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香港女作家西西的成名之作,全文是一个女子的内心独白,以其自始至终的我的单一视角与意识流的叙事线索,成为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实,此前已有学者察觉到西西独特而细腻的叙事方式,但却未有人对《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做深入的叙事分析。因此,本文力图从叙事方面进行开拓,通过对《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的叙事视角、叙事话语,人物形象展开细致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矛盾悖反,从而揭示我的不可靠叙事者身份,品味作者叙事手法的简洁与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2.
香港女作家西西的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意识流小说,但在具体的写作手法上又有非典型之处,主要表现在“蒙太奇”手法和话语模式的运用这两个方面。由电影移植到文学中的蒙太奇手法被称为“文学蒙太奇”,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类型,小说中主要使用的就是文学中非典型的“动态蒙太奇”。从话语模式的角度来看,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叙述声音和叙述视点的交互组合,使得小说在平静的文字中蕴藏极大的情感张力。  相似文献   

3.
香港女作家西西的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凭借其独特的叙事方法,产生了多重阐释视角和结构的二重性。其显在结构构成了宿命论的观点,让这个故事呈现出悲剧色彩。而潜在结构则暗示出了一个与命运抗争的女子,让这个看似悲剧的爱情故事显现出喜剧的色彩。同时,作家的一些叙事技巧的运用,诸如使用独白体,利用职业的不同造成的言语理解的误差,等等,为这部小说增添了无限魅力。掩卷深思,读者会了解"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也会认识像西西这样的一个作家,更重要的是她让读者收获颇丰。这部小说达到了篇幅短小和内涵丰富的统一,是当代文学中独具价值的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4.
在动、静两种美的形态中,中华民族首要的依然是欣赏动态之美;静态之美每每是作为动态之美的衬托与补充;就中国艺术而言,其表现方式则更多地讲求动静结合;是为动静在心。  相似文献   

5.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香港作家西西的代表作,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述模式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在殡仪馆做化妆师的女子的生命体验和感情经历。本文按照现代小说的叙述模式和女性的性别视角来分析其文本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诗人在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景物和他流露的思想感情融合为一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可使读者通过想象与联想 ,有如亲临其境 ,受到感染与陶冶。《山居秋暝》是王维在盛唐时所写山水诗的名篇。探讨其意境美 ,对今天读者的感情陶冶和思想启迪都是富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细读小说文本,发现香港女作家西西的独白体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中隐藏着多种声音,而“我”的独白也臆含着对话和驳诘,给小说造成众声喧哗的局面,其中女性的被压抑的声音透过低回的叙述顽强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8.
《我与地坛》中描写了地坛的荒芜,以及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的生命,更以及在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生命之上、史铁生在痛苦之中由人的意志战胜厄运的自由选择。这样三重内容依次向读者展示自然之美的三重境界,即荒芜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这三重层层递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生命进程,是自然之美所在。  相似文献   

9.
鲁迅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在思想极度苦闷彷徨中找寻出一片心灵的乐园,在小说《故乡》中,用精心的构思、浓郁的抒情笔调表现出悲天悯人的终极关怀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0.
港台女作家李昂和西西在当代作家中是较为著名的,她们不懈地挖掘女性的心路历程,塑造女性形象,表达女性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在文学界打开了一番天地。她们共同受西方“新女性主义”的影响,主张妇女“先做人,然后再做女人”,强调女性作为人的尊严与独立。女人的恋爱、婚姻和家庭是她们在《杀夫》(以下简称《杀》)和《像我这样一个女子》(以下简称《像》)中表达的内容,但书写的角度不同。李昂的眼光回到了过去,抱着揭示和批判的态度,展示出封建礼教和宗法压制下女性的悲惨处境,这时的女性对命运的抗争是朦胧的、不自觉的。作者的眼光向外,面向社…  相似文献   

11.
《黄鹂》是孙犁散文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和《大学语文》课的范文。文章将黄鹂视为美的象征,精心描绘黄鹂在不同境遇中所呈现的不同神色形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痴爱、向往和追求。笔者捧读此文,在理清了该文的意境结构的基础上,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分析法,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虚实相生是常见于诗歌、绘画、书法中的创造和开拓意境的艺术手法。所谓“实”即据实描摹,是眼前之景,当下之境;所谓“虚”是指虚拟想象,是想见之景,虚设之境。虚境可以是过去或未来之境,也可以是神幻或梦中之境。虚境和实境既可以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刘永康 《四川教育》2008,(11):32-34
从反对江轮式教学到质疑无序混乱的课堂,我们在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感时,析出与之对立的词语——“静”。  相似文献   

15.
以往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大都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研究的著述很少。全文将修辞学与美学融合起来,着重探讨《文心雕龙》的修辞美与自然美、对称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动"中有"静",扩张了科学课的效率,提高了科学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王学华 《语文知识》2003,(11):36-37
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意境深邃,语言优美,耐人寻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刻意追求绘画美,使自然界的景观色调和谐,动静结合,形神兼备,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首先,注重画面的构图美。作者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注意画面的布局,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他先用一个远焦镜头,将自己居住的小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内容(意象、意境)美、技巧美、形象美等四个角度为切入点,介绍探寻《诗经》之美的方法,即通过反复吟咏、创设情境和展开想象领略意境,细心地探究、体悟,多维度挖掘诗歌内涵等方式来体悟诗情。  相似文献   

19.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如诗如画的美文。这篇美文尤如一杯香气四溢的清茶,淡淡的,甜甜的,却又是让人回味无穷。这篇美文的美主要表现在:作者想象奇特,思接千里,充分展现了文章的意境之美;灵活多变,错落有致,清新明丽的语言,展示的文章的语言美;新颖独特,生动贴切的比喻,展示了文章的比喻美。  相似文献   

20.
王震 《文教资料》2007,(36):19-20
《边城》贯穿着沈从文对美好人生形式的寻求和人性复归的渴望,用理想爱情的艺术形式表达出对人生的选择和探索,寻求民族之路,寻找慰藉,寄托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和历史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