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提起"群体性",很容易想到庞杂的"乌合之众",满脑子是失去理智的人群。然而,当我们抛弃刻板印象,仅从"群体"本意去理解和解读这个词,也许我们更能看清楚当前热议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一般心理过程纵观当前发生的各类网络群体性事件,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大致如下:曝光。一种是当事人或知情者通过  相似文献   

2.
现代媒介自诞生之日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社会法律体系和制度的关照.法律本身存在的客观理性对任何社会形态都形成必要的张力.而关注法律的建立健全早已成为民主社会、国家的惯常思维.当把这一责任赋予现代媒介时,公众所期望的不只是"听到响声",而更愿意"看到动静".  相似文献   

3.
蒋连华 《档案与史学》1998,(1):64-65,80
一 蒙自位于滇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部."蒙自"其称,始见于元,因境内有"目则山"而得名.目则是少数民族语译音,汉语讹为蒙自.  相似文献   

4.
奏议是古代臣下向君王或朝廷言事的公文。数千年来,名称繁多,但体制均大同小异。远古至商周时代,有奏议之实,而无奏议之名。战国时,奏议始称上书。在秦代,臣子的上书也称奏。汉朝制定礼仪,则有章、奏、表、议。魏晋南北朝增加了启和笺。唐宋时又有榜子、札子。元代奏议大体沿袭汉制。明、清奏议有疏、题奏、表、奏本、弹、疏、启、揭帖、奏折等。  相似文献   

5.
新闻小评论,有的"一事一议",有的"一题一议"。我们把"一事一议"中的"事"称为小评论的新闻材料或新闻由头。这个新闻由头,不仅是小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作者抒发感情,评论问题的依据。选择好新闻由头,对写好小评论关系极大。新闻评论是一个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如果评论的质量不高,受众就会找不着"根儿"。如何突破这个存在的问题呢?我觉得写小评论是个必由之路。有许多小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六月姚晨起诉上海劳动报社侵害其名誉权案一审胜诉,案情并不复杂,只因姚晨的"微博女王"知名度而引起关注。而此案被告上法庭的乃是一篇抨击时弊、呼吁整治微博"产业链"乱象的时事述评,如何却陷于一场"官司"并承担法律责任,则更值得一议。一、舆论可以制造和操控吗?所谓微博"产业链",其基础就是"有偿微博"。这篇题为《微博"明码标价"产业链浮出水面》的文章,从央视3·15晚会曝光苹果售后问题,一些"大V"纷纷响应,露出有组织地进行宣传造势的破绽,被网民质疑是否"收钱办事"说起。此事虽被解释为不过是央视邀请"大V""配合",并非出钱买舆论,但是记者举出一份公关公司的价目表表明,"微博账号营销"早已有了"明码标  相似文献   

7.
自有人类之始,便有家族的存在;既有家族的存在,也就有家族文化的产生。如果说早期人类家族的出现,仅仅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体现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话,那么,当人类的文明进入到自觉的成熟的阶段时,则家族除了维系其原有的特征之外,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功能,如作  相似文献   

8.
最近,<青年记者>刊登了杨晓白先生编译的<路透社新闻手册>、<纽约时报新闻采编部门价值与实践手册>.仔细读后,生出不少感慨,人们老说老外的"新闻专业主义"如何如何,看了这俩手册,真是领教了.所谓"专业",就是规范.没有规范,只有疯长,何谈"专业"?而疯长,则难逃"被修理"的命运."修理之手",不外乎政府(或法)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  相似文献   

9.
有一句成语叫“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办或进行宣传,当然不值得。我反其道而议之,叫做“大题何妨小做”。对于报刊来说,尤属必要。把小题目凑成大文章,乃是撰写新闻稿件之大忌,尤其是在“时间就是金钱”的今天,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如何  相似文献   

10.
范晓中 《青年记者》2006,(20):47-47
有一句成语叫“小题大作”,比喻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办或进行宣传,当然不值得。我反其道而议之,叫做“大题何妨小作”。对于报纸来说,尤属必要。把小题目凑成大文章,乃是办报之大忌,尤其是“时间就是金钱”的今天,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如何适应当今形势,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心态,编、  相似文献   

11.
新鲜是新闻的生命,而写新闻要有新闻由头则是最起码的原则.因为,没有新闻由头的"本报讯"与其说它是新闻,倒不如说它是理论文章或工作报告更确切一些.新闻由头多种多样,而笔者则认为,"记者昨日获悉"不是新闻由头.  相似文献   

12.
日前,《人民日报》一篇《执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沉没的声音"》引起了热议,更引起了执政者的关注。"沉没的声音"是指淹没在强大的声场之中的弱小声音和一些"说也白说",即意愿虽表达,问题未解决的声音。媒体如何打捞"沉没的声  相似文献   

13.
东晋褚太后敬父礼之议是一次经学立场、价值取向与现实政治考量交织在一起的大辩论。此议发生的时间不是《通典》所记的永和九年,而最可能在永和元年正月到七月之间。争议围绕褚太后以何种礼仪与其父褚裒见面而展开。蔡谟等人主张依邴原议,何充等人主张依郑玄议。尽管蔡谟等人的意见更符合当时流行的"亲先于君"的观念,而且得到褚太后本人暗许,但何充依仗自己执掌建康朝廷大权的地位与地方实力派的支持,仍然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1 襄城县"四议两公开"建档工作的背景 "四议两公开"是河南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扬基层民主的一种新的工作法."四议"是指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经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是指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结果、实施结果必须公开.  相似文献   

15.
孙慧玲 《兰台世界》2008,(11):59-60
宋初三先生,指泰山孙复、安定胡瑗、徂徕石介三位理学先驱.<宋元学案>卷二<泰山学案>有黄百家按语:"宋兴八十年矣,安定胡先生、泰山孙先生、徂徕石先生始以师道明正学,继而濂洛兴矣.故本朝理学虽至伊洛而精,实自三先生始,故晦庵有'伊川不敢忘三先生'之语."[1]73其意很明显,即三先生为理学开山人物.研究自宋代而始,至元明清而不衰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理学诗派,当自三先生始.  相似文献   

16.
梁瑞平 《传媒》2021,(17):35-37
深度融合背景下,党报如何通过深度报道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实现差异化发展?近年来,长沙晚报大胆创新,在全国党报系第一家推出"封面特稿".但凡大节点、大主题、大事件,都在报纸封面版推出精心策划、深度挖掘、精心打磨的万字报道,引发现象级热议及转发热潮.为什么要推出特稿?特稿如何"特"起来?特稿如何更完美?本文试图从选题、内容、采写、呈现及传播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胡玲是四川省成都市一名普通的女交警,因其温柔而严格的执法视频在网络曝光,被网民冠以"温柔一刀"的名号而迅速走红,随着国内主流媒体的积极跟进,胡玲"温柔一刀"迅速传遍网络,成为成都市民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温柔一刀"的走红,对网络时代如何开发和创新典型报道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范摅生平事迹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涛 《兰台世界》2008,(6):61-62
晚唐笔记小说家范摅,其生平事迹史料极其有限,仅见于《云溪友议序》、《云溪友议》文本、李咸用的悼诗、笔记、小说等的片断记录中。他能留名后世,主要是托其所撰《云溪友议》的留存。知其人始可以论其书,因此有必要对涉及其生平的史料进行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很难用英文等西方文字翻译的词汇:"逸民"和"遗民"。依照通常的理解,"逸民者,殆指居清平之世而隐逸之民。而遗民者,则处江山易代之际,以忠于先朝而耻仕新朝者也"。当一个逸民固然不易,但做一个遗民似乎更难。因为这不仅要抵挡高官厚禄的诱惑,更要冒着杀身灭族的危险。诚如明遗民张宗子所言:"世乱之后,世间人品心术,历历皆  相似文献   

20.
陈爱国 《文化遗产》2015,(1):112-119,158
在湖泊等水环境的治理过程中,自然科学作为"科学知识"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民间知识"作为民众的智慧与技术也成为其重要的研究对象。然而,现有研究更多的是探讨什么是民间知识,有哪些民间知识,而本文考察的中心问题是民间知识在何种情况下才能被社会所认知、重构与利用。全文以查干湖与太湖为例,结合田野调查与文献考察展开讨论。查干湖渔民凭借"想象力"认为人、神与自然处于共生共存的关系而延续着"猎杀不绝"的捕猎习俗,而太湖渔民则依据"生活经验"认为芦苇等水生植物的有效管理有利于维持生态环境、维系渔民生活。而这样的民间知识与商业运作、旅游开发、行政策划博弈时会处于劣势而可能受到渔民自身或外部社会的弱化或忽视。为了使民间知识为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一方面需要重视民众立场,在民众层面唤醒或重建有利于自然环境保护的民间知识,另一方面在地方环保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利用更多、更广的民间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