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对古代文学中的非“人”化倾向的全面反动,中国现代文学表现出浓郁的人文情怀:将文学作为“人”谋求民族、阶级独立的工具,鲜明的平民化色彩和多角度、多层面的人文透视。文学从形象到思想由此获得了现代性品格。其原因主要是“人性”观念的嬗变与西方文学和哲学思潮影响的结果。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发现某一时期的精神生活、思想观念与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巨人的世界里,生理上的弱小在心理上埋下了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与不安全感,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内心是非常脆弱的。同时,每一个生命又都是独一无二的,对生命信任、尊重、理解,对生命充满赏识,是每个生命都应享有的权利。教师是学生精神生命的创造者,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在信任、尊重、理解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E.M.福斯特一生创作的六部小说中,<印度之行>是享誉最高的一部,它使得福斯特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并确立其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作家们自觉地疏离男性作家所热衷的政治、历史、社会之类的宏大叙事,回归女性的经验领域,专注于女性意识的书写,在林白、陈染、王安忆和张沽等女性作家的作品中,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反抗和颠覆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世界进行重新书写;强调人的私人化的精神空间,以个体的生命意识来展示文学的审美追求;回到直面现实、自由书写的女性空间里,使女性主义文学进入全面关注都市女性生存命运与个体体验的新阶段;深入到情感的内部对爱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爱的质问与怀疑。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文化大背景下,冰心、陈衡哲、凌叔华、苏雪林等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初次打开心灵镣铐,关注童心世界。她们时而从诗意和哲理的角度赞美儿童世界、关怀儿童的成长,时而隐匿起成年人的身份去细心体察儿童的内心世界,时而着重抒写渗透着童心的女性世界。在对童心世界的歌唱中,“五四”女作家开拓了现代女性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有力反叛了封建父权文化,并在其中寄寓了她们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失望与对美好人性的热烈期盼  相似文献   

6.
尹珊娜 《陕西教育》2010,(11):59-59
一、激情澎湃的诗歌创作从文学创作方面来说。郭沫若无论在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其涉足的领域都显示出了旺盛的开拓意识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充分表现了“五四”那个狂飙突进、如火如荼的时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革命精神。他的创作激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这种激情的抒发更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代女性散文作为二十年代散文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感应着“五四”时代的脉搏,具有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核,作为一种女性书写,它从女性的独特视野,观照着社会人生与女性自我,以富有女性质感的语语,表现了女作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以及审美追求,展示了一个真实而灵动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8.
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巨人的世界里.生理上的弱小在心理上埋下了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与不安全感,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内心是非常脆弱的。同时.每一个生命又都是独一无二的.对生命信任、尊重、理解,对生命充满赏识,是每个生命都应享有的权利。教师是学生精神生命的创造者.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在信任、尊重、理解的基础上,以激励为主,指引学生的发展方向;以适当的提醒作为补充.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进而带动学生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以降,女作家从性别角度来反对“男性霸权”,书写女性心理、女性主体意识,以及试图建立女性话语的“女性主义”小说有不断深化的趋势。最初有张洁、张辛欣小说体现的对男性压抑的反抗及对女性自身价值的呼唤;八十年代中期铁凝、王安忆小说中出现了女性的性意识、性心理,女主人公开始以一个女人的面目亮相;九十年代至今则出现了一大批更典型的“女性写作”的本,如陈染、林白、海男、徐坤等的作品与前两个阶段大异其趣,这些女作家力图颠覆男性话语及权力,夺取应该属于女性的一切权利,所以小说中常书写女性的心理体验、意识、欲望及女性的生命状态等,书写话语也区别于男性话语的理性与条理化,有很强的情绪化、感官化、零散化特征,有评论家称之为“躯体修辞学”。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大陆第五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张艺谋的电影从创作走向上看,经历了一个由人文关怀到世俗关怀的转型过程。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90年代文化精神的嬗变、艺术家的个性气质,思想深度、创新难题等诸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转型的原因,同时还对张艺谋电影创作的未来走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曾艳琴 《现代语文》2006,(10):49-50
张爱玲,这个曾经创造了战乱纷纭的中国的20世纪40年代坛奇迹的才女,当她的作品连同她传奇般的身世经过了几十年的沉寂再一次呈现在我们当代人的面前时,这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学现象,而是有了一种经典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现代转型期女作家创作的综合考察,分析了“五四”女性文学三个方面的现代性体验特征。即女性意识复苏的悲剧体验、自我认同的迷惘体验和融入社会的焦虑体验,试图寻找一条较易进入“五四”女性文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锦莉 《现代语文》2006,(10):45-46
提起梅娘这个名字,恐怕很少人知道她是谁,更不会知道她就是20世纪40年代被人们称为“南玲北梅”中的梅。虽然她实际的创作水平并不能与张爱玲比肩,但是她的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当时沦陷区的学大放光彩,也受到了读的无限欢迎,即使是现在读她的作品,也仍然能够引起读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娄伟  陈娉 《华章》2012,(35)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现代文明的要求,是一个媒介所必须有的社会责任之一,也是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本文从社会发展和媒体自身发展两个方面阐述了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当代学现实主义精神被逐渐冷落。从基本创作原则而言,现实主义精神所包含的理性的社会人生态度、热情的人关怀应是学的一般原则。本试图通过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新解读,呼唤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论陈衡哲小说的女性觉醒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认为,陈衡哲坚持的是非“女性化”的写作立场。本人认为这一结论不确,陈衡哲的小说创作实则体现了“五四”早期新女性对自由人生的呼唤和渴望,以及对女性自身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思考和探索,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17.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但"变"中亦有"常"。相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其发展变化中的"常"量就是人文关怀。当前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归根结蒂是人文关怀这一"常"量的缺失,因此必须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途径与方式、教学运行和组织机制、人才培养评价等几大构成要素中水乳交融地汇入人文关怀,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方面受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 ,另一方面融进了本民族女性对文化和人性的理解。女性文学中对女性话语权力的渴望、青春期“新人类”的关注和主题蕴含的具体意象以及作品的结构形式等 ,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论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学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以具有“女性文学”品格的创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些许亮丽。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学”品格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从个人出发的对女性经验世界的构筑;二、以女性视角为基点的对外部世界的介入。总体来说,李清照在她生活的时代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李清照对后来女作家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 ,是培养具有高尚思想素质和高品位文化底蕴、未来社会主流人才的需要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