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首不老的情歌,是一段美丽的往事。此作品不但为读者展示了湘西世界独特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还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美的追求、社会理想以及他重塑民族性格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边城》产生于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三十年代。作者在痛苦于现实 的基础上表达了他的反叛和人生理想:美丽的田园、淳厚的民风、纯真的爱情、美 好的人性,试图用“道德重造”去医治旧中国的沉疴疾病,在“向后看”的方式下隐 藏着“向着未来”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历来被认为最能体现沈从文的审美理想。本文结合小说《边城》,从小说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对传统美德的深情赞美及故事情节的简朴优美等三个方面对沈从文的审美理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以一个“乡下人”独特的乡土抒情的美学风格创造了一个湘西世界,表达了对记忆中的故乡的同情和热爱。正是基于一个“乡下人”的思想意蕴和他理想的矛盾,他创造出了更具有人性美,更近于人情的《边城》。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山光水色,以构成其理想的人生形式。《边城》即体现了这样一种审美追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的风景美、人性美、人情美。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先生是一代文学大师 ,以《边城》为代表的小说 ,呈现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湘西乡村风俗画卷 ,具有艺术美典型的形象性特征、强烈的情感性特征和鲜明的独创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莎 《现代语文》2008,(5):41-43
<边城>是一部乡土抒情式的带有悲悯感的长篇小说.本文先对文本中所体现的"悲"与"美"进行探究,分别从"人与自然之纯美"、"女性之悲美"、"死亡之凄美"这三方面着手.然后,再透过"悲美"思索沈从文的生命美学观,分别从"生命的本质""生命的表现形式""生命的终极指归"来说明生命美学观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8.
王静悦 《函授教育》2002,(1):107-108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自它诞生之日起至今,对它的研究文章字数已经高出原著数倍,然而“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没有止境的接近”,所以本文沿着前些评论家的研究成果铺设的路继续走向“边城”。笔者认为,读沈从文的作品,可以窥见沈从文的为人。如能正确认识沈从文的为人。就能更好地科学地理解评论沈从文的作品。即“知人论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对《边城》的读解为发端 ,在阐析《边城》的结构、人物命运关系及发展流程的同时 ,对人物、情节、结构作统一的把握 ,进而透视沈从文的创作美学思想、创作理想、创作情结等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沈从文声称,他要在《边城》中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边城》就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对沈从文《边城》的接受及其嬗变过程研究表明,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与接受环境、接受主体的期待视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对《边城》的读解为发端,在闽析《边城》的结构、人物命运关系及发展流程的同时,对人物、情节、结构作统一的把握,进而透视沈从文的创作美学思想、创作理想、创作情结等。  相似文献   

13.
14.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思潮之一,萌芽于20世纪,在五四运动中达到高潮,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沈从文作为30年代田园牧歌型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构建了一个浪漫、乡土、田园、抒情的世界,本文将试图透过其代表作《边城》解析沈从文的浪漫主义精神追求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探究《边城》的诗化世界、诗化人性和诗化语言三个层面所呈现的美学特点,揭示《边城》创作中展现的诗化风格:细致、真实、风韵、美丽。  相似文献   

16.
王倩龄 《家教世界》2013,(2):150-151
湘西的山,秀拔峻峭;湘西的水,清澈透明。在湘西这个环境中,土生土长的湘西人,性格中既有山的坚实刚强,又有水的柔婉与纯净。这种山水构成了湘西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物气质。沈从文不但透视了大自然的生命律动,更加透彻的认识到这片原始空间的生命力.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是生命与自然的融合,是人性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与《边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 ,发表于 1 93 4年。自它诞生之日起至今 ,对它的研究文章字数已经高出原著数倍 ,然而“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没有止境的接近” ,① 所以本文沿着前些评论家的研究成果铺设的路继续走向“边城”。笔者认为 ,读沈从文的作品 ,可以窥见沈从文的为人。如能正确认识沈从文的为人。就能更好地科学地理解评论沈从文的作品 ,即“知人论文”。沈从文一度自称是二十年代最后一个浪漫派。写理想 ,当然便是他创作的主要内容。《边城》、《三三》等许多作品就是这样 ,而且 ,正是它们才被公认为沈从文的代表作。但是 ,是否凭此…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出生于湖南风凰县,地处湘、川、鄂、黔四省交界,又是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聚居之所。1923年,他带着湘西明秀山水铸就的自然灵性和少数民族血统中积淀的沉痛隐忧的独特气质,只身来到北京。手上没有文凭,囊中空空如洗,生活的困窘以及都市人自以为是的优越感,无不让沈从文体会到一种深刻的心理压力和被排斥感。这一心理压力和被排斥感一方面促使他对都市人的性情、趣味进行猛烈抨击,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反作用,越是被排斥,越是想进入,他非常羡慕、渴望进入现代社会和文坛主流。城市对他的轻慢更激起他向别处寻找精神支柱的冲动,而正是在湘西的民间天地中,他发现了迥然有异而又足以与都市价值标准相抗衡的精神支柱。“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  相似文献   

19.
纵览近十年的《边城》研究,其兴奋的视阈可归纳为牧歌说、悲剧—挽歌说、文化—原型批评说等三种类型。《边城》整个小说有着浓重、多层次的象征意义,用文化—原型批评的方法来审视小说中弥漫着的淡淡哀愁将会有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