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篇小说《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作为知识分子,在世俗社会圈子中,为恋情、家庭、事业等诸多最平凡的生活所包围,找不到人生的出路。作品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对中国知识阶层进行了深刻描绘与无情的透视,揭示了其在精神上的虚无。  相似文献   

2.
陆辉 《红领巾》2005,(6):106-108
<围城>是钱钟书以一位冷静的学者的身份对自己的同类进行的近距离的观察、剖析,探索他们生活状况的一部小说.作者以犀利的眼光洞穿婚姻、家庭、爱情的面纱,给我们揭示了处于传统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夹缝中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从而给整个人类意义上的人性病态和生存困境进行批判和探索.他为我们塑造了一批知识分子阿Q形象.“围城“现象是钱钟书探究人性的又一发现.  相似文献   

3.
台湾作家柏杨写过<丑陋的中国人>,直刺中国人丑陋的一面.钱钟书在<围成>中用幽默讽刺的手法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丑陋性格,细致地刻画出旧中国病态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深刻地揭露了他们的死爱面子、极度虚荣、虚伪卑劣、尔虞我诈的丑恶灵魂,展现了这群"无毛两足动物"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4.
王淑芹 《文教资料》2006,(13):135-136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新生活开始的同时,也宣告了中国农村对城市的胜利。城市,成为人们充满自豪与疑惧的复杂之地。重新融入城市的知识分子,开始审视这片神奇的家园及家园的新主人,时而亲近,时而退缩……在犹疑中书写自己围城般的人生。本文旨在通过文本细读说明《我们夫妇之间》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多重困惑的文本:在新的环境下,夫妻间的感情到底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在新的环境下,知识分子如何面对与工农之间再次出现的疏离与隔膜?面对这些困惑,作为知识分子的作家在艺术规范制约下又该如何书写?这是否也能为当下提供一种思想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围城》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是其讽刺比喻具有不朽的艺术成就 ,另一方面 ,作者在文本中对表现对象作具有独到很见深度的批判。这种批判 ,体现着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某种关怀。可以说 ,《围城》中知识分子的“品性”,是一个新与旧的杂糅体。与《儒林外史》不同 ,《围城》在表现知识分子的精神理想时也表现了知识分子追求过程中的迷惘、痛苦、失落和怀疑 ,更深一层地给人们提出一个课题 :知识分子该知何生存 ?本文将从解构传统文化内蕴、塑造现代品格、调整知识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罗伟章的中篇小说《奸细》表现了教育产业化之后,一个普通教师在生存困境中的艰难选择。他一面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和精神追求,同时又难以抵挡巨大的物质生活的诱惑。他处在坚守还是背叛的两难选择之中,在精神和物质的冲击中挣扎,并不断对生命价值以及灵魂进行追问。  相似文献   

7.
《围城》是一部反映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小说。它描绘了众多不伦不类意象①,主要从文化现象,人物及其人生方面进行观察,对处于抗日期间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进行幽默、辛辣而深刻的讽刺,从而揭示了尴尬人生的哲思。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的《围城》作为一部意蕴丰厚的长篇小说,其所表现的生活内涵,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及其独特构筑的“艺术世界”,并不是一种,两种批评方法就能解读清楚的。本文主要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文本中几个主要的女性知识分子角色中蕴含的价值,探究作者是如何运用古籍典故和哲学,心理学等学科,不露声色地将20世纪20,40年代之女性解放进行批判与消解。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的《围城》思想及艺术价值极高,尤其是讽刺手法一直是小说的一大亮点,本文迎合中职生实际,从五方面对《围城》的讽刺笔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巍 《文学教育(上)》2011,(17):144-145
对于文学史人物悲剧命运的探讨,历来是文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在文学史上《围城》是探讨人物悲剧的典范。《围城》是一部知识分子小说,成功的塑造了悲剧人物方鸿渐的悲剧形象,揭示了《围城》中旧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本文从方鸿渐的形象刻画入手,探讨其命运悲剧产生的多种根源。明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重压和人的生存状态,并对其作品的意义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整部《围城》,从头到尾,主人公方鸿渐的身边始终围绕着一群女性。钱钟书先生用幽默、讽刺的笔调塑造一批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本文旨在从女性的历史角色、社会地位和处身的社会环境着眼,剥离作者的富于暗示的语词、语气和充满幽默、讽刺的语言外壳,将人物的思想内核展露,从而完成对这些女性形象的重新诠释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围城》     
<正>《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讽刺小说。在题材和主题上,钱钟书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社会的荒凉。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命运变迁,艺术地概括了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一代欧化知识分子的特征和命运,写出了一部现代中国的"儒林外史"。在这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里,  相似文献   

13.
婚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思想出发分析孙柔嘉的人物形象,指出其存在的缺点乃是最普遍人性的反映,从一个完全人的角度来考察孙柔嘉,在批判她命运的同时加入一些同情和理解,从而说明女性知识分子婚姻苦难的根源除了自身性格外,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统在其中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伤逝》和《寒夜》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鲁迅和巴金这两位文学大师对西方个性解放思潮涌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女性的影响,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围城》和《天边外》普遍存在的围城现象,两部作品在围城结构模式及人与“城”的关系之间的差别,尝试对人生困境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现代文学大儒钱钟书所著的《围城》,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的影子,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创作主旨、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较,大胆地推论了《围城》之源在“红楼”。  相似文献   

17.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作品以严峻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熟练的讽刺方法生动细致描绘了抗战时期中国社会所特有的知识分子群。深刻揭露和无情鞭挞了当时旧中国知识分子的丑恶和落后。在让读者审视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现实悲剧的众生相的同时,揭示了现代人所处的多层次的人生困境,象征意义涵盖了整个人生而不仅仅是某一社会,某一类人。它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相似文献   

18.
《围城》是我国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一部作品,并且也是十分优秀的一部作品,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及社会价值。在鉴赏《围城》这一作品时,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鉴赏作品中的语言艺术,从而更好把握这一作品,进而也就能够更好理解这一作品,同时有利于我们写作技巧的提升。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心得体会,对《围城》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秋雨以他的一系列文化历史散文闯进了仓皇无措的文坛。余秋雨的成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中国知识分子转型时期的缩影和投射。因此,从他的作品创作过程的转变就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他的小说《呐喊》《彷徨》中,塑造了中国社会二十世纪初知识分子的人物群像,侧重表现他们的精神危机,以内向的反省与忏悔对他们的痛苦灵魂进行了深刻追寻。按照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对政治和社会所采取的态度,他们基本上可以分为抗议、疏离、退隐和裂变四种。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他们似乎都掉进了一座精神与灵魂痛苦的“炼狱”而无法自我解脱,鲁迅的笔触总是紧紧地地集中在对主人公的痛苦灵魂的深刻追寻上。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其总体的表现趋向是给我们一种追寻意味。通过对主人公“怪异”行为的抓取,描绘出一幅幅痛苦灵魂挣扎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