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是架起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也不容忽视的内容,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多数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文情,适合朗读。所以,抓好朗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增加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欧惠芳 《零陵学院学报》2004,2(4):236-236,232
不读书、不屑于读书正在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时尚”或者说“时髦”。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就曾指出:“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本文即针对目前学生不重视读和背的现象,谈一谈两者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都有同感,语文教学,尤其是课文教学,在学生看来似乎并不重要,因为语文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学什么就考什么,好像课本与考试关系不大,语文学与不学无关紧要,考试时成绩差别也不大。但是,在教学时,我发现,语文学科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认真总结所教学生实际情况,把握住语文学科的规律,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怎样去学,知道自己平时学什么抓什么,  相似文献   

4.
管永东 《中学文科》2009,(13):81-81
语文教师都有同感,语文教学,尤其是课文教学,在学生看来似乎并不重要,因为语文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学什么就考什么,好像课本与考试关系不大,语文学与不学无关紧要,考试时成绩差别也不大。但是,在教学时,我发现,语文学科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认真总结所教学生实际情况,把握住语文学科的规律,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怎样去学,知道自己平时学什么抓什么,  相似文献   

5.
我主张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把听、说、读、写这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做好。在人们的交际中,听的时间远远超过说的时间,听的能力超过了说的能力。因为听意味着心灵的沟通,意味着眼睛的交流,意味着能够对讲者进行及时的反馈。西方有位心理学家讲过一句精彩的话:当你在倾听一个人的意见时,你要让他觉得此时此刻,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但我们的很多学生不会这样,我们的很多老师也不会这样。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把这种最基本的本领传授给学生,通过朗读、把握要点、辩论、讨论,去训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及时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能使学生一辈子都受益…  相似文献   

6.
目前语文教学的一种倾向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走进语文课堂,已很难听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琅琅读书声。乏味的理性分析会湮没语文课堂的美,长期享受不到课文美感的学生,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学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是学生对语文的关注度普遍比较低,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远比学习其他学科要低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者的角度来分析,应当善于剖析在教学中自己是不是存在问题.特别是有没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这是教者迫切需要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进行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与别的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别的学科主要是学习文本内容,语文教学不仅要学习文本内容,更要学习文本内容的表现形式,即要学习作者是如何“调动语言的千军万马”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因此,语言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语言重在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但前提和核心在于感悟,没有对语言材料真切、大量的感受,积累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与别的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别的学科主要是学习文本内容,语文教学不仅要学习文本内容,更要学习文本内容的表现形式,即要学习作者是如何“调动语言的千军万马”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因此,语言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语言重在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但前提和核心在于感悟,没有对语言材料真切、大量的感受,积累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0.
强调学生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价值和独特感受。“个体化行为”的自主性体现在个体需要的满足和实现;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判断;认知策略的参与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陈雪根  高志刚 《广西教育》2006,(1A):85-85,95
语文是人类生活中接触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语文能力是人类个体在生活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如果把语文学习仅仅限在课本、课堂之中,它将是苍白、僵死、没有生命力的。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应“跳出”语文,学好语文。也就是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跳出来,把语文学习融入生活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中,如果开展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题的研究,一方面能使我们加深对课文的题旨、情趣或章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培养我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善于发掘课文中的研究性因素,充分利用课文来开展研究性学习。那么,该如何去发掘课文中的研究性因素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每每问起“你觉得语文课怎么样”,很多学生都感觉有很多话想表达却说不出来,于是乎,最后仅仅用“没意思”“难”“不好学”这些笼统的词来概括对语文的感觉。很多学生都会抱怨不知道怎么学习语文,觉得语文学不好,有些甚至会说语文根本不用学,完全“凭感觉”。其实这都是对语文学习的一种误解。的确,想要学好语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语文课,却同样是一门不可替代的课,它涵盖方方面面,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涵养。  相似文献   

14.
彭田 《云南教育》2005,(11):12-13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信息量大的学科,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教师要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就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书》中说:“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小说命运尚且如此,说明、议论等体的阅读呢?由此推广到其他方面的语学习,下场更是可想而知。语确实陷入了这种尴尬的怪圈。以阅读为例,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秦积智 《考试周刊》2014,(12):22-23
<正>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新课程教学出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可是,因为对新课改的领会还不够深刻,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语文课本身的特质韵味的丧失则是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很有必要用语文的方式建构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一、让语文课堂动中有静近年来,语文课一直在追求课堂的活跃。一节语文课充满欢声笑语,仿佛就是成功的。但是在欢笑和热烈之后,我们应  相似文献   

17.
1.关于“读”。据我观察目前有两种“读书”的教学方式。第一种方式称其为“懒惰型”,即教师放任学生自由读。这种方式,其表面看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其实这种方式最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第二种方式是“包办型”。即读书由教师领读。分析句子、段落、文章都由教师代替,学生只是跟教师做笔记,记录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种方式也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但是近年来,在语文的教和学中都存在朗读的弱化现象。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注重了分析、讲解,而读却被忽视掉了,甚至范读也被取消了。学生在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没有仔细研读教材就匆忙上课,致使课堂教学问题层出不穷:如对课文内容处理肤浅,有隔靴搔痒之感;对教学重点抓得不准,不能切中要害;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出现偏差;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缺乏一定的引领和指导;三维目标的落实不到位……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习的现状: 我觉得,想让语文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学生语文素养有一个全方位的提高,多读书是不二法门,因为它是学好语文的根。但现状又是如何呢——很多学生现在已没有阅读纸质书目的兴趣了。他们或对于课标推荐的阅读书目的兴趣很淡,或认为没有时间去读。时下,能把一篇文章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读下来者寥寥无几,做阅读题不把文章读完就盲目答题,作文网络词汇泛滥、错别字成堆,等等。之所以出现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这种尴尬现象,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