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习惯于把新闻称为“宣传工具”、“宣传手段”,至今也常常把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叫作“新闻宣传”。改革开放以后,引进了传播学,开始把新闻视为“大众传播媒介”,又常常冠以新的称谓:“新闻传播”。宣传和传播不是同一概念,新闻宣传侧重于主体对客体的教育灌输作用,新闻传播则侧重于主体对客体的告知交流作用。那么,新闻到底是“宣传工具”还是“传播媒介”?新闻的主要功能究竟是“宣传群众”还是“传播信息”?新闻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还是“大众传播工作”?对于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来,发现不少地市报用大幅大幅的版块来宣传某些企业现在如何光彩将来又要如何灿烂的“新闻”。有时用近整版的篇幅来宣传某些企业领导从“白手起家”到“腰缠万贯”的曲折经历。而采写此类“新闻”的作者大多是些“新面孔”,于是向“知情人”打听,方知“是广告部的人写的”,继续再问,又告“这是广告搭配品”。某些新闻单位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制订了一系列“新闻”与“广告”之间的“优惠措施”。笔者也常常收到许多外地报刊社寄来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一种宣传,宣传不完全等于新闻。然而好的新闻,应讲究宣传艺术,不要被人误认为是一种“宣传”。这里的“宣传”,就是指“宣传味”,是指我们某些新闻,说教味重、做作、人为地向人家灌输等意。此词虽然常常出自外界对我某些新闻的攻击与评论,但有时确实道出一些问题的真谛。比如,这次台湾影星林青霞与上海著名导演谢晋合作拍片之事,报上大张旗鼓地加以报道。特别是后来林  相似文献   

4.
(一) “新闻回避”在新闻理论研究中很少提到,或隐或现,浮光掠影。但在新闻实践中常常是不能“回避”的“问题”。随便列举一些现象,都能说明这个问题: “明天下午听传达,明码电报,传达中央关于当前宣传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编辑部经常召开这样传达范围各异的会议。这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般都是对当前哪些应该重点宣传,哪些应该突出宣传,哪些不宜宣传的内容作出明文规定,给大家一  相似文献   

5.
寻找新闻与宣传价值的契合点 与生活类、都市类纸质媒介的不同,党报要讲政治,这让党报常常只顾“讲道理”,其内容宣传价值有余,而新闻价值欠缺,而理想的党报新闻需要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这当中的契合点越大,“新闻纸”的含命量就越高。分析党报“讲政治”的内容,不难发现,“关注民生”不仅是党和政府工作的起点与归宿,同时也是广大老百姓期待的。因而关注民生的议题具有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宣传味太重”,读者常常对新闻报道有这样的微词。有人认为,新闻不应该是宣传,应该是传播。传播怎么不是宣传呢?哪里的所闻不是宣传呢?但是那种宣传味太重,效果确实不好,应该改掉的是那股宣传味,而不是把新闻改得不是宣传。有人又说,既然是宣传,就一定会有宣  相似文献   

7.
“含金量”这个词,近年来在新闻界使用频率比较高。认为某一件新闻作品很好或者能够创优获奖时.就常常说“含金量”比较高。那么,“含金量”到底是指什么?都“含”哪些“量”?笔者试从消息这个新闻的主体切入,作些探讨。所谓消息的“含金量”,是指这条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大小或高低。这是从内涵上来讲的。一般来说,具有“新闻”和“宣传”双重价值的消息,其“含金量”比较高;反之,则比较低。而从外延上来讲,消息的“含金量”,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闻合且”(这里的“新闻”特指新的信息)。一条消…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和联系往往成为人们深层意识中的一个“盲点”,不仅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及其内在要求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常常受到来自行政方面和各种社会利益团体的干扰;而且宣传本身的规律性和艺术性也同样由于经常被忽略而得不到积极的改进和发展。许多人习惯于将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的传统观念,简单化地将新闻报道视为  相似文献   

9.
“新闻回避”在新闻理论研究中很少提到,或隐或现,浮光掠影。但在新闻实践中常常是不能“回避”的“回避”。随便列举一些现象,都能说明这个问题: “明天下午听传达,传达中央关于当前宣传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编辑部经常会召开这样传达范围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同行们常常议论如何改革会议报道。看来,这当中也应包括改进会议消息标题制作的问题。会议消息同其他许多新闻一样,其作用是向读者提供信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改革会议报道,要改变“为会报会”、“就会报会”的状况,做到有新闻则报,无新闻则不报;如果需要报道,就一定要写出“新闻”——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同样,制作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11.
6月26日,笔者在经济日报社就新闻学术界的许多热点问题采访艾丰。访谈中,艾丰对探讨、分析当下的“新闻策划”热尤其有兴趣,提出了一些新鲜、独到的见解。 一、新闻策划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 艾丰认为,新闻策划实质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所谓“宣传性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情况下,由于宣传和传播的影响和干扰而产生的或者是为满足某种宣传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类现象”。 访谈中,艾丰强调;“我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叫《论宣传性现象》。我认为,宣传性现象就是策划产生的。我那时候没用这个词,但我…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讲究快和新,“马后炮”过了时辰,岂不等于“瞎火”?其实不然,记者、通讯员常常会遇到“马后炮”新闻,而且又要不得不去写它。一些份量较重的新闻,通讯员写过见了报,因宣传效果不理想,还得重来。对这类新闻,我们的体会是,等待时机,巧取角度,精心采写,“马后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的报纸上,常常出现一些一般化的标题,不注意突出新闻中最有特点的事实,只喜欢用万能的老话、套话来造“声势”,使很有“新”味的新闻淹没在这种标题里,大大影响了宣传效果。这里试举一例: 长江日报7月6日,第一版刊登了一条消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与宣传     
在近年来的新闻改革中,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是议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比如有的同志给宣传意识四个字加上一个引号,并且列举了它的一些特点;政治性第一,事实是第二性的;宣传就是灌输,人民是宣传教育的对象;唯上不唯实,不发表不同的意见,习惯“一点论”和直线思维;只求“安全”,不问效果。他认为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而宣传是宣传者的主观意志。新闻与宣传是两码事,宣传的模式不宜用于新闻,  相似文献   

15.
很多新闻从业人员有这样的体会,主题报道远没有事件性报道来得好看,做主题性报道常常是“背着石头上山”,吃力不讨好。因此,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重大的主题用电视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述出来,让观众爱看,又潜移默化地达到宣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围绕“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摄影宣传,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闻写作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有人称它为新闻写作的规律.新闻的宣传作用同新闻写作的这一特点是一致的。“事实胜于雄辩”,只有用最有说服力的事实写出的新闻,才能有力地影响读者,起到真正的宣传作用.现在有些新闻,从写作角度讲,一个很大毛病就是不善于用事实说话,议论多,事实少,不是概念加例子,就是“事不够,空话凑”.对这样的新闻,读者不仅不愿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自然也削弱了宣传效果. 新华社记者解国记、刘云莱采写的关于中牟县落实“三挂钩”政策情况的报道(见附文),好就好在突出了新闻写作这一特点,生动具体,说服力强.  相似文献   

18.
赵斯江 《军事记者》2002,(11):54-55
美国新闻学者亨利·鲁斯曾把求新与求深的报道称之为“快新闻”和“慢新闻”。顾名思义,所谓“快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迅速快捷的报道出去,而“慢新闻”则是对新闻事件做深入的调查,从中预测它的发展趋势,搞好追踪和深度报道。我们在报道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慢新闻”这类素材,充分利用好新闻资源,选择宣传时机十分重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我抓“慢新闻”的体会是,没到收获的季节千万莫忙着扬镰收割。在共和国的版图上,找到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也就找到了阿拉善。驻守在这“生命禁区”的一代代边防军人,为了祖国和人…  相似文献   

19.
在商业性大众化传媒出现后,新闻从业者自然以“不从事宣传”标榜,表示同“宣传”划清界线,而用“传播”这种说法代之,坚持以新闻为本,独立报道。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闻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开发社会主义新闻生产力,使新闻舆论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兴福除祸。当前,新闻改革要防止的偏差是,用企业家的行为代替“政治家办报”的标准,以一般的商品原则代替宣传原则,只重视炒热点,不重视提高宣传艺术水平,弱化了导向功能。要提高正面宣传的艺术水平,强化导向效能;要在典型宣传中使人们与高尚的灵魂对话,扩大典型经验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