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技精神引领下的职业教育放弃了自身作为教育的归属,以技术培训、职业养成为目的,以追逐“功用”、“效率”的方式,精致、片面地训练人迎合社会的性能,从而掩盖了其指引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和应有的价值诉求,成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之作为教育,就应始终追寻培育自由的、卓越的、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守望教育意义渊源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德育现代化要求建立起着眼于人文关怀的教育模式。扬长教育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引导和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突出地彰显了对德育个体的人文关怀。从内涵上去厘定,它是德育双方的彼此期待;从本质上去拷问,它是人本德育的真实显现;从模式上去呈现,它是通识教育的批判继承;从逻辑上去审视,它是德育转型的时代需要;从价值上去追索,它是人性彰显的终极探寻。  相似文献   

3.
超越,意味着改革和创新.美术教育中的超越,意在营造美术课堂教学的诗意,着力提高学生的荚术技能,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而教学内容、教前准备、工具选用、课堂组织、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同步超越实践则突显着教者的教育智慧,预示着独特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德育超越论奠定了将“超越”作为德育之本职的理论基础,但它在逻辑上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对立起来,从而导致它在回答超越的内涵、超越的对象、如何实现超越这三个根本性问题时存在不足之处。究其根源,在于研究者对社会转型期层出不穷的“假丑恶”现象和软弱无力的德育现状极度失望,由此导致了否定现实世界的极端思想。德育的超越性不是体现在对现实世界的否定,而是对德育自身的否定;超越的对象不是整个现实世界,而是现实之恶;实现超越的途径不是回归生活世界,而是联系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5.
教师远程研修基于主导者的关怀与参与研修教师自我超越愿景的契合,通过唤醒激励与氛围感染,学思扬弃与研习创生,放下敞开与分享合作的文化培育,培育持续践行自我超越信念,体验专业幸福的远程研修共同体文化。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内容,本文主要阐述了人文关怀在职业院校德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晶 《海外英语》2012,(4):23-24
当前高校外语教育正面临着意义失落与重建的关键时期。该文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了回归生活这种后现代课程理念对于外语教育的积极意义和启示作用:语言教育是发生在教育和教育者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之中的社会活动,生活世界是语言学习教育发生的场所,是语言教育的意义得以建构的场所。论述了外语教育的终极意义是发挥它人文价值的功效。从实践层面,探寻了整合学习者生活世界与语言教育世界的教育策略,即:外语教育生活化,学校定位本位化,教育评价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意义是人的生存根据,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意义缺失的时代。所以,意义的追寻构成每一个人的内心焦虑,它在根本上就是个人与世界较量的过程。拥有意义的人就是拥有完整性和超越性心灵的人。有意义的生活就是在已有的世界里创造未来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基于紧凑型文化框架下的文化世界观,依托于歧视知觉模型、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意义保持模型、风险—压力—应对模型,对31所特殊教育学校1228名视障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究社会排斥体验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关系及歧视知觉、意义追寻、视角转换在二者关系间的作用。结果表明:(1)视障学生的社交排斥、歧视知觉、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意义追寻处于中等水平,而视角转换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视障学生的社会排斥体验能够负向预测其自我超越生命意义;(3)歧视知觉与意义追寻不仅共同在视障学生的社会排斥体验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关系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还在二者的关系中分别发挥简单中介作用;(4)视角转换正向调节了意义追寻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二者之间的关系。该结果不仅验证并拓展了上述四个理论模型,还为视障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一种超越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道德教育:一种超越南京师范大学鲁洁“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越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路。现在大家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是我们时代的特征。但是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  相似文献   

11.
对人际的超越与关怀——再论陶渊明归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陶渊明归隐的存在方式和情感体验等方面,阐明他归隐田园这种对人际的超越正来自他对人际的深切关怀,既挚爱人间又超脱人世,既然绝俗又平易近人,既身在世中又不染世累,是他归隐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化进程中,意义危机问题不断显现,道德教育随之陷入了精神实质弱化、情感基础缺失和肤浅化的困境。面对意义危机,探索道德教育新的出路已显得尤为迫切。道德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与意义问题密切关联,这决定了道德教育必然与意义世界相关联,道德教育应该是以意义关怀为精神意蕴的活动。然而,以往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遗忘了意义问题,当前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存在遮蔽意义问题的隐患。学校道德教育走出时代困境的出路之一就是确立意义关怀的使命,并在目的和内容层面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13.
作为高校德育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人文关怀是对大学生生命、生存、发展现状的积极关注,是对大学生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实践的主动关照,是对大学生适应、发展和创新能力的热切关怀。加强高校德育的人文关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人文彰显,是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美丽中国视野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萨特是20世纪50、60年代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理论独具特色,他的文学作品也居于重要的地位。从自然主义的角度以表里兼具的真实感、环境对人的制约及促动和文学的实验性三个方面来解读萨特的“处境小说”。这能深刻感受到萨特笔下的主人公们在真实的困境中所试图超越的归限、在选择中走向对自我的追寻,有助于我们深入地读解萨特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
16.
17.
道德是生命的基本依凭,离开了道德,人何以堪?同样,规范的道德也蕴藏着一种规范秩序至上、集体至上、精神至上等远离生命的危险。基于生命立场的道德教育应是:在秩序与自由之间,从规范至上对生命自由的僭越中走出;在个体与群体之间,从群体至上对个体生命的干涉中走出;在身体与精神之间,从精神至上对生理生命的漠视中走出。  相似文献   

18.
王静 《文教资料》2008,(19):91-92
人们普遍认为,学校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学校德育就是教育者用社会思想品德规范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围绕传统学校的基本内容来用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德育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然而,传统的学校德育的内容存在缺失现象,生命关怀--这一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却有时被忽视.本文认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从生命关怀的角度,让学生先自爱,进而去爱其他人,从而最终实现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关怀伦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关心型的学生,使学生的关心意识、关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针对当今高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关怀伦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视角。因此,文章在阐述关怀伦理的目的、过程、方法以及道德教育主体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最后结合关怀伦理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代文坛中,铁凝以其不断追求超越的积极创作姿态而颇受瞩目,《大浴女》是她执着追求、实现超越的一部佳作。在这部作品中,铁凝借鉴西方现代性叙事手法,巧妙运用叙事情境,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对人物纠葛的理想化处理体现了铁凝的浪漫主义美学追求,标志着她的创作业已维系于一种更为博大的人道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