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立元教授所著《滦河作家论》诗意而审慎地评论了滦河水系区域内的103位作家,展示了滦河作家的整体风貌,重构了滦河地区及整个河北当代文学发展的轨迹,为河北当代文学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史料,填补了河北当代文学区域发展史的空白,也拓展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界域。  相似文献   

2.
法籍捷克裔作家米兰·昆德拉是二十世纪后期备受中国关注的外国作家之一,其创作广泛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实践。昆德拉对存在的思考与探询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史学叙事、表现深度和题材广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振琛 《东吴学术》2022,(1):156-160
近年来,《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的作家访谈在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价值开始被研究者所注意。其新作《深度对话鲁奖作家》,因舒晋瑜深厚的文学功底、专业性的设问以及被访者思考的深度,无愧于“深度”对话之称。面对当代文学研究史料难求的现状,《深度对话鲁奖作家》以其“现场性兼具史料性”的特质使此书具有了“口述史”的史料价值。而本书还因涉及作家作品与地域性的关系、“女性主义”、“主旋律作品”等当代文学研究中颇具时代性、争议性的话题,成为透视当代文学“经典化”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4.
从1949年发端的中国当代文学至今已走过了整整60年的历程,虽然政治历史的风云和意识形态的烙痕依然给中国当代文学深远的影响,但这60年的文学成就仍然令人感慨和惊叹。无论从作家队伍的阵容结构,还是从文学作品的数量与品质来看,中国当代文学都无愧于我们生活的时代。然而,文学界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却一直存在巨大的分歧,轻视和否定当代文学不仅是一种姿态,而且某种情况下还成了作家、  相似文献   

5.
说明;《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大事记(1949、10-1995、12》在《香港文学》连载后,曾得到不少作家、学者的鼓励,他们建议我将这一工作继续做下去,因而便有了 1996-1997的补编。由于此稿在武汉编成,不少村料来不及去港核实和补充,欢迎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6.
《德州学院学报》2008,24(1):F0002-F0002,F0003
翟瑞青,女,汉族,1966年9月生,山东莘县人,文学硕士,中共党员,教授,现任德州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1991年,曲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分到原德州师专中文系任教,教授现代文学、现代作家作品欣赏、现代作家专题研究、现代作家和教育等课程。曾任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7.
在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在中国当代文学教材中的地位值得重新思考和定位。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乃至世界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如何进行当代文学的教材编写及在教材改编滞后的情况下如何讲解莫言及其作品是当代高校文学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代文学简介》是布斯在云南大学的讲稿,这里选译了其中的第一讲:“英国文学的新时代”和第十二讲:“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第一讲是英国当代文学概述,以后各讲均为作家评介,今后将继续选译部分作家评介。  相似文献   

9.
丁玲与杨绛创作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为主流文学和边缘文学的作家,同时代的丁玲和杨绛是极具代表性的。在中国文学史的宏大视野中,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丁玲和杨绛,可以看到不同人生道路和性格心态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大致勾勒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貌。  相似文献   

10.
陈思和在他的当代文学研究中引入的"潜在写作"的概念,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凸现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和异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以沈从文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以胡风为代表的七月派作家群、反右派前后的作家群落以及文革时期的年轻一代的潜在写作,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延续着中国新文学的传统,使得我们看到了时代共鸣主题之外的精神空间和不朽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文学(1949-1966)明显地受到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宗派主义在当代文学(1949-1966)中的"影响"进行考察,从这考察中笔者发现,当代文学宗派主义的"根源"来自左翼文艺运动。它直接导致了当代文学在开创初期的作家身份以及新中国建立后文学领域中的批判运动。  相似文献   

12.
叙事伦理是衡量小说精神指向的重要维度,也是作家个人价值观的表达方式。1980年代后出现的先锋小说更新了当代文学的集体伦理,使之转向表达个人生命体验的个体伦理。先锋小说通过对传统历史、欲望、命运观的重构,呈现出作家内心的真实世界,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叙事伦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羊年岁末,猴年即临之际,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于1991年12月25日~27日,在羊城广州召开了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以“中国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为中心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110名当代文学教学研究人员、作家、编辑等参加了会议。学会会长、著名作家姚雪垠在会上作了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文学的报告;著名作家秦牧、杜埃、香港作家曾敏之在会上作了发言;学会常务副会长、华中师大校长王庆生教授对学会十年来开展的活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闻名的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日前亮相某卫视谈话类节目,与《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共同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堪与不堪”。在这档节目中,顾彬口不择言,不但断言“中国当代文学存在很大的问题”,还一一评点了莫言、王安忆、阿城、安妮宝贝等国内知名作家。顾彬认为,著名作家莫言是个落后的小说家。“他现在还用章回小说——那种传统的创作方法来写作,说明他不是一个现代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
海南现代文学馆是海南高校与海南省作家协会共同建设的以收藏海南省现当代文学作品以及相关资料为主的文献资料馆。该馆现设在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内,由校图书馆负责馆藏业务,省作家协会负责作品及文稿等资料的征集,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当代文学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参与管理并进行  相似文献   

16.
当代诗人、作家、评论家从《易经》中汲取了创作的灵感和人生的智慧,从而昭示了古老《易经》与当代文学的深刻联系,进而也显示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学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5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转折时代,从文学观念到文学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文学体制的改变与建立是中国文学能成为“当代”的重要标志。它有效地实现了当代社会与文学的互动,促使文学作家、作品和读者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就当代文学体制之下作家的思想改造问题展开讨论,说明文学体制与作家身份之间所发生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矛盾,促使作家形成新型的主体认知与行为方式,从而制约着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十七年"时期(1949—1966)是当代文学的初建和发展阶段,在题材上普遍重视当今社会和现代史上的重大题材;在人物塑造上,英雄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占有首要地位;在风格上,虽然出现了一批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但由于强调文学观念与创作方法的统一和一律,影响了多种风格和不同流派的竞争。"文革十年"时期(1966—1976)是当代文学最萧条的时期,在作家方面,大多数作家受到无情打击,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利.但也有少数作家成为了"四人帮"的政治工具;在作品方面,有些创作走上了歧途,  相似文献   

19.
三十余年来,黑龙江作家人才辈出,风流蕴藉,像张抗抗、梁晓声、迟子建、李琦、贾宏图、阿成等作家曾经用他们的如椽巨笔,描摹了龙江大地的壮阔景观和优美心魂,为全国文坛贡献过一部部既富有人文精神又独具地域色彩的精品力作,为龙江当代文学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尊严。鸟瞰黑龙江当代文学的整体版图,  相似文献   

20.
王达敏先生的《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理论著作,通过“十七年文学”人道主义思潮、启蒙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和世俗人道主义文学思潮三个不同阶段代表性作家作品的研究,掀开了当代文学中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面纱,在善与爱中生发出对同情人道主义的准确阐释,完成了对当代人道主义文学的全新解读。这是第一部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它的面世,必将对当代文学研究与作家创作产生重要影响,定当会引领一代人文价值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