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朝月  许治 《科研管理》2020,41(5):11-20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分析内部研发与外部技术获取之间关系是目前研究焦点所在,而结论却莫衷一是。文章从动态视角重新审视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广东省2010-2013年跨度为四年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内部研发和外部技术获取对企业专利申请和新产品产值的动态影响呈现差异性;第二,内部研发和外部技术获取之间并非简单的互补或者替代关系,对专利申请和新产品产值达到最优的时间不同;第三,内部研发与不同外部技术获取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立雨 《科研管理》2016,37(9):11-19
开放式创新成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将内部R&D投入和外部知识获取同时作为调节变量综合考虑其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成果较为欠缺。论文以我国制造业领域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回顾和述评基础上,基于科技统计数据和2,905样本企业数据,借鉴Tobit 估计模型,实证分析企业内部R&D投入和外部知识获取这两类R&D活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逐渐依赖于外部R&D活动、获取外部知识资源的企业具有较高创新绩效水平,但当超过一定临界值的时候,会产生替代效应,即更多参与外部R&D活动会使企业绩效水平下降;对于知识储备较高的高技术企业来说,进一步开放R&D创新边界,其机会成本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企业外部技术获取:机理与案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有效地将内部研究开发和外部技术源有机结合起来。简要概述了国际上外部技术源的发展趋势;以韩国三星公司DRAM技术能力成长为例,研究了企业获取外部技术的机制;从技术知识不同属性层面,说明了外部技术知识的可转移性与企业技术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源从外部向内部转化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将内部研发分为探索性内部研发与开发性内部研发,研究外部技术相对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探索性内部研发与开发性内部研发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外部技术相对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呈倒U形关系;在外部技术获取前,企业进行探索性内部研发正向调节外部技术相对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外部技术获取后,企业进行开发性内部研发正向调节外部技术相对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因此,企业在获取外部技术前应保持与内部技术知识适中的相对异质性,并在外部技术获取前后采用不同类型的内部研发.最后,为企业利用外部技术相对异质性以及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类型内部研发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创新绩效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成果。采用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的数据,探讨企业吸收能力、政府研发资助与外部知识获取对产学研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构建了以新产品数量、新工艺数量为因变量的负二项分布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以企业研发人员比重度量的企业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研发资助与产品创新之间呈U型关系,对过程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外部知识获取与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6.
朱华桂  庄晨 《软科学》2015,(2):46-50
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探究了自主研发和外部知识获取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和国内技术合作对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国外技术的吸收能力较差甚至不显著。只有通过成立合资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外技术。对样本的进一步细分,还发现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程度有限,国有企业的外部知识获取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7.
技术获取方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技术获取方式是企业技术战略的重要组分,对企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陕西省的178家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陕西省企业发展和所处技术环境的实际情况,针对外部技术获取模式和内部技术获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提出了假设,并对内部技术获取在外部技术获取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上扮演的是调节作用还是中介作用做了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外部技术获取还是内部技术获取都对于企业绩效有较显著的正面影响;内部技术获取对于外部技术获取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但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外部研发机构联系能否提升企业创新?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和创新搜索理论,系统研究了外部研发机构联系、跨界搜索以及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利用270家制造企业的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与外部研发机构建立联系能够提升企业创新,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的跨界搜索在外部研发机构联系和企业创新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外部研发机构联系促进了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的跨界搜索,这两种知识的跨界搜索反过来增强了企业创新。研究还表明外部研发机构联系对技术知识跨界搜索的影响比对市场知识跨界搜索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开放式创新中的外部技术获取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已广受关注,但却鲜有关于外部技术获取对产品多元化影响的研究。本文采用2010—2012年高技术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多元层次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外部技术获取对产品多元化的影响以及动态能力三个构成要素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外部技术获取对产品多元化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动态能力中的吸收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分别对外部技术获取与产品多元化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外部技术获取和产品多元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企业通过外部技术获取促进产品多元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激烈的竞争环境推动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突破组织边界,通过获取丰富的外部知识来弥补自身不足以促进企业成长,但学界对创新开放度、企业成长与知识获取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不足,为此,以国内31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开放广度与深度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不同类型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也有所不同。其中,创新开放广度对企业成长没有显著影响,而创新开放深度对企业成长具有正向影响;创新开放广度对显性知识获取没有显著影响、对隐性知识获取具有正向影响,而创新开放深度对显性知识获取与隐性知识获取均有正向影响;显性知识获取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隐性知识获取在创新开放广度与企业成长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创新开放深度对企业成长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从而得到如下启示:企业要重视开放式创新战略,合理高效利用开放式创新网络;不断提高创新开放深度,有效控制创新开放广度;重视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1.
形式多样的技术获取模式大幅度提升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能力水平,显著影响企业的创新产出。为明确技术进步在技术获取模式与创新产出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以技术进步为中介变量,技术获取模式为前置变量,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搜寻和挖掘影响企业创新产出的逻辑路径。结果显示,全国层面上的技术进步在各种技术获取模式与创新产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均显著,技术进步在国外技术引进与创新产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重最大;区域层面上的技术进步中介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主要在以国外技术引进为前置变量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在中部地区则主要在以国内技术购买为前置变量的技术创新过程中显著,但在西部地区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企业创新网络中,外部知识的获取分为联盟型知识获取和市场型知识获取两种形式.通过对企业外部知识与双元性创新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不同类型的外部知识对双元性创新的不同影响,以及网络位置在上述过程的调节效应.文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利用175份企业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联盟型知识获取和市场型知识获取对双元性创新都有显著的影响,联盟型知识获取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程度较大;网络位置正向影响市场型知识获取和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盟型知识获取与渐进式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从技术获取到自主研发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富纪 《科研管理》2004,25(Z1):88-92
从技术获取到自主研发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活动、多部门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国企业(主要以彩电行业为分析对象)从技术模仿能力形成,模仿创新能力获取,到自主研发能力形成的过程,给出了中国企业从技术获取到独立研发能力形成的一般模式.然后以长虹集团为案例,对长虹集团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能力形成的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两家制造业企业的纵向比较案例分析,本文试图分析中国企业在不同技术发展阶段应该如何选择与其吸收能力相匹配的外部知识获取模式,并在两者互动中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从而实现能力追赶.研究发现:在企业选择外部知识获取模式过程中,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识别与获取能力—理解与消化能力—转化和应用能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两者动态匹配机制为“识别与获取能力—企业并购”、“理解与消化能力—企业合作”、“转化和应用能力—引进专家”;企业外部知识获取能够明显提升企业知识吸收能力,而后者又会影响企业下阶段知识获取模式的选择;选择与企业吸收能力相匹配的外部知识获取模式,可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本文研究结论对于理解中国企业通过外部知识提升自身创新绩效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本文构建了一个中介模型以探讨外部知识获取、社交媒体对企业创新作用机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边界条件。通过对珠三角地区485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外部知识获取对社交媒体和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社交媒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受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调节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重视度低的情况下社交媒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反之则显著;第三,社交媒体在外部知识获取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并且中介作用受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调节,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重视度高的情况下中介效应显著,反之则不显著。本研究结果拓展了对外部知识获取、社交媒体与企业创新间关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注意力基础理论及其基本原理,探讨了内部研发与合作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交互影响及财务松弛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两个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Tobit模型分析,并对企业研发选择的内生性进行检验和控制。结果表明,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替代效应;高的企业财务松弛水平能够对短期财务目标形成缓冲,使管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创新等长期目标,有利于减弱两者的替代性,使其呈现互补协同作用;信息技术在创新方面的应用对创新绩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但会强化两者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以企业技术能力为切入点,通过数理模型研究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的互动模式(替代性和互补性),证明了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是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的互动中所具有的特殊的"门限"作用,即随着技术能力的提高,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之间逐渐呈现出互补性。随后,利用辽宁省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证实了企业技术能力"门限"效应的存在。在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并剔除异常样本点的影响之后,检验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健。此外,发明专利持有量、参与技术合作组织数量、企业规模和利润率等因素对于企业内部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研发的平均投入金额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网络的视角分析了企业研发能力与商业、研发能力与大学、内部资源与商业以及内部资源与大学的联系对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的作用;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及270份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就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网络对创新的交互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企业内部研发能力、非技术性冗余资源以及不同的外部网络联系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财务绩效、创新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要想通过技术并购提升探索式创新绩效,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并购双方的技术之间存在新颖的重组机会;(2)并购企业可以有效整合目标企业的技术。技术匹配特征是影响并购后双方技术重组新颖度和整合难度的关键因素。技术邻近在强调双方技术基础在宽泛的领域中相关的同时又允许它们在细分的技术领域中存在差异,因而可在提升技术重组新颖度的同时降低技术整合难度。基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2013—2017年完成的253起技术并购事件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并购双方的技术邻近特征通过促进并购企业的内部研发网络重构正向影响其并购后的探索式创新绩效;程度中心势负向调节技术邻近与内部研发网络重构之间的关系;网络聚集系数则增强了程度中心势的负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内部研发网络重构的中介效应在国有企业主导的技术并购中不显著;程度中心势和网络聚集系数的调节效应在成熟企业主导的技术并购中更强。与利用式创新的辨析表明:内部研发网络重构是技术并购双方技术邻近影响并购企业探索式创新的独特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