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问: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喂奶量应该如何增加?答: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第1个月内,每次喂奶90~120毫升就足够了。以后每过一个月每次喂奶增加30毫升,也就是第2个月时每次喂奶120~150毫升,第3个月时增加到每次喂奶150~180毫升。宝宝4个月大时,他每天的吃奶量将达到900毫升,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2.
生长监测是儿童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所谓生长监测,就是对小儿生长发育进行动态观察和了解。进行生长监测,主要是定期称孩子的体重。即在孩子出生时称一次体重,如在医院分娩,小儿出生后医生会立即称体重,母亲应牢牢记住。以后在6个月内的小儿要每2个月称重一次,6—18个月内的每3个月称重一次,18个月以后每半年称重一次。称体重注意事项:(1)必须按要求连续测量,不可间断。  相似文献   

3.
考试怯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任何有考试的场合都可能出现。怯场是一种短暂性心理失常现象,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心理过度紧张所致。表现为原来已经熟记的材料、熟练的动作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头晕(俗称晕场)、目眩、心悸、恶心等症状,造成考试失利。考试怯场这一现象发生的原  相似文献   

4.
西宁话中的“再”是个非常复杂的词。它往往出现在下面的语境中。 1.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的重复与继续。 如:还没吃饱,再吃上点儿。(还没有吃饱,再吃点儿。) 2.表动作的不重复或不继续。 如:书将念了一年着,再没念哪。(只念了一年书,没再念。) 3.表动作的未然性,此动作将在某一时间出现。  相似文献   

5.
考试怯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任何有考试的场合都可能出现,在中小学生中更多些。怯场是一种短暂性心理失常现象,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情绪过度紧张所致。表现为原来已经熟记的材料、熟练的动作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头晕(俗称晕场)、目眩、心悸、恶心症状等,结果造成考试失利。  相似文献   

6.
不少小儿会出现口唇疤疹、口腔溃疡,造成小儿疼痛、发热,这种疾病叫疱疹性口腔炎,应当引起重视。疱疹性口腔炎多发生于6岁以下的幼儿,尤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更易罹患,这是因为婴儿在出生半年内可由母体获得抗体,以后逐渐减少,2岁以后幼儿才能产生自  相似文献   

7.
Q:我孩子眼睛斜视,需要治疗吗?A:一般是不需要的,因为宝宝出生后4-5个月时,他的眼部肌肉就长结实了,此症即可痊愈。但如果6个月以后仍无改变,就要请眼科医生诊治了。Q:1个多月的男孩,喝的牛奶已超过标准量,看样子还像没吃饱似的,这样下去,有可能导致肥胖症或消化不良吗?A:近来,牛奶浓度较以前稀了(蛋白质的含量也减少了,无机物成分也接近人奶),但是否可以过量饮用的问题,学者们的意见不太一致,可观察一下吃奶后婴儿的状况加以适当调整。即使喝多了奶而引起腹泻也不要紧张,因为多喝了奶婴儿会吐出来,并会在以后逐步按自己的饭量控制,喝饱了就不想继续喝了。因此,可先按标准量喂奶,如不到3小时婴儿又想吃奶,让婴儿喝到他满足的量即可。不过有不明处仍要请教医生。  相似文献   

8.
超超满月了,我们带他去儿保站检查身体。在儿保站,一个小朋友高兴地拿着红气球左右摇晃地逗引着超超,超超来回盯着红气球,视角大约九十度。这是超超有生以来第一次出现既明显又准确的九十度追物反应! 婴儿的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一定的智力因素,是他智力发展的一个新信号。超超在一个月时,动作变化大部分在脸部,时而蹙眉噘嘴,时而动鼻掀唇,高兴时还频作媚眼。当然,他还没有控制脸部肌肉的能力,这一切纯属无意识。两个多月时,脸部怪样明显减少,而手的动作则有了明显变化,虽然仍是用手掌而不是用手指去触物,他的小手不再是随意乱抓乱动了,而是抓住一样东西(小手帕或小纱巾)紧紧地攥在手中,并盲目地起劲地摇晃起来。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孩子总是一个劲地将手指往自己嘴巴里伸,成人刚把他的手拿开,过不了一会儿,他又会津津有味地吮吸起手指来。对这种现象,家长和教师免不了要指责,或加以禁止。他们的理由无非就是手脏不卫生。然而,从教育心理的角度来看,成人指责或禁止幼儿吸吮手指是不利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首先,吸吮手指是幼儿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对幼儿的协调动作、抓握动作和智力等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人的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是在大脑皮层的直接参与和控制下发展起来的。刚出生的孩子,由于大脑皮层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育,思维是单一的,大脑还不能随意指挥自己的手  相似文献   

10.
<正>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小学生在课堂发言时常出现结结巴巴、啰嗦反复、语无伦次、有头无尾、有尾无头等毛病。部分学生说话时还不时出现抠手、摸耳、吐舌等不雅动作。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在说话时尽量做到大方得体、从容自若、言谈举止合乎规范呢?一、小学生说话不规范的原因一般来说,造成小学生出现上述说话不规范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方面一是有心理障碍。课堂上怕自己口中所述不能为他人所肯定,  相似文献   

11.
玩具是孩子的天使,玩具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促进孩子的发展。但只有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玩具,才能充分发挥玩具的娱乐价值和教育价值,使玩具成为孩子发展的好伙伴。0个月~6个月提供丰富视听刺激的玩具0个月~6个月的宝宝主要靠视觉和听觉来认识周围世界。满月以后,宝宝的眼睛变得越发灵活,能盯着进入眼帘的玩具并使视线随着玩具移动,而且会主动寻找视听目标。大约3个月~4个月时,出现无意识的抓握动作;4个月~5个月以后,动作有了简单的目标方向,能够抓住看见的东西。但是,这一阶段宝宝的感觉机能尚未成熟,教育的任务主要是促进宝宝感知觉的…  相似文献   

12.
zuixf@sina.com问:我的孩子5个半月大,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开始长牙的缘故,他经常表现出想吐又吐不出来的样子。请问,孩子干呕是肠胃问题,还是和长牙有关如何缓解和治疗石军大夫答:在长牙时,孩子会出现短时的睡眠不安、爱吵闹、流口水、喜欢咬硬物或手指等现象。而导致孩子干呕的因素则包括:⒈喂养不当,如喂奶间隔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或考试中有些学生对乐曲没有真正理解,具体表现在不能正确把握乐曲的风格、把握不准对乐曲的速度及强弱等基本要求、演奏技术不能充分运用、心理紧张造成技术动作变形等方面.出现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学生的音乐素养较差,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物理练习中的“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是指在技能形成过程的练习中期,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所谓的“高原期”.这时,曲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些下降.但是在高原期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学生作物理练习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做物理练习中的“高原现象”.二、为什么会产生物理练习中的“高原现象”物理练习中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旧的动作结构和完成动作用的方法必须改变,而新的动作结构和完成动作的新方法尚未建立.具体表现为学生还没有掌握…  相似文献   

15.
早教在线     
俯卧抬头早锻炼 俯卧抬头是0-6个月婴儿重要的动作训练内容,从婴 儿满月后即应该开始训练。开始时30秒,以后可逐渐延长 时间。一般,婴儿3个月左右可抬头至45度,5个月左右可 达90度,并能支撑前半身,挺起胸部。这样能促使宝宝用 手支撑上身,增加接受周围刺激的机会,同时也为以后学 习翻身、爬行动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顾子玲 《教书育人》2000,(17):40-40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其知觉最初还带有随意性,就是说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知觉,对感知的对象分化水平很低。因此,在学习以后文字再现时往往容易出现错别字,究其错误规律,大体有这么几种。 1、知觉的分化水平低,容易导致形体、音同和音近的错误 汉字由于本身笔画繁多,结构复杂,而构字的笔画有限,仅有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等数种,加上其各自变形的笔画,大概不过20多种,这就使得许多字在形体上相近,使学生在文字再现时出现同形代的现象。另一方面,汉语音节有限,许多字音相同或相近,也会使学生出现同音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张晴 《早期教育》2005,(11):28-28
6岁的果果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还不能融入集体生活,不会自己吃饭、穿衣、不会剥香蕉皮、不会啃鸡腿,动作协调性也不好:不会折纸、不会捏油泥,不会跳绳……经过半个月的观察、访谈,笔发现果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适应困难和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18.
在门诊中常有家长带小儿就诊时反映,幼儿有两颊泛红、屏气、两眼凝视无神、两腿伸直或交叉、出汗和骚动现象,多在入睡前或刚醒时发生。大小孩或在家长怀中,或两腿跨在某种物体上,或在床角、桌角、墙角等处摩擦外阴。家长非常烦恼,不明白其中原因。其实,这现象属于小儿的紧张性行为,医学上称为习惯性擦腿动作,国外称为Mast-  相似文献   

19.
咨询台     
70.小儿应什么时候出牙?出牙顺序如何? 健康的小儿多在6~7个月时出牙,早在4个月晚到12个月出牙的也属正常。假如婴儿在10个月时仍未出牙,可去医院检查一下有无佝偻病,或牙龈板过厚。孩子出牙数可由月龄减去4或6算出。 小儿乳牙共20颗,一般在2岁~2岁半出齐。乳牙萌出顺序:一般先出下门牙2颗,随后出上门牙4颗,约周岁时再出下侧门牙2颗,12~16个月出第一对乳磨牙,1岁半出尖牙,2~2岁半出第二对乳磨牙。  相似文献   

20.
有的婴儿终日流涎不止,是病态还是生理现象?这需要区别对待。小儿流涎,既有生理性流涎,也有病理性流涎。生理性流涎是暂时现象,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可不治自愈。婴儿刚出生时,只吃奶,唾液腺功用不大,唾液分泌少。5个月以后,唾液腺功能增强,唾液分泌明显增加,而婴儿口腔较浅、舌大、舌系带相对较短,不能及时咽下过多的唾液,所以不断外溢,导致流涎。但是,也有的婴儿流涎是病理性的。比如:患口腔炎、舌炎或牙龈炎。口腔粘膜充血发红、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