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与行政监督、法律监督不同,新闻舆论监督不是通过具体的、带有强制的手段来实现的。因其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公开程度大,从而对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监督体系中,新闻舆论监督担负着独特而重要的社会责任,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中尤其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如今团购、网络购物等网络消费在不经意间蓬勃兴起,它的出现是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必然结果。网络消费的繁荣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怎样保护网络消费者的权益,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翔 《新闻窗》2006,(5):31-32
新闻娱乐化,现在已经成为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早在1998年底,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比例为32%比15%,而1997年这个比例为25%比40%。新闻变“软”的趋势,在国内媒体有愈演愈烈的势头。据一位学者对某青年报的抽样调查,1998年软新闻占该报所有新闻的比例为62.6%,到2004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为73.8%。而从90年代以来,中国新闻媒介开始距离娱乐性最远的媒介内容——新闻,也向娱乐化强行拉近,使二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  相似文献   

5.
刘莉 《新闻实践》2010,(8):14-16
在数字化时代,如果传统媒体还只是把自认为漂亮的域名挂在门楼上,就可以置之不理,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这个新闻主动消费的时代,一切都是由用户开始。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就是要从用户的数字化行为习惯出发,渠道先行,寻找每一个可能的用户接口,渗透每一个可能的用户生活圈。  相似文献   

6.
新闻消费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形式。其特殊性主要的表现在:其一,新闻消费是一种讯息消费,是一种精神性的消费。社会提供新闻消费品以及消费者进行消费的过程中不能说不存在物质的消耗,但此过程首先是精神性的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早已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它为消费者带来了巨大便利。但网上购物具有相对间接性,消费者遭遇问题时不能直接找商家索赔。我国现有的法律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主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但它已经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是以,加强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石美 《报刊之友》2003,(3):21-21
  相似文献   

9.
10.
2000年 4月份,读者桂运波以《知音》杂志刊登虚假报道,损害了他作为消费者的权益为由提出诉讼,要求《知音》赔偿 89元的损失。 8月,受理此案的法院以桂运波不具备当事人的条件而驳回诉讼。  以往针对媒体的诉讼案件原告都是“直接的受害方”,牵涉到的无非是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著作权等。桂运波诉《知音》一案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层面,这可能是国内首次以消费者身份对媒体提出的侵权诉讼,是读者维权意识增强的一个标志,与消费者权益有关的新闻诉讼之门随之开启,读者的消费者权益应该受到保护。  提出读者的消费者权益还…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环境下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四新 《图书馆》2002,(6):47-48,3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论述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消费者的特点及其人身权、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大众传播媒介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法条入手,以央视3·15晚会见证并推动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和3·15文化演进为主线,论证3·15晚会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中发挥出的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旧的意识形态传奇正在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被时代改造的命运。一则最新消息称,鲁迅的故乡绍兴决定耗资10亿元打造“鲁学文化旅游景区”。10亿元的高额数字几近天方夜谭,成为迄今为止打造个人传奇成本最高的个案,它意味着一个庞大的“鲁学乌托邦”即将出现。旧的“应景之作”——一个看起来比较虚假的“生平陈列厅”已被拆除,而更加逼真的“生趣盎然的  相似文献   

14.
试论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信息消费者权益的基本结构及其保护理论建设中的目标和内容作了论述,提出了在理论建设中的创新意识笔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李琴 《新闻传播》2005,(9):68-68
短信服务(SMS)是一种在移动网络上传送简短信息的无线应用,是一种信息在移动网络上储存和转寄的过程。它最早只是作为一种通讯的手段被开发出来的。但是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来临和电子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交叉.多种媒介手段与多种媒介形态的融合开始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媒体、通信业与信息业之间的边界变得逐渐模糊,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社会的媒介文化深深地打上了“消费文化”的烙印。这种文化所满足的需要是一个特定的对象,即一种在市场经济、技术文明、全球化时代被催生出来的娱乐消遣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是被构成、被制造、被开发出来的,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虚幻的需要,简而言之,是一种美梦成真或者噩梦也不妨成真的需要。①因此,有学者指出,在媒介文化的催熟与影响下,过去曾被重视的新闻观念被扔进市场的熔炉,重铸出来的是经媒体精心策划的、有可能畅销的新闻商品。  相似文献   

18.
青年人新闻消费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开 《现代传播》2007,(5):124-127
新闻是信息传播主体的一部分,它既是媒体的重头戏,也是现代人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然而,我们却发现如今的青年人对新闻的关注度远不如他们的父辈.本文基于调研结果,从青年人的新闻消费途径和目的、青年人的新闻需求、青年人的自我权益意识等方面来探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试图通过这种研究,对培养青年人的新闻兴趣,提高其媒介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牛安春 《新闻战线》2022,(10):70-72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新闻编辑人员形成挑战,对其素养也提出更高要求。新媒体时代编辑能力的提升,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具备大数据综合分析能力,向“一专多能”转变;提升网上交流能力,善于在讨论中捕捉选题;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善于鉴别消息的真伪;参加常态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媒体素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地涌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态势下,新闻媒体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趋势,把新闻媒介所具备的传播能力以及信息处理作用得以凸显出来,极大促进新闻媒介的发展。而作为新闻媒介中的传播载体,新闻编辑在当前新时代下,承担了诸多的发展挑战,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若想使自身的发展水平满足信息化井喷式发展的形势,就要树立正确的主观价值,而后将自身的责任感体现出来,并形成独特的媒介素养,这不仅符合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媒介的发展需求,也会促使新闻媒介的发展符合受众获取信息的需要,而笔者则针对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