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秋》是兰斯顿·休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明了,但却给读者留下很大的回味空间。作者以第三人称来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展示了人物的主观感受,将人物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作者还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对话的描写及故事周围环境的描写,多层次,全方位地烘托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学和语用学视角探讨不同语境、语篇关联下精妙选词的深层翻译问题。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英译《阿Q正传》译词的细腻多维分析,说明文学翻译的译词选择与作品人物心理机制建构的密切关系及其语言、文化、社会意义。杨宪益、戴乃迭颇具文学韵味和美学价值的精湛译词是深度解读小说主题思想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沟通作者、小说人物、译者和读者心灵的纽带,聚焦阿Q精神胜利法之深层心理实质及社会、时代意蕴,立体再现小说主角特异性格和心理特征,生动刻画丰满典型的人物形象,留给读者更多联想和张力解读空间,展示主人公人性弱点的同时,深度再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意识形态、旧中国社会弊病的揭露与批判。  相似文献   

3.
从会话合作原则看《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人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晓丽 《考试周刊》2007,(39):139-140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法展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两性话题。小说的主体部分是对话。小说人物具有泛指性,情节事物生活化,作者自己的声音在小说中隐藏得极深。它丰富的意蕴留给读者无穷的回味和想象力。本文运用会话合作原则从三个会话阶段分析人物心理,试图从语用角度挖掘人物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海岩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的多数作品都能成为畅销之作,在当代阅读群中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引发了不少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究其原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悬念跌宕的故事情节以及作者悲天悯人的创作情怀是他的小说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海岩的小说多以某一案件的侦破过程为主线,其中又纠缠着男女主人公的爱恨情仇,其作品大多是悲剧性的结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共鸣,从而引起读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笔者认为造成海岩作品中人物悲剧的原因有社会、性格、过失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 在创作实践中,作者是创作的主体,人物是创作的客体。在整个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应该发挥他的主体作用,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来确定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活动和命运,就是说,创作主体安排创作客体的活动。这是作者和他笔下的人物所处的最常见的一种存在形态。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作品中的人物赋予特定的性格、命运和生活道路,信手写来,挥发自如,常常不受现实生活的限制。屠格涅夫的著名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2008,(13)
作者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描写,能充分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描写人物心理的方式有两种:内心独白和从旁叙述。内心独白往往是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人物心理,从旁叙述则是采用第三人称  相似文献   

7.
"衣服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生的一种袖珍戏剧"(张爱玲语),于是,她将各种色彩斑斓、款式多变的服饰展示,这成为作者和小说人物身份、心理、性格与命运的外化,成为诠释人物存在的方式,也使她的小说风味迥异,绚丽多姿.  相似文献   

8.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分析人物,不仅要注重研究人物的言谈举止,还要善于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他外部行动的依据;外部行动则是他内心世界的具体反映。所以,只有深入地剖析心理活动,才能更好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品质、命运及其社会意义,树立人物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的。要分析这种无声的语言,首先必须懂得什么是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心理描写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常用的一种是披露心灵的直接描写。  相似文献   

9.
已故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研究员郑君华先生的长篇力作《芙蓉风》是一部意气恢宏的大作品。其人物众多,性格各异,特色各具,关系纷繁复杂。这些人物体系成为了作品中最重要的支撑点。小说通过特有的人物体系来表达他想表达的一切思想以及他所要反映的特定生活意蕴,基于此,作者着重对这一复杂庞大的人物体系进行分析和梳理,以有助于读者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作者赋予人物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已故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研究员郑君华先生的长篇力作<芙蓉风>是一部意气恢宏的大作品.其人物众多,性格各异,特色各具,关系纷繁复杂.这些人物体系成为了作品中最重要的支撑点.小说通过特有的人物体系来表达他想表达的一切思想以及他所要反映的特定生活意蕴,基于此,作者着重对这一复杂庞大的人物体系进行分析和梳理,以有助于读者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作者赋予人物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周少军 《学语文》2010,(3):55-55
一、通过反复阅读人物的语言,感知人物的性格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表白。通过反复阅读人物语言,进而体会人物的心理、精神.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在小说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小说中的人物语言.让学生在阅读人物语言的过程中.去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大凡小说家都有这样一种直觉意识:塑造性格,写活人物,是小说创作的重点.然而,对于微型小说的创作来说.塑造性格,写活人物已不仅仅是一个“重点了,而且还是一个难点.千把来字的艺术篇幅,给人物展示性格的艺术空间毕竟太小了.寥寥几笔的艺术语言,要想勾勒出人物的神韵确实太难了.有人把这种艺术的限制比作在圆桌上溜  相似文献   

13.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创作是否成功,主要在于人物塑造的成败。鲜活的人物形象往往给小说增添了许多的姿色,怎样使小说中的人物活生生跃然读者眼前,关键在于塑造人物的方法。今天,笔者主要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来谈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约翰&#183;福尔斯的作品《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的角色加以审视,发现传统小说中作者的角色在这部作品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福尔斯所采用的作者和人物对话的处理方式,表现出他对传统小说全能作者角色的一种否定。他所主张的是与人物处在平等地位上的作者角色。他不仅给人物和读者以最大限度的自由,而且还毫无保留地在小说中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小说创作理论。在解放了人物的同时,作者也实现了自己的角色转换。作者这一高高在上的“上帝”终于走下了神坛,站到了和众生平等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5.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的巅峰之作.在小说中,劳伦斯独具匠心地运用小说与神话原型结合的创作方法,铺排情节的发展,映射人物复杂的心理与性格.本文结合希腊神话中酒神与北欧神话中洛基邪神对作品中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发现劳伦斯通过神话人物的普遍象征意义来暗示小说人物的命运,表现出了其作为天才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性格,人物的各种行为的社会动机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体现作者的美学理想和思想倾向。分析好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人物间的相互关系,在小说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怎样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下面谈几点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历时九年完成的长篇小说,体现了"美国梦"的幻灭。作品通过叙事视角的变化体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和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更好、更自然地把小说展示给读者。叙事视角的转换体现了作者精湛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传统显然是全知角度的讲述方法。在这类小说中,作者可以直接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人物的心理与情感,对人物的命运做出预示以及最终对人物做出道德评价。由于这种传统,小说作者的观点成为小说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可以说在小说的各种因素中,最直接影响读者的因素就是小说作者的观点,即小说作者对故事本身的看法,小说作者对书中人物的道德评价,对人物行为的置定。这些无疑是读者应该信服而且是必须接受的。因此,对书中的人物及其行为,读者往往依据作者观点的引导来解释。对读者  相似文献   

19.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写作的中心任务,而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作者向读者展示人物形象与个性特征的重要途径。生动的人物语言对于性格塑造很重要,可以使作品中的人物丰满而鲜活。其中对话所揭示出的人物情绪、性格、背景等信息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生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赏析来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具有与其他现实主义作家塑造的人物所不同的特点,即呈现出非个性化的特点.郁达夫笔下的人物大多有着较为近似的性格.他偏重于人物的内在情感的描写而放弃展示人物的个性特点,因而具有模糊性、稳定性和主观性的非个性化素.非个性化因素是“主情”文学的特点,在展示二十世纪初的知识分子生活史和心灵历程时,更接近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