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理解"语言工具论"的观点,直接影响着我们对语文性质的科学认识。西方美学的语言学转向,为我们认识与思考语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从语言的本体性、主体性角度告诉我们:语言与人类是相互依存关系;人的思想是在语言中生成;语言不等于文字。这些为我们反思"语文工具"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杨先武 《教育学报》2007,3(3):54-59
“工具论”是“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工具性”的制约,走进了科学化、技术化的误区,并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然而,语文界至今仍有人把“三老”的教育理论视为圭臬,对于片面强调工具性所产生的弊端缺乏认真的反思。这将给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造成极大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3.
语科性质工具论自1963年写入语教学大纲起就有争论,而规模性的质疑是从20世纪末的语教育问题大讨论开始的。语科性质的争论由于脱离了学生的发展实践,最终形成“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的混乱局面,使其成为语理论界的一道难题。这里仅就其理论来源谈谈个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的竞争是激烈的,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既能为学生更深地了解和掌握母语提供机会,也能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大学语文不再是简单的工具性语文,而应朝着人文性语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促进计算机“文化观”与“工具论”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届世界计算机大会用“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之绳将工具论紧紧捆住,计算机课程观奏响了文化主旋律。第四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则从实用主义出发给工具论松绑,把文化观打人“冷宫”。从此,工具论与文化观一路走来,争执不休。在历史的天平上,总会有两个势不两立的砝码,左右着信息技术课程摇摆不定,始终不能平衡。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是就目前语文新课标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所必然涉及的一些认识,提出了叶圣陶“大工具”论的概念,并指出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依据和功能,以促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叶圣陶先生从理论和实践结合层面上,反复阐明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然而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并非把语文当作纯工具,而是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将人文精神和思想教育和谐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叶圣陶号召所有学生都要努力掌握和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叶圣陶先生从理论和实践结合层面上,反复阐明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然而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并非把语文当作纯工具,而是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将人文精神和思想教育和谐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叶圣陶号召所有学生都要努力掌握和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10.
"三老"语文教育"工具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先武 《教育学报》2007,3(3):54-59
“工具论”是“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工具性”的制约,走进了科学化、技术化的误区,并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然而,语文界至今仍有人把“三老”的教育理论视为圭臬,对于片面强调工具性所产生的弊端缺乏认真的反思。这将给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造成极大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1.
12.
二十世纪后期,"工具论"开始受到质疑与批判,尤其是作为其理论基点的"语文=语言"一时更是众矢之的。笔者认为叶圣陶"工具论"尤其"工具论"理论基点是需要历时地认知和对待的。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3.
语课工具论无力承担素质教育的重任,“道结合”论也忽视了语课教化功能的多相性。而“道并重”,则能充分重视和发挥“”和“道”各自的作用,从教材实际出发,采取多相切入,多相推进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课教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学"泛人文性"现象越来越突出。语文教学"泛人文性"现象的出现,既有社会文化方面深层次的原因,也有语文教育内部的原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与目标的模糊表述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只有在坚持把"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的的前提下,启发学生的智德,才能保证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工具论"受到的冷落和批判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追本溯源,可以看到"工具论"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语文课程性质观:语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目的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语文课教学生掌握语文工具应该做到"文道统一"."工具论"紧紧抓住"语文课程是干什么的"这一根本问题正确地揭示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理解"工具论",应着眼于其表达的课程理念而不要只在表述形式上兜圈子,应将作为"语言"的"语文"和作为一门课程的"语文"的性质区分开来,正确看待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主从关系.实践表明,"工具论"富于生命活力.语文教育应坚持"工具论".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内容的深入,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有很大的进步。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运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全方面地促进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加强道德教育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尤其是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更显示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道德教育的无力,实效性的低下,也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笔者认为根本在于,传统的工具性道德教育,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对新  相似文献   

18.
19.
近数十年来,语教学界一直存在着工具论与学论的争议。随着语教学改革的进展,学论渐占上风,工具论似乎成为昨日黄花。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值得乐观的结局。在讨论中学语教育改革时。能否暂且撇开工具论与学论的框子。从语教学内在的规律出发。明确语教育的功能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徐龙年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4):116-118,122
语文教学是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叶圣陶先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反复阐明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要掌握好这个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语文自身的规律,不要模仿死板的程式,不要为了应付考试,叶老的语文工具观并非把语文当作纯工具,语文教学必须将人文精神与思想教育和谐地透到教学过程中,叶老号召所有学生要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