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说起童谣,大家都会想到一些熟悉的旋律,比如“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等等。童谣,陶冶幼小心灵的音符,伴随了一代代人的成长。但是,现在一些内容不健康甚至带有暴力、黄色内容的“灰色童谣”却在孩子们中间广为流传。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经常与同学“分享”痞子童谣,“读书苦、读书累”是最受他们欢迎的一首。一些孩子的言论让人吃惊:“不会童谣就会被同学看扁,显得很老土,根本就没办法混!”  相似文献   

2.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童谣是最早进入孩子生活之中的。它是孩子始于摇篮的教育,是任何动画、玩具不能替代的,具有体贴心灵、滋养品性的作用。可是,今天的校园里,经常能听到一些孩子  相似文献   

3.
"灰色童谣"充斥中小学校园,是一种"反学校文化"情绪的表现,是少年儿童以调侃、戏谑方式实现的亚文化的自我建构."灰色童谣"对于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有一定的意义,但"灰色童谣"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对少年儿童的心智成长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老师、家长应加强与少年儿童的心灵沟通,组织编创健康向上的"新童谣",驱逐"灰色童谣"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4.
“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帅哥没人陪,四年级的美女没人追,五年级的流氓一大堆,六年级的情书漫天飞……小妞小妞我爱你,生个儿子叫乌龟……”  相似文献   

5.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05,(12):54-55
“学校学校是我家,课间纪律靠大学,放学铃响队站好,又快又静齐刷刷。”这是武汉黄陂街小学五(3)班学生熊帆创作的一首童谣。近日,在武汉市江汉区,各校积极开展征集、推广“健康童谣”活动,向校园里流行的“灰色童谣”宣战。  相似文献   

7.
时下,一些粗俗低劣的童谣在校园里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新式的校园童谣在各中小学风靡起来.这种童谣有的是根据古诗词改编的,有的是套用流行歌曲歌词而成的,有的是学生因地制宜自编自创的.这些童谣因为易记易诵,有较强的娱乐性,在校园里非常流行,它给学生带来另类的视听冲击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童谣,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小小子儿,坐门墩儿,手里拿着小竹棍儿,拿着竹棍做什么,不让小鸡吃谷籽……”活生生一幅农家小院的生活场景;“小皮球,圆又圆,阿姨带我到公园,到了公园我不闹,阿姨夸我好宝宝……”唱出了童年梦幻生活无穷的乐趣。这一首首形象生动、节奏明快的童谣,  相似文献   

10.
"灰色童谣"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已经流行起来,它的流行折射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学生对学校话语霸权的反抗等问题。为此,学校在加强德育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联系,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全社会通力合作让青少年伴随着健康的童谣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1.
如今许多孩子们的口中,不时蹦出一些带有恶搞、暴力色彩的“灰色童谣”。什么“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还有“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找点空闲,找点时间,独自在家,把电视看看;  相似文献   

12.
肖力 《湖北教育》2010,(1):21-22
“高老师高老师高高高,他叫我们做早操;我们做得乱七八糟,气得高老师发高烧。”“半夜三更,驴叫三声.你家发生了伊拉克战争。你爷掩护你爹。你爷壮烈牺牲。你奶奶背驮布褂子,手拿机关枪,自称是东方不败,实际是老年痴呆。”……  相似文献   

13.
朗朗上口的童谣,曾经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我们不仅从中得到了诸多欢乐,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和道理。而如今的校园里,却出现了“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加入黑社会”等“灰色童谣”。长期吟诵这些“灰色童谣”必定会直接影响孩子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童谣是一种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为小学生所喜爱、易于被他们接受的有特定节奏的韵文,它具有游戏性、教育性和生活性等特征。童谣所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德育游戏化的必要前提。童谣游戏所体现的德育主体性.所呈现德育形式的多样性及其所反映德育的目的性都为小学德育纳入童谣游戏成为可能,也是德育游戏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16.
吕赟 《湖北教育》2010,(1):22-23
我的小外甥今年十岁,活泼可爱。就是学习自觉性不够。这不,大舅子每个星期天都让小外甥到我家做作业,顺便让我给他检查检查,补补课。这个星期天,小外甥早早地来了,自己打开书包。做起了作业。无意中,我发现小外甥的书包里有一本精致的簿本,拿出来一看,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远离灰色童谣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色童谣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反映了基础教育文化功能的缺失,需要从树立正确教育理念以引导合理教育行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应对外来文化,以社会主流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多元文化,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文化与学校隐性文化建设等方面强化基础教育文化功能,逐步消除灰色童谣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晓娥 《班主任》2009,(8):15-16
童谣是反映儿童生活情趣、适合儿童吟唱的歌谣,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有位作家曾说过:“没有童谣便没有童年。”好的童谣不仅具有教育性,还充满美好的童趣;不仅滋养儿童的幸福生活,还能引发成年人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育》2004,(7):4-4
“天天不起早,日日不洗脚,要问为什么,蚊子不叮,臭虫不咬!”中国大陆中小学校园最近流行这类搞笑式童谣。“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坐在马桶间”等都是孩子们喜欢说的童谣。  相似文献   

20.
苏红 《中国德育》2012,(12):73-73
问:孩子上小学了,经常胡乱篡改歌词,还唱得很起劲。我很担心,该怎么办呢? 答:当前学校里流传着很多被改编的歌曲,因为有些内容比较消极,被称为“灰色童谣”。对于孩子喜欢传唱“灰色童谣”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和过度干预,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步步深入,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