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统筹方法中以泡茶为引子,引出了最长矛盾线,也就是用时最长的工序线.对于很多非常复杂的工序流线图,要找出主要矛盾线是极为困难的.不过你可能万万没有想到,要解决主要矛盾线的问题,只需要一把普通的剪刀就够了……  相似文献   

2.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故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出生在—个卖杂货的家庭.他从小体弱多病,凭借超人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位数学大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5.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到学习与探索时指出:“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相似文献   

6.
魏纶  舒玲 《湖北教育》2007,(12):9-12
有人比喻"数学是一棵富有生命力的智慧树",我们十分赞同这一说法。千百年来,经过众多数学家的精心探究,辛勤培育.数学茁壮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参天文化大树。光彩照人的数学文化,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的灿烂光环普照全人类活动的诸多领域,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宇宙之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久负盛名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和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一起饮酒聊天。  相似文献   

8.
杨楠 《小学生》2007,(2):95-95
我国已故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出生在一个摆杂货店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但他凭借自己一股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宗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又云:“先足够的退到我们最容易看清楚的地方,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这就是以退为进的思想.这种思想也是我们解证数学问题时的唯物辩证思想的一种体现.1从抽象退  相似文献   

10.
11.
何慧珍 《考试周刊》2011,(15):70-71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12.
陆海泉 《广西教育》2005,(4C):33-33
中外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生前曾与他的3个学生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拿出3顶白帽和2顶黑帽,让学生看到后,叫他们都闭上眼睛,分别给各人戴上一顶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睛,看看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结果,3个学生互相看了看,都踌躇了一会儿,并异口同声地大喊:“我戴的是白帽子!”  相似文献   

13.
剪刀石头布     
小cool龙:天空一声巨响,我小cool龙闪亮登场。今天我要来挑战擂主,刘嘉垄你就等着接招吧!  相似文献   

14.
纸和剪刀     
纸和剪刀在聊天。 剪刀对纸说:“你的身材方方正正,没什么特点,让我给你改一改吧。” 纸问:“你行吗?” “放心,看我的!”剪刀自信地回答。  相似文献   

15.
绵绵的时光像奶茶一样把所有的回忆都溶进我们的心里。去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它装着我们许许多多的欢笑。  相似文献   

16.
函数图象用点描, 轨迹方程找坐标. 数形结合花满树, 三角春风似剪刀. 上一首,乃金陵数学才子最近新作,讲的是——“三角法”在数形结合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剪刀     
姜飞 《学前教育》2008,(11):22-22
集体活动之前,洋洋帮着分发剪刀。只见他端着装剪刀的小筐走到第一桌前,开始点数这一桌小朋友:“1、2、3、4、5。”他看了看筐里的剪刀,挑选出5把蓝色的放在桌子上,转身开始发第二桌。“1、2、3、4、5,还是5个。”他自言自语道,“红色。”随即从剪刀筐里,又挑选出5把红色的剪刀放在第二桌上。  相似文献   

18.
任武 《时代教育》2007,(7Z):86-86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需要。它能唤起学生亢奋愉悦的心情,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剪刀不等式     
文[2]辨析了文[1]一个错误命题后,接着证明了一个真命题——  相似文献   

20.
数学日记就是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