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柏拉图的文艺本质观是摹仿说,其实柏拉图明确地把诗分为两类:摹仿的诗和灵感的诗。他从文艺的本质、文艺的功用、文艺的接受角度三方面肯定灵感诗,否定摹仿诗。因此他把诗和艺术分开,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是灵感诗,它是诗人代神立言的产物,具有神性;艺术是摹仿,有人工的痕迹,因此诗高于艺术。  相似文献   

2.
风景与哲理的结晶──诗人丘特切夫对画家列维坦的影响曾思艺时代越是向前发展,文艺内部各不同类别之间的渗透、影响乃至融合就越来越成为可能。尽管莱辛在其《拉奥孔》中大谈特谈诗与画的界限,但诗与画由于同是以形象思维反映现实,思考人生,表达理想,因而在世界文艺...  相似文献   

3.
孔子提出的"中和之美"、"比德说"、"兴、观、群、怨"以及"文质彬彬"的主张,构成了他关于文艺审美理想、文艺表现形式、文艺的功能、文艺创作的原则等文艺观,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家的价值观念、艺术趣味和美学追求,并形成了中国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4.
山水纪游诗是中国现代画家诗人常见的诗歌创作类型,这一类型的诗歌主要记录了画家诗人在游历或迁徙过程中观赏的山水之胜。中国现代画家诗人的山水纪游诗从动机上可分为两类:游历型,如黄宾虹、张大千、谢稚柳等;避难型,如余绍宋、陆俨少、蒋彝等。通过对现代中国画家诗人山水纪游诗的梳理,不仅可以了解这一题材画家诗人的创作概况,还可以了解他们的艺术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陈洪绶生活于明末清初,出身江南士族,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滋养,但家道中落、仕途坎坷,加之亡国之恨。让他在一代绘画大师的盛名之下,写出了大量情真意切、朗朗上口的诗文。与职业诗人不同,他的诗总是有感而发,在他的诗中,深切地流露出画家壮志未酬、不甘为画工的矛盾彷徨和对人世真情关怀。  相似文献   

6.
郭小川诗歌的思想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的思想美,是诗的灵魂,是诗最重要的美学内涵之一,也是诗创作和评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尧典》,就高标出了“诗言志”三个大字。这古老的“诗言志”旗帜被一代一代的诗人和诗论家高举和传递下来。在世界诗史上,进步的诗人和作家,同样也十分重视诗的思想,形成了一个可贵的传统。雨果说:“诗存在于思想中,思想来自心灵。诗句无非是美丽身体上的漂亮外衣”。因此,重视思想,追求诗的思想美,是古今中外优秀诗人共同的美学主张,也  相似文献   

7.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把自然界中美的色彩、美的声韵和美的情态和谐地融合一处,具有一种高出于画面的胜境。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得力于他兼具诗人、画家和乐师的多种艺术才能,因而在创作上得天独厚,自觉吸收、融汇这些姊妹艺术的长处,为山水田园诗开一代风气。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华民族的优秀诗文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纵观我们的语文教材,古诗内容册册皆有.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诗中表达的意境美,体验诗人的心灵美,就必然对陶冶学生性情、培养情操、传承民族经典文化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宋元时期通俗文艺十分繁荣,传播广泛.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固然有多种原因,而统治者的文艺政策也起了相当大的催化作用.其中,南宋初年的蠲罢教坊,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蠲罢教坊使宫廷文艺人才走向民间,这就在客观上使得本已十分繁荣的市井文艺,得到了艺术的提升.同时,宫廷活动临时点集市井艺人训练后充任,又将市井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到上层社会的文化生活中.这种宫廷与市井文艺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南宋文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他的诗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最近两年来陶渊明的诗歌更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就考查了陶渊明《移居》(其二)诗的鉴赏与练习。  相似文献   

11.
王维 ,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 ,也是著名的山水画家。吟咏其诗歌 ,总给人以观赏丹青水墨的享受。苏东坡说他“诗中有画 ,画有中诗” ,此言得之。有时 ,诗与画是相通的 ,尽管有它们各自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追求 ,但同为“艺术” ,无论是意趣还是手法 ,都可相互借鉴和融合。正因为王维集诗人与画家于一身 ,又醉心于表现同一题材———山水田园 ,诗与画的相通就显得极为自然。这里 ,我们从文学的角度 ,以诗歌鉴赏为视角 ,徜徉在王维的山水诗中 ,去领略其中的画法和画意。“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凡画都有色彩 ,中国画的敷色有两类 ,青绿重…  相似文献   

12.
拾名是何其芳、方敬、吴天墀等人早年的新文学朋友。作为国家主义派文艺代表诗人之一,拾名在诗歌、小说等方面的创作实绩展示了国家主义派文艺的独特追求。国家主义派文艺基于生物史观和集团主义的文艺主张,对"五四"新文学中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文学观是一种反拨,而对其科学、民主的精神则又有所发扬。国家主义由五族共和到十族以上的联合再到人类共和的国家想象也塑造了拾名作品中独特的家国经验与国族想象。  相似文献   

13.
高新中 《考试周刊》2013,(47):44-45
<正>诗歌以意境这一特殊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以非理性的和不可用言语表达的意象来抒发情感,所以诗人的意中之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美国文艺理论家苏珊朗格说:"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诗歌教学可以通过对诗的意境分析、对意象的赏析,使学生体会诗的感情,感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不同角度剖析了苏东坡诗中无形画面,从造型、意境、透视、构图等方面,阐述了诗与绘画的密切关系。指出诗人须有画家的素养,画家须有诗人的情操,才能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15.
张含是一位受到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文艺思潮影响,与之呼应而又有突破与超越的诗人。他以独创精神,以“宝石”为着力点,反映了滇缅边境人民痛苦的心声;其诗以情胜,凝结了他对人民、对朋友、特别是对杨慎的真切同情和深厚友谊;他以毕生精力作诗,广收博采,求变求新,自成一家,实为云南乃至全国明代诗坛上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6.
墨子与荀子文艺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和荀子分别代表墨家和儒家学派展开了关于文艺思想的论争,其文艺观的不同体现了政治观念和阶级地位的尖锐对立。墨子坚持"非乐"观点,宣扬文艺无用论,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荀子坚持以乐辅礼、教化世人的"倡乐"观点,宣扬文艺审美功用论,代表地主阶层的长远利益。后世儒家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诗教中就有荀子学说的影子。  相似文献   

17.
    
高一的岁月我徘徊在诗歌的门口想进又不想进的忧郁敢进又不敢进的困惑高二跨步在岁月的门槛看野菊花开放产生一种诗情才知道诗人的金字塔如此高耸一代代天才诗人一首首唐诗宋词数年后我也会成为一首小诗被人们吟诵诗@刘卓~~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法国象征派先驱之一的诗人魏尔伦早已享誉世界诗坛,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并继续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然而大多数普通读者对这位法国诗人王子的了解却并不多。因此,本文作者愿通过他的几首小诗来管中窥豹,介绍他的诗歌主张及其主要诗歌特点,并简要回顾一下他在中国80多年来的译介之旅。  相似文献   

19.
在社交媒体时代,网民养成了一边欣赏网络文艺一边集体评论的习惯,文艺消费总是在热烈的讨论中进行。中国传统文论的“诗可以群”可有效阐发当下网民文艺评论的多方面特征,比如文艺评论的交往功能、趣缘化、分众化现象及其集体创作属性。通过“诗”(文艺)实现“群”(交往)的作用,这构成了中国的固有传统。针对性地改变文艺观念,从审美性走向交往性,将交往媒介视为文艺活动的要素,构建公共性文艺交往平台,以实现社交媒体时代文艺评论中国传统的重建。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斐的《自由诗》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