称、论文都搞定了,茶余饭后才有时间读诗,那诗意真的就会越变越奢侈。但如果你认为诗意是生活中的必需品,那它便会须臾不离你的生命,它一直都在。  相似文献   

17.
2004年9月18日,为庆祝《小学语文教师》创刊200期,应编辑部邀请,我在上海浦东尚德实验学校执教《一夜的工作》。该课在现场引起了强烈震撼和反响,课后,我将自己的语文教育称为“诗意的语文”。嗣后,我在全国小语界正式提出了“诗意语文”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作为“书香底蕴、山水校园”、“社会满意单位”、“中国特色育人成功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三鑫双语学校以“学习孙中山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为依托,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培育学生高尚品德、高强才智、高质身心:以节日文化教育、五大校园文化节为平台,坚持在活动中锻  相似文献   

19.
诗意     
赵丽宏  王鲁 《现代语文》2004,(12):12-12,5
诗意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大概永远也不会有一个公式化的标准答案、不过我以为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诗意是一种美,是一种崇尚美的精神之光的闪烁,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