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娇逸"小考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是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里的句子,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2007年)将句中"娇逸"一词注解为"娇美文雅",这是颇不妥当的.按照教材的注释,"娇"应讲为"娇美","逸"则应释为"文雅".这个注解之所以不妥,就在于它未能从整个"娇逸"一词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最终对两字做出了不同的意义训释.实际上,"娇逸"是一个同义复词,而且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徐强 《科教文汇》2008,(20):236-236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是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里的句子,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2007年)将句中“娇逸”一词注解为“娇美文雅”,这是颇不妥当的。按照教材的注释,“娇”应讲为“娇美”,“逸”则应释为“文雅”。这个注解之所以不妥,就在于它未能从整个“娇逸”一词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最终对两字做出了不同的意义训释。实际上。“娇逸”是一个同义复词,而且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训诂两则     
徐晓琳 《科教文汇》2009,(34):257-257
《战国策·楚策》“与淮北之地也”一句,吴师道的注解为“‘此句上有脱文。’《新序》作‘乃封庄辛为陵君,而用其计焉,与举淮北之地。'”《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通行大学语文教材中对其释义却不相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中都选用了《逍遥游》这篇文章,但对“天阏”一词的释义存在偏差。本文运用训诂学相关方法,对以上两处存在争议的词义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4.
《庄子》与《老子》均为道家经典,历代注解汗牛充栋。但均胶着字形,忽略字音而不辨《庄子》核心思想"逍遥游"本义。更因袭旧说,不解老庄著书背后所透露的微妙之"道"。笔者试图通过"声训法",训解庄子所言"逍遥"与"游"皆为"道"的音义相近词,源出《老子》"无为"。  相似文献   

5.
正自蒸汽机发明以来,很多人喜欢用工业革命一词来回顾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也用来预测从现在到未来一段时间处于"第几次工业革命"。回顾尚且无定论,预测就更是众说纷纭。第三次工业革命?2012—2013年,"第三次工业革命"一词在国内掀起过一阵热潮。美国未来学者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在国内翻译出版。保罗·麦基在自己主编的  相似文献   

6.
彭广胥 《知识窗》2012,(9X):22-22
<正>读、写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但是也会出现一些混乱的情况,如下面两个例子: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现用教材)第1页的内容是"识字1",列举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8个词;②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相似文献   

7.
文摘     
正为何把祖国比喻为母亲中国古代并不将祖国比喻成母亲。《论语》中有"父母之邦",《孟子》中有"父母国",都有祖国的意思,不过,"父母之邦""父母国"没有性别的差异,主要是一种身份归属的关系。"祖国"这个词在中国出现非常晚,大概在明代出现。这之后的几百年里,"祖国"一般不是中原居民对自己国家的称呼,而是专用于称呼其他民族。直  相似文献   

8.
关佳 《科学生活》2009,(11):12-15
青年男女的婚恋,历来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集《诗经》,开宗明义第一首,便高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在现代中国,不知从何时开始,"剩男"、"剩女"这两个词,成了网络上以及生活中的时髦词汇,虽然有些戏谑的意味,但绝无贬义。今天将这两个词作为关键词,在"谷歌"上可以检索到两千万个网页。  相似文献   

9.
刘彩霞 《知识窗》2011,(8X):33-33
<正>《望庐山瀑布》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的一首古诗,诗中描绘的是江西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古诗的特点,总结出古诗教学的一种综合性的方法,就是"解字词——明诗意——赏意境——诵诗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欣赏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时,笔者通过以  相似文献   

10.
美化语顾名思义就是指令人听上去很优美很文雅的一些表达方式。日语中的「おN」「/ごN」这一结构正是属于美化语这一范畴。但「おN」「/ごN」在日语中使用频率之高,令许多学习者无从下手,"到底什么样的名词之前才可以加这两个接头词?"这一疑问一直困扰着日语学习者。主要利用语料库的大量数据和词例对「おN」「/ごN」这一构成作以简单的整理和统计,期望对学习者的日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陈僖 《今日科苑》2009,(14):221-221
使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新课程系列教材第三辑《数学》第一册第一章第3.1节内容前言本文设计了一次说课的内容,说课的题目是"集合的交集"。从六个方面加以阐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在新闻和报纸上看到"百年一遇"和"千年一遇"这样的词,比如百年一遇的洪水,千年一遇的灾害,等等。而很多人都把这两个词想当然解释成一百年发生一次和一千年发生一次的事。其实从统计学上看,"百年一遇"却绝对不是一百年内只发生一次的意思,它真正的意思是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百分之一。相应地,"千年一遇"则是指事件发生的概率为千分之一。事件发生的几率为百分之一和千分之一,这表明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据此,很多人便以为,用到这两个  相似文献   

13.
小语界中,"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的热门词。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呢?本文就孙双金老师的《找春天》一例,从"读、思、写"三个维度将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化。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形成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的集合。  相似文献   

14.
陆永峰 《百科知识》2012,(14):57-58
正很多人最初知道天龙八部是因为金庸先生的同名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其实源于佛教,属于外来文化,它传入中土后,在中土的文化中多有表现。寻词溯源"天龙"一词原为汉土所有,指天上之龙。像大家熟悉的寓言《叶公好龙》,出自西汉刘向的《新序》,里面就说到叶公子高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佛教中的天龙八部则指八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24个字当中,"富强"是最开头的两个字,她是《孟子》一书中:"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大同世界";是《闲情偶寄》中:"谓一朝富有,男可翩翩裘马"的富足社会;[1]是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华夏儿女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共同理想;更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社会主义建设者追求解放、追求小康、追求美好的共同信念。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材依据:《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一课是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史》中第三单元《从人文主义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的第二课。二、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从人文主义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的第二课,其重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匠及其作品。"人文主义"是本课的主线,贯穿始终。它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既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又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文艺复兴运动不仅催生出众  相似文献   

17.
王奉安 《百科知识》2012,(18):36-38
正希腊神话中,泰坦神的名字被译为提丰或堤福俄斯,他是象征风暴的妖魔巨人。该词在希腊语中义为"暴风"或"冒烟者"。提丰也象征恶风。《神谱》说它战败后,从身上生出无数股飓风,专门危害往来的海船。这个希腊词到波斯,特指印度洋的风暴,到了英语里便成了Typhoon。中文台风一词的由来,有人认为来自台湾的"台",也有说就是Typhoon的音译。但据清代王士禛《香祖笔记》,"台湾风信与他海殊异,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飓倏发  相似文献   

18.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推敲>,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中要有一个"摸"字,而课文中却没有出现该字.<课标>明确要求:"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而且新教材编写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是生字表的印刷排版出错了,还是课文中漏掉了"摸"字?  相似文献   

19.
正科普是科学家的天职,热心科普事业的科学家,理当为自己不遗余力且功不唐捐而倍感欣喜。2001年秋,我荣获第四届上海市大众科学奖之际,曾应上海《科学》杂志之邀,笔谈对于科普事业的追求。文有九大段落,故名《"科普追求"九章》,刊于2002年1月《科学》第54卷第1期。如今15年过去了,"九章"所述的基本追求虽然未变,文字则有所修订,尤其是新增了最后一个段落,全文也就成了《"科普追求"十章》。一科普,简略地说,就是以"科"为基  相似文献   

20.
刘孔纲 《知识窗》2012,(6X):43-43
<正>一、向学生的"学"转变《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主要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学"是主要方面,"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