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和农村的文化差距越来越大,直接影响了城乡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从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出发,深入分析城乡文化差距逐步拉大的原因,秉承城乡文化一体化的科学发展与和而不同的指导理念,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是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城乡之间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与制约着农村学校教学文化价值观的更新、教学物质文化的建设、课程文化的发展及教师文化的变革,对农村新课程改革形成很大的文化阻滞力。故此,我们要依照我国教育改革的内在诉求,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突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阻滞,以便为当下农村新课程改革寻找一条适切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依照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教育不仅具有促进社会流动的作用,还有再生产原有秩序的功能。社会文化不仅是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出现二元差异的深层原因,也是导致当前城乡基础教育结果出现二元分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城乡教师学力差距的形成具有深层的文化因素,二元对立的城乡教师文化造就了城乡教师的认同文化差距、流动文化差距、认知文化差距和价值文化差距,理解城乡教师文化差距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解决城乡教师学力差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二元结构失衡以及各种"城市病"横生导致人们对城市焦虑日益凸显。因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聚焦成为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作为古都大同,城市文化建设中所凸显的文化自信应着眼于城市历史渊源和优秀文化的传承;着眼于城市文化特点与建设原则的彰显;着眼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再生产视角解析中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化平等的不同看法影响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解析我国教育所形成的城市优势文化场域和农村劣势文化场域的二元结构现状.文化资本的传递具有最佳的隐蔽方式和再生产功能,并通过学前家庭文化资本及入学后学校文化的传递所产生的不平等,强化了我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这说明教育是一种文化再生产.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7.
农村文化是一种乡土为核心,与城市文化并无优劣之分。新农村必然保有旧农村的优秀基因,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的当代价值,为此,要摒弃二元对立的模式,让农村教育担当更多的文化责任。在城乡两种文化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8.
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城乡之间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明显差距,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严峻现实.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却出现了众多的冲突,其中在文化的互动与磨合中,冲突尤为明显,集中表现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方式文化等方面,跨越这些文化藩篱对推进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惠州市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 认为: 近年来惠州市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文化产业劳动效率偏低, 教育经费投入强度较弱, 城乡二元文化结构坚冰仍未打破等。  相似文献   

10.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系统工程的重大部分,其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因素在其中尤为重要.城乡教育一体化必须重视文化建设,促使城乡教育文化特别是农村地区文化的变迁,改变二元发展的文化环境.重点应该加强学校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以共同的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等为核心形成新文化,并加强文化核心价值的符号表征,利用建筑、服饰、标识、口号、仪式等多种符号使文化的核心价值得以强化.政府在文化建设中应当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视角解析农民工体育权益缺失现状,究其原因: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不当,城乡权利意识发展不均,城乡人际心理的隔膜,城乡文行观念差异是造成农民工体育权益缺失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城乡文化良性互动机制思路,通过改革二元制度体系,拓展宣传教育广度与深度,提升农民工自身素质,将能够有效加强农民工体育权益.不仅可以使农民工享受体育文化成果,提升其素质;也是我国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农村学校新课改可能将面临人员与物质文化的困境。专业文化引领的乏力、城乡二元体制文化的制约、支持新课改的社会背景性文化的缺失等可能是其重要原因。我们应该采取相应对策着力加以解决,并且这也是可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13.
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的文化逻辑与现实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公共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是日益显现.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我国城乡之间基础教育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存在和扩大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严峻现实.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却出现了众多的冲突,其中在文化的互动与磨合中,冲突尤为明显,不可忽视,集中表现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方式文化等方面,跨越这些文化藩篱对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回归乡土     
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城乡二元对立的格局,将城市与乡村被割裂为两个对立面:城市文化通常被理解为先进、文明,而乡村文化则被理解为落后、愚昧。在这种思想认识的影响下,中国乡村教育也异化成了对城市教育模式的简单追逐,但是由于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诸如师资力量、硬件等,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还是存在着巨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城乡教育一体化"成为我国发展城乡教育关系的新的价值追求。北师大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作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新生模式,其生源具备"双二元"人口学特征和"二元共存"的文化学特点。基于此,未来科技城学校在"文化关怀"价值引领下,统筹城市和乡村二元文化的教育优势,挖掘乡土文化的现代价值,积极建构文化传承中心、课程研发中心、学生发展中心、技术实践中心、艺术创作中心等五大中心,全面打造特色的文化体系和竞争力,在满足城市和乡村学生差异化和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二元结构中,新农村建设既要注重物质改善,又要注入文化内涵。在中心城市周边农村新建的高校园区,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引擎和农村文化的辐射源。高校园区要从平视的角度,尊重农村文化的传统与特色,理性地利用高校在"激情"、"创新"等方面的文化特征,渐进式地影响和渗透农村文化,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农村人员结构优化和农村居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引导农村文化在科学认识、继承和吸纳的过程中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17.
城乡教育一体化:基于文化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教育一体化不仅需要教育制度的创新,更需要城乡之间文化鸿沟的消除和城乡文化的融合。文化的视角有助于克服以“分别看待城乡教育”的方式讨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吊诡思维方式。中国的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具备“一体化”的基础,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二元分割的制度安排造成了二者的区隔。依赖于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文化自觉的精神,可以形成城市和农村“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共处的守则”——“现代中国文化”。 城乡教育一体化需要在“现代中国文化”这一平台上重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用普世价值和地方特性相统一的文化内容、以宽容和对话为特征的教育方式来培养既体现本文化特质又能理解、尊重异文化的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文化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乡村文化治理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的乡村文化,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乡村文化治理的困境,并且得出城乡二元经济政策正是造成乡村文化治理困境的根源。最后,结合我国现实,为我国乡村文化治理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这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促进农村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分析城乡统筹发展时代背景下文化生态型乡村重构的问题所在,指出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碰撞是文化生态型乡村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链接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认为文化生态型乡村因势利导顺应外在发展的动力,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进行乡村空间的特殊重构:表象物质景观保持原有风貌,与自然和民俗浑然一体;内涵物质空间以提升功能为主,适合现代城市居民旅游的需求;并以乡村旅游项目策划为切入点,凸现乡村性,规划建构乡村意象空间。  相似文献   

20.
分析城乡统筹发展时代背景下文化生态型乡村重构的问题所在,指出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碰撞是文化生态型乡村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链接城乡一体化发展。文章认为文化生态型乡村因势利导顺应外在发展的动力,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进行乡村空间的特殊重构:表象物质景观保持原有风貌,与自然和民俗浑然一体;内涵物质空间以提升功能为主,适合现代城市居民旅游的需求;并以乡村旅游项目策划为切入点,凸现乡村性,规划建构乡村意象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