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要素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更给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农民工就业市场上出现的供求"两难"、"三抢"局面,与"刘易斯拐点"两个阶段理论有着密切联系,只有正确认识其中的关系,才能在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方面寻找有效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试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标志和心理要件,是关系城市社会稳定、繁荣和发展的"稳定剂"和"推进剂"。然而,现实中存在的诸如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及多种现实客观条件制约着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形成。惟有城市社区与农民工自身二者共同努力才能使农民工尽快地融入城市社区。对城市社区而言,要做到"破"、"除"、"立"三位一体;对农民工自身而言,也要做到自信、自律、自强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3.
"体面就业"就是高质量的就业。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面临着就业规模大,就业质量低下的难题。农民工就业的现实状况、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农民工就业质量的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等都亟待研究,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早日实现中国农民工"体面就业"。  相似文献   

4.
从农村到城市,农民工面临的依然是以"关系"为特征的人情社会。"关系-人情"能满足农民工的情感性需求和工具性需求。在交往互动中,农民工尤其是中下层农民工易于过度依赖同质性群体,呈现情感互动的"内卷化"趋势;同时,由于部分权利缺失和权力剥夺,农民工也面临资源和利益分配不平等的境遇。"关系性排斥"是农民工在文化历史环境、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三重作用下遭受的困境,要从政府、社会层面出发积极改善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进城与返乡体现了一种双向的"嵌入"过程:进城——带着"乡土惯习"嵌入城市生存环境的过程;返乡———带着"市民惯习"嵌入乡土社会环境的过程。其中,进城过程体现了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规训与再社会化,而返乡过程体现了农民工对乡土社会的重塑。这一双向的"嵌入"过程能否成功进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化进程能否顺利完成。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研究农民工群体在这一双向的"嵌入"过程所面临的"社会屏蔽"与障碍,关注其在城市和乡土中的两个不同的生存世界,呼吁社会更多的关注农民工群体,并努力解除对农民工的结构性排斥,营造一个和谐共生的生存世界。  相似文献   

6.
主要采用"心理资本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工具性量表,对163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心理资本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心理资本水平处于中高水平;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学历对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及自我效能、韧性和希望三个维度的影响显著;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工资对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和乐观等维度影响显著;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对支持利用度"对其心理资本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校位于都市村庄附近,在校生中有80%左右都是农民工子女.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生活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美好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针对问题查找原因,研究对策,使这些"流动的花朵"在城市的"花园"里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登上了城镇化的大舞台,并成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但如果他们融入不了城镇,又退不回农村,城市融入生态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城市融入"是一种空间意义上的"融入",而道德融入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社会层面的"融入",是对城市道德属性的选择性适应。从心理行为逻辑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好象生活在"污名化"且不受防护的孤岛上,在道德心理上处于"孤岛化"的状态,新生代农民工存在明显底层心理。这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污名化"过程相当普遍地存在,严重影响其道德融入。重构新生代农民工道德融入的社会秩序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在法律体系建设、工作合作机制、经费保障体制和实际工作成效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由于"两为主"政策执行过程的缩水,民工子弟学校难以保证的教育质量以及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问题的凸显,农民工子女入学机会依然面临多重阻碍。形势要求我们采取加快经济发展,培植社会公平理念,建立长效投资体制,制定完善奖惩机制等措施来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子女应有的平等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日益成为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关注对象,也越来越成为引起媒体、官方等社会多层面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讨论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问题的最基础前提是正确理解"农民工"概念的内涵、全面掌握"农民工"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社会流动的不断加速,青年农民工的婚恋观呈现出城市化的走向:择偶标准从"门当户对型"转变为"感情品德型";结婚目的从"生儿育女型"转变为"幸福与事业伴侣型";择偶方式从"被动接受型"转变为"自由恋爱型";婚前性行为从"封闭型"过渡到"开放型";对待婚姻危机和离婚从"被动型"、"鄙视型"过渡到"理智型"、"理解型"。为此,无论是社会、各级组织还是农民工都必须积极参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营造良好的制度空间和政策氛围,促进青年农民工婚恋观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许丹丹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3):38-39,42
"蚁族"作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在中国出现的又一群体,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竞争机制的不平等、信息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以及社会保障的缺失是"蚁族"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因而我们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引导"蚁族"走出蚁穴困境。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工问题非常重视,特别提出要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本文从培训的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融城的瓶颈问题,并从成人教育的视角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回流是继"民工潮"之后,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又一引人瞩目的现象。近年来农民工回流呈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受国际性金融危机影响,大量农民工选择了回流。探析农民工回流的原因、考察回流农民工对村庄发展的影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曾思康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5):52-54,98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工的产生、发展乃至终结将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全过程。在阻碍农民工发展的制度坚冰难于一时消融,促进农民工发展的机制难于一步到位的情况下,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建立稳定的、有效运转的促进农民工发展与人力资本投资良性互动机制,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是有效解决农民工问题,促进农民工发展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的流动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带来活力,也给城市和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同样给党建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壮大和战斗力的增强受到了冲击。然而,农民工阶层的党建现状使我们认识到:在新时期里,我们必须加强农民工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对农民工队伍的稳定作用,探索一条在复杂环境下开展党建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跟进"志愿北京之蓝天行动",对在京农民工子女学习生活状况调查后,进一步对昌平区15所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开展的赠送国旗,了解学校现状的重点调研报告。既是对在京农民工子女学习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的深入,也是对"志愿北京之蓝天行动"志愿项目的拓展探索。报告提出,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亟待破解的情况下,掌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越来越离不开农民工,然而现今城市只是在经济上接纳农民工,城市社会只是农民工挣钱的场所,不能安居也不能乐业,占农民工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基本上处于半融入状态。本文从印象管理、边缘化的社会地位、亚文化生活圈和半市民化四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进行论述和分析,讨论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三难"问题,提出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城市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愿望强烈,但城乡封闭的二元经济结构、社会资本及农民工人力资本不足,使其处于"经济接受、制度排斥"的边缘。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自救式犯罪"是指当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或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以犯罪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或权益时而产生的犯罪。法律使用成本过高、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是导致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客观原因,法律意识淡薄是导致这种犯罪发生的主观原因。只有不断健全民主、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救济渠道,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