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前言 1.1 毛泽东著作是现代汉语的典范作品。毛泽东著作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比喻。全面地考察毛泽东著作中比喻的运用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现代汉语中比喻的基本面貌。 1.2 对于比喻,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拟从结构的角度对毛泽东著作(《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中的比喻作一系统的描写,也可以说是以毛择东著作为语料,对现代  相似文献   

2.
比喻最常见,但它又常常与其它修辞方式相混淆。以下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一、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比喻的“喻”是“说明”的意思,比喻着眼于“相似”,大多属于对喻体作静态的说明或描写,突出本体“像什么”。比拟的“拟”是“仿照”的意思,也就是直接把本体当作拟体来描写,大多是动作神情的描写,突出“做什么”。在句中,各种方式的比喻的喻体名称都是出现的,而比拟的拟体名称却是不出现的。例如(拟体动态用“———”标示):(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相似文献   

3.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比方。一般是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去描写或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用来打比方的两个事物,必须有某些相似的地方,这样才能运用比喻。一个比喻句是由三部分组成,即被比喻的事物(本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喻体)和比喻词,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的《围城》运用了大量的“讽刺的比喻”(或称为“讽刺性比喻”)。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贬低性”、“双向性”等特征,其中多与女性有关。《围城》中的比喻和讽刺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典范,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在女性观上的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5.
比喻说理是指用一个或几个与论点或论证过程有某些相似的别一类事物作比方,阐明论点的意义,或使论证过程形象化的一种说理方法。在严密的逻辑说理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说理,能使语言曲折多变、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助于加强论证。比喻说理在议论文中的运用,一般由“本体句”(用“B”代替)、“喻体句”(用“Y”代替)、“联结句”(用“L”代替)和“作结句”(用“Z ”代替)组成,根据各项在运用时出现的位置和是否出现,比喻说理可分为全式、简式和复杂式三种。现就中学语言教材中的例子对比喻说理的几种模式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节选《林黛玉进贾府》中有一段描写贾宝玉外貌的话 :“面若中秋之月 ,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 ,眉如墨画。面如桃瓣 ,目若秋波。”你知道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当然是比喻 ,而且是明喻 ,既有本体和喻体 ,还有比喻词。是的 ,明喻往往拿喻体的本质特征来比喻本体 ,那么在这段描写中 ,作者是拿喻体什么样的特征来比喻本体的呢 ?能不能将这种本质特征用一个字来概括 ?有的同学曾尝试着概括它们的特征 ,并把它加在句子的后边。有将“中秋之月”概括为“圆”或“亮”的 ,有将“春晓之花”概括为“鲜”或“艳”的 ,有说“刀裁”“…  相似文献   

7.
比喻与比拟都是很常见而且很重要的修辞手法。毛泽尔同志说过:“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这里所谓“比”,即我们现在听说的比喻与比拟那种修辞手法。主席是谈诗,故说诗不能不用比兴。事实上比喻与比拟是形象思维的核心,运用形象思维的地方大都是离不开它们的。正因为如此,对比喻与比拟进行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8.
走出“困惑”的出路何在乐鸣赵泽福同志在1993年第4期《语文学习》上发表《类比论证与比喻论证的困惑》(以下简称赵文),认为“类比论证说和比喻论证说在困扰看我们”,建议“凡属运用比喻进行议论说理的,作为论证方法一律并入类比论证,取消比喻论证的提法”。这...  相似文献   

9.
比喻,在描写景物的课文中常常出现,它让那些美妙的景象变得形象生动、呼之欲出。课文《五彩池》(见人教版教材)对池底石笋形状的描写便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原来池里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境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石笋的形状可谓多姿多彩,有起伏的,有矗立的,也有成簇的。这些形象原本是朦胧的,但在这里,由于作者把它们比喻成“起伏的丘陵”“矗立的宝塔”“成簇的珊瑚”,从而将它们朦胧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同学们在描写景物时,如果也能恰当地运用比喻,也会让景物更醒目、更形象。下面请看学生写…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在优美散文《荷塘月色》的写景中运用了许多比喻,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淡淡月色中荷塘上许多美丽的景物,又营造了浓郁的诗的意境,无不把读者的思绪带入了一个理想的、美的“另一世界”里。辨析比喻在《荷塘月色》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可以得出两点认识,一是运用比喻能够使景物描写更加形象生动,二是运用比喻能够营造出浓郁的诗的意境。发现并掌握比喻的这些规律,将有助于更好地欣赏作品和理解作者。  相似文献   

11.
《五彩池》(第七册)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景象”。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对五彩池的数量、形状、颜色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  相似文献   

12.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运用这种修辞格,能塑造人物形象,刻划人物性格;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能把抽象的事物说得具体明白;还能把各种景物描写得绘声绘色,从而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热烈的向往。比喻句有三个要素,这就是被比喻的事物(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喻体),以及联系这两个事物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比喻词)。根据这三者的关系,划分比喻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而根据比喻的作用,分析比喻句所包含的内容,比喻句又可以分为喻人、喻事、喻物、喻景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彭晔 《语文知识》2001,(8):37-39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看戏》一文课后练习五第3小题如下: 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观众像着了魔了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说说“像触了电似的”“像着了魔一样”这两个比喻的异同。对于上述题目,我们认为“这两个比喻”的提法有些不妥。因为“像触了电似的”“像着了魔一样”并不能算作比喻。我们都知道,比喻是用乙事物来说明描写甲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比喻可分多类,其中单明喻就有多种形式,常用格式有“(好)像……一样”“(好)像……似的”“仿佛……一样”“跟……一样”“同……一样”等。但是,这并不是说以上格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例子很多: ①这孩子像我碰到的千百个孩子一样:工地里出生,工地里成长。  相似文献   

14.
(1)他馋得像猫! (2)他馋得像检查团! 句(1)用了比喻,这是确定无疑的。句(2)是不是也用了比喻呢?从表面的形式看,句(2)与句(1)一样,都具备明喻的表现形式:甲像乙,“甲”是本体,“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所以,似乎可以回答说:也用了比喻。其实不然,这样的回答是错误的。句(2)不是比喻句,人们知道,构成比喻的条件,除了被比喻物与比喻物必须在某一点上极其相似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要求,就是“被比喻物和比喻物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见胡裕树等主编《汉语语法修辞词典》)。这也就是人们平常说的构成比喻的两个事物必须在整体上彼此截然不同,不是同类事物。如果两个事物属类上没有本质的区别,那么即使它们靠了“像”这样的比喻词(当然实际上不能称之谓比喻词的)得以联系起来,整个句子也不能算是比喻句。  相似文献   

15.
刘春 《现代语文》2011,(2):60-61
《明湖居听书》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必读课文,本文节选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课文记叙了老残游历济南时听大鼓书的情景,重点描绘了女艺人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艺和艺惊四座的表演效果。为了描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者运用了烘托映衬、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果。尤其是文中运用“比喻”手法对人物和演唱的描绘,特别是通过整段的多种不同的“比喻”来描摹声音,使音乐形象更加丰富,描写得精彩传神、新颖独到。  相似文献   

16.
博喻,也称“联贯比”,就是多种比喻的综合运用,以此来表现被描写对象,增加其形象性,也增加欣赏者审美感受的曲折性与丰富性的一种比喻。博喻自古以来就是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17.
参考答案     
《教学随笔》2016,(1):53-53
1.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历经沧桑的荣伯就如同麦子一样扎根于土地之上,与麦子、土地融为一体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荣伯的深深敬意。
  2.①作者连用“拈”“放”“嚼”三个动词,以细节描写突出荣伯细微却又自然的动作(动作描写),表现了荣伯对于麦子丰收的不动声色的满足和喜悦;②接下来作者移情于“天”,借“天”说人,表现荣伯的幸福是巨大的、深沉的,在此基础上,将荣伯的“眼睛”比做“幸福的陷阱”,说明荣伯愿意深陷其中,心甘情愿地付出。  相似文献   

18.
教材版本 人教版四下第六单元 设计理念 《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课文运用拟人、比喻等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四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本设计遵循“得意、得言、得法”的理念,以“自读积累”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常常发现有人把本体、喻体、比喻词误认为是比喻的三要素。最近在阅览室随便翻翻,又看到一篇题为《打个比方就知道》的文章(《小学生阅读报》1994年1月15日第5版,吉林出版,作者:陆桂林)。作者说:“比喻由三个部分组成,通常又称比喻三要素,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喻词,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著名语言学家张涤华、胡裕树等主编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在“比喻”词条中说:“被比事物、比喻事物和相似点是比喻的三个基本要素。”(见该词典第14页)可见,比喻的第三个要素是“相似点”,而不是“比喻词”。  相似文献   

20.
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所描写的事物或所说明的道理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学习分析比喻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能力,从而加深理解;在说写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使表达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