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后新华社发表了述评,正文最后一段是:“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执政周期率。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向历史交出合格的答卷。”文中的“周期率”应该是“周期律”。此后各地报纸纷纷转载,手边几份报纸都用的是“执政周期率”.在网上用google搜索“周期率”竟然有3230条之多。因此实在有必要辨析清楚。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呈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怨焉”的历史周期率。从马克思唯物史观角度对其成因进行解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通过分析认为只有改善民生。实行民主,整合民意,构建和谐社会,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后新华社发表了述评,正文最后一段是:“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执政周期率。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向历史交出合格的答卷。”文中的“周期率”应该是“周期律”。此后各地报纸纷纷转载,手边几份报纸都用的是“执政周期率”,在网上用google搜索“周期率”竟然有3230条之多。因此实在有必要辨析清楚。“执政周期律”的“律”是规律之意,即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事物必然向某种…  相似文献   

4.
重温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 ,至今仍有许多发人深思的教训。如何走出“其兴也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使我们的事业永远兴旺发达 ?从李自成起义的失败中 ,我们有很多教训值得吸取  相似文献   

5.
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同志通过整党整风、率先垂范、制度建设等力求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但他的反腐倡廉思想缺少对党风不正和为政不廉的根源即体制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的认识和反腐倡廉要靠法律制度的治本之策的探究。邓小平同志在汲取了毛泽东同志反腐倡廉思想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反腐倡廉的一系列治本之策,并取得了反腐倡廉实践的一个个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民主监督是制约权力、根除腐败的锐利武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监督有广义狭义之分。本文拟就反腐倡廉中加强和改善民主监督问题作一阐述。一、民主监督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马克思说,所有资产阶级革命都提出“廉价政府”的口号。事实上,不但资产阶级,历史上各个时代的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大都是反对腐败,提倡廉洁的。然而,世界各国各个时代的统治者,包括中国各个朝代,又都没有逃出“其兴也縨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为使官员廉洁,立国之初就设立了…  相似文献   

7.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十分重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毛泽东同志通过整党整风、民主治腐和率先垂范力求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但他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缺少对党风不正和为政不廉的根源即体制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的认识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靠法律制度的治本之策的探究。邓小平同志针对党风不正和为政不廉的体制根源,创造性地提出了必须依靠法律制度的治本之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成果。江泽民同志在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同时,形成了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思想、新体系、新纲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请回答:1.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A. 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第一部宪法 C.美国宪法      D.苏联第一部宪法2. 简述我国历史上宪法政治发展的基本过程。3. 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时提出:“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政权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红楼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其中的《好了歌》其哲学内涵更是古井般的广袤深蕴。“好就是了,了就是好,没有好便没有了,没有了便没有好。”不正是从兴到亡,亡而再兴,兴兴亡亡,周而复始的历史周期率的一种诠释吗?早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国人已不局限于对事物的直接认识而是努力研究其中内在的本质的规律,已经从兴盛和衰亡的表象看到它内在交替循环的运动轨迹,作为道家元典文化的《道德经》中“物壮则老”的说法就是很好的例证。根壮则叶茂,中国人对这个规律的认识似乎比西方民族深刻的多,广泛得多,因而提出了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穷不过三辈,富不过三辈”等诸多哲思。  相似文献   

10.
[原文] 崔武子①见棠姜而美之,遂取②之.庄公通焉.崔子弑③之. 晏子④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⑤,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⑥,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⑦也,舍⑧之得民.”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删节)  相似文献   

11.
一、从黄炎培、毛泽东“窑洞对”说起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2100多年间,许多王朝此亡彼兴,此兴彼亡,就像走马灯一样转换。总的印象是,王朝的兴亡似乎有一个循环的周期,这种历史的循环论早在西汉就出现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三王(夏商周)之道若循环。”其根据就是战国以来阴阳家传下来的所谓“五德终始说”。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窑洞里与毛泽东谈话时(毛泽东、黄炎培的这番谈话,人称“窑洞对”)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  相似文献   

12.
〔原文〕崔武子1见棠姜而美之,遂取2之。庄公通焉。崔子弑3之。晏子4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5,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相似文献   

13.
行政权力一旦失去监督 ,便容易滋生各种腐败现象。 1 94 5年 ,黄炎培到延安访问时 ,向毛泽东提出中共能否跳出“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的周期性规律的支配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 ,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 ,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才不会政亡人息。”这充分说明了只有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在我国 ,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在国家机构中比重最大 ,人数最多 ,涉及面最广 ,与群众切身利益最为密切 ,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国前夕,一位资深民主人士与毛泽东同志交谈时讲道,无论是一个政党或一个团体,如果不强化自律,接受监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其实,一个人又何偿不是如此呢!再有本事的人,如果不自律、慎  相似文献   

15.
陵邑制度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本弱末的重要措施,对于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陵邑始置于秦。《后汉书·东平宪王传》云:“园邑之兴,始自强秦。”汉新丰县,秦曰骊邑,或作“丽邑”、“郦邑”,置于秦王政十六年(公元231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徙三万家于丽邑。”①骊邑当即秦始皇骊山之秦邑。秦亡汉兴,改骊邑为新丰县,仅为秦始皇骊山置守冢二十家,“今视其冢,复亡于它事。”②西汉高、惠、文、景、武、昭、宣七帝皆于陵旁置邑,此外,太上皇、皇太后、皇后及诸侯王等人也可置邑。元…  相似文献   

16.
隋朝素以“国计之富”艳称于中国历史,实际上隋的富庶,在某种程度上被夸大了,并不尽属实。隋代速亡,原因何在?或以为就在于其“国计之富”,也不符合史实,隋短祚而亡,原因主要在其内部离心因素过多。  相似文献   

17.
(7)指出汪笺、彭校中因不明一些虚词的较为特殊的用法而出现的释义不确的问题。现举“遂于死也”条:《思贤》:“是故病家之厨,非无嘉馔也,乃其人弗之能食,故遂于死也。乱国之官,非无贤人也,其君弗之能任,故遂于亡也。”(76页)汪笺:两“于”字《治要》无。按定四年《左传》云:“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荀子·正论篇》云:“国虽不安,不至于废易遂亡谓之君。”《说苑·建本篇》云:“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齐策》:“苏秦曰:‘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三,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皆“遂亡”连文之证。彭校:…  相似文献   

18.
一、单项选择肠(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鄙”字用本义的句子是(). ①肉食者哪,未能远谋。②大叔命西鄙北娜贰于己。⑧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④我皆有礼,夫犹哪我。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表“稍微”意思的是() ①其后秦稍蚕食魏.②年齿渐长。③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④以其耕作也赏之,而少其家业也。 3.“亡”字用本义的句子是().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莱亡.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③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④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4.下列各组词中,在上古汉语中全…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处于明亡清兴的易代之际,作为一名充满爱国热忱的志士,其词多写“黍离之悲”。他“怆怀故国”、坚决抗清、不仕清朝的“黍离”情怀,缘于他深受“尊王攘夷”的儒家思想影响、具有“扶长中夏”的理想,以及家庭世被明恩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从公元502年梁武帝萧衍登基,到公元557年梁警帝萧方智把皇位禅让给陈霸先,梁朝执政仅55年,四世而斩。梁朝为什么没有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怪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