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琵琶行》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篇著名的篇目,我曾经也教过几次《琵琶行》,但每次都觉得不是那么理想。当我再次拿过这篇课文,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必须要顺应新课改,必须要有所突破和创新。我突破了以往的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先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朗读鉴赏、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最后归纳诗歌主旨的模式,设置了带有独特视点和角度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树立了全新的诗歌鉴赏观。  相似文献   

2.
张智俊 《甘肃教育》2008,(16):60-60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学生作文一般存在“假”、“大”、“空”等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经过必要的写作训练,没有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琵琶行》一课主题与音乐部分历来为教者重视、称道,笔者在实践中也一直高度重视,但本节教者力图从诗的角度,还原意象,体味意境,深化情感,以情感为突破口,并设置精彩细节,期待新的教学火花。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课文,整体把握;(2)了解、运用意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教学重点抓住意象,感受悲凉的意境,深刻体味诗人郁结的情感。教学难点 感悟情感的逐层递进,深刻理解诗歌的丰富情感。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教学过程【导语】唐朝有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唐宣宗李忱,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诗是这样写的(投影诗歌)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显然诗中提到的诗人是—白居易,诗中提到的两篇代表作是《琵琶行》《长恨歌》。这首皇帝赞颂胡儿能吟的《琵琶行》大家也认真学习过,你曾因怎样的感动记住了哪些典型形象、典型音乐、典型境界、典型氛围、典型感情?【情感一探】自居易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显然,同学们记住了言(语句)、声(音乐)、实(主题)而最重要的根(情)却印象不深,让我们从诗的角度再次品味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对《琵琶行》的社会学解读会得出控诉性质的主题。而从学角度看,琵琶女痛苦的深层原因是物质与精神、现实与浪漫这一人类永恒的矛盾,这是琵琶女形象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思”与“诗”是人类“应和着道说而说”的两种基本方式,它们之问既有“隐蔽的亲缘关系一,又有一条“很深的鸿沟”,在“遥遥相隔”的两座山上“比邻而居”。这既决定了它们“对话”的必要,又提供了它们“对话”的可能。通过“思与诗的对话”,人类可以重新达乎“诗意地栖居”。这种“诗意地栖居”乃是通过“语言”的“诗化活动”来实现的。“思”与“诗”的分离导致了“语言本质”和“诗意栖居”的双重失落,而“思与诗的对话”正是人类“追忆”和“重返”精神故园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李广生 《学语文》2004,(5):21-21
《琵琶行》是自居易新乐府诗的代表作,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该诗多次为语文教材所选,深受读者青睐。诗前小序简洁明了,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动因与背景,且为全文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可称为全文重要的一笔。但细究起来,尚有微瑕,忝作探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琵琶行》是白居易乐府诗歌的代表作品,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对人才的压抑,主题深刻。我教《琵琶行》把重点放在音乐描写上,通过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结合琵琶女和作者的身世,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及听众的感情融为一体的。一、抓住音乐描写,鉴赏诗歌艺术美1.设置教学情境。课前播放《琵琶行协奏曲》,引导学生进入琵琶声乐的美妙情境中去。课堂播放《琵琶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计理念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单元话题是"感受艺术魅力"。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描写艺术(音乐和绘画)的文学作品的学习,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知识,积累一些基本的鉴赏技能,进而培养学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材分析《琵琶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本单元目标为学习唐诗,感受不同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在初中的《口技》以及高中的《赤壁赋》等课文中已经初步学习过正侧结合艺术手法,并且在同一单元本课之前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对长篇诗也已有所了解,所以学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全诗文字平易,情感真挚,奇境迭出,珠玑纷呈,真可谓妙不可言.怎样引导学生品其妙处,悟其妙道呢?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赏读"三部曲",即序诗对读、"诗眼"悟读、美点品读.  相似文献   

11.
卢军 《语文天地》2012,(4):17-18
教学设计理念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单元话题是“感受艺术魅力”。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捕写艺术(音乐和绘画)的文学作品的学习,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知识,积累一些基本的鉴赏技能,进而培养学生们对艺术的热爱之情。但这个目标对于目前的高中学生来讲却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学生自身已有的艺术素养不足以支撑他...  相似文献   

12.
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过程,探析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学导航 一、课前准备 1.走近作者:(收集文本资料或上网查阅)①了解白居易诗歌风格特点。②了解白居易生平。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路】简要介绍白居易人生的两个阶段,结合文本,选择切入点,着重探讨解读《琵琶行》的主题思想;评价白居易遭遇贬谪后的人生态度,并能结合历史上与白居易有相同遭遇的士大夫的处世哲学加以比较。【设计理念】《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基于这一理念,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现白居易人生的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中,白居易表现出了两种人生态度,特别是在其迁谪之后,…  相似文献   

15.
洪志 《学语文》2006,(1):15-15
教学理念: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以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力求师生在和谐、平等、自然中交流。  相似文献   

16.
讲授《琵琶行》不仅能使学生从中得到教益,而且可以培养他们阅读我国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现将本课教法设计分述如下:一、勾勒全篇本诗的基本结构特点是:以叙事为经,以抒情为纬,经纬交织,斐然成章。勾勒全篇应从故事梗概和感情脉络两个方面同时进行。运用板示法最能从这两个方面显现全篇的结构面貌:  相似文献   

17.
《琵琶行》一诗是白居易的极具代表性的一首感伤诗。历来的教材均将其定位在同情琵琶女,揭露社会的黑暗之上。其实我以为本诗表现的是白居易的臣妾心理,即借琵琶女的身世,写出自己对被贬的哀怨,表达自己对朝庭的忠心,希望君王能为自己平反昭雪,让自己重回君王身边,再尽忠心。要想弄清这一问题,其实不难,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即可。其一是白居易是否真的遇见过这样一个女子;其二是文中将二人比照描写究竟要表达什么主题。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杰作。作者以高超的技艺,创造了一个极富魅力、美不胜收的音乐世界,从而使此诗成为超越前贤,雄视古今的千古第一音乐诗。与弹奏琵琶曲的描写相比,女主角出场的描写虽比较简单,但具有化直为曲之奇,引满而发之妙。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中出现了反文体的写作方式,这让《史记》产生了"诗化"的倾向,具体体现在抒情及想象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出示《琵琶行》相关图片,图片内容是“满座重闻皆掩泣”,让学生根据课文诗句识别。 问:可不可以把图片中的青衫白居易换成穿红袍的自居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