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一种科学认识论,耗散结构对物质形态及其运动规律的论证,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适合文艺形态及其发展演变,而且启发我们摆脱作家——作品的传统批评模式,从文艺的自身运动规律和多方位联结去发掘其内在本质及社会效应。因此,本文试从耗散结构的量变质变和协同联结理论角度,观察欧美文学从古典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再到现代主义各时期人物形象的发展演变情况:并结合接受美学理论,进行简要的归纳和说明。  相似文献   

2.
耗散结构理论是指用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方法,研究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机理和规律的理论。详细介绍了耗散结构理论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现有师生关系忽视本身所具有的耗散结构特性,表现出种种弊端。建构合理的师生关系必须走出封闭,实现交流;建构师生间的非线性的多元关系;把握学生成长的临界点,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我国大学变革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探析了我国大学变革中的成就、教训及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开放引进负熵、营造非平衡态、构建非线性相互作用、控制和利用随机涨落,是我国大学由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的机制,即大学系统内各要素在管理过程中保持相互联系、相互竞争、协调耦合、分工合作的一种开放的、良性互动的、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这种机制不仅是大学变革必备的条件和动力,也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世娟 《教学研究》2007,(4):312-314
现有师生关系忽视本身所具有的耗散结构特性,表现出种种弊端.建构合理的师生关系必须走出封闭,实现交流;建构师生间的非线性的多元关系;把握学生成长的临界点,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7.
"畅销书"(Bestseller)现象已经成为当代图书市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畅销"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图书销路好,读者数量多,本文试图从畅销书的市场化倾向,畅销书的创作现状和大众阅读这三个方面分析这种文化现象,并且进一步探索"畅销书"所带来的文学观的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英雄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书写对象,《三体》塑造了一群与众不同的英雄形象——冷酷的英雄。不同的时代,英雄主义在文学中必然呈现独异的色彩。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英雄主义大致经历了文化启蒙的个性英雄主义、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高度理想化的"扁平"英雄主义、充满反思性和悲怆感的英雄主义以及"反英雄化"、"祛英雄化"的演进过程。只有将《三体》置于近百年中国文学英雄叙事的衍变中,才能对其英雄主义的特质以及艺术价值做出更切实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诗、文、小说三界都爆发了革命,古典文学所崇尚的圆熟简练、静穆悠远等文风迅速为一种激越亢奋、铺张扬厉的文风所取代。这是时代冲击下人的心性结构改变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在清末影响巨大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可作为考察这种变化的原点。曾可作为传统主静和希圣希贤文化的末代绝响,而李则代表着一种与道德脱离的功利主义政治文化的先兆,曾、李之别从深层而言,代表的是价值观念的位移和人生境界的改变。士人知识阶层心态的转变、体验结构的变化,与近代文学、文化的转型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西方现代性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以及李欧梵、王德威、夏志清等海外汉学研究的引入,国内学者在西方文论的影响下,找到了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的关键词——“现代性”,并由此进入了文学和文论批评领域,全面诠释和解读中国百年文学,于是,文学的现代性研究逐渐成为显学,似乎学界中人言必称希腊,不管正确的、错误的、适用的、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中国在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本国社会变革方面,走着艰难曲折的道路。邓小平所倡导的由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他所追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倡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供了历史前提。中共“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建立能源节约型社会,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更是为科学技术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找到了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加速期我国城市居民的工作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运用调查数据着重分析和解释了在现代化、市场化、社会制度三重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城市居民工作转换所出现的几种变化:改革以来,人们的择业动机从服从行政安排、政治信仰转向了对自身工作兴趣和发展机会的关心;工作获得方式也由统包统分转向了自由择业。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角度考察了中国近代史的衍变与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与细化,研究方法的不断演新.本文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关系等方面对此作了系统的回顾与评述.  相似文献   

14.
从转型期单位制的变化看我国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改革使单位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位是原有社会组织结构的一个缩影。单位制结构影响着社会组织结构,其变化使社会组织结构也发生重大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制度变迁并不总是一种合意的变迁,实际上是存在着一个"中性"与"非中性"的变迁问题.制度变迁"非中性"是指:同一制度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在同一制度下不同的团体所获得的收益往往是不同的,而那些既得利益者会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维护其利益.因此,我国的改革就是要构建一种制度化秩序,用制度来确保社会权利的大体均衡和社会资源分配的相对公平,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推进农业转型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对农业的耗散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农业转型必然要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这就是支出转型成本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业转型成本体系。并对转型成本的测度方法进行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本从马克思关于科技劳动的基本观点出发,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型劳动的重要性;进一步阐述了重视科技劳动作用,推进科技创新对于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建设先进化以及加强素质教育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的嬗变,引发了审美世界中人们文学艺术观念上的多元裂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改变历史时代的开端。审美观念的裂变之一,就是审美日常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审美日常化已成为一种改变文学面貌的重要力量。文学成为一种消费者实现自己价值的载体,其突出表现是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社会利益结构变迁从根本上是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相伴而生的,主要特点是: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利益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利益矛盾的多样化。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利益结构日益多元化、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提高等,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社会的整体稳定。但另一方面,我国的利益结构变迁也对经济、政治、文化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对我国的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为了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我们应该从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再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